 鲜花( 1)  鸡蛋( 0)
|
事事如意网木然博客 2008-10-20 07:16:03
3 x: I' t) U3 u1 p2 P) V, ?* O木然:38天的2008联邦大选结束了,哈珀的少数政府将继续下去,对于选民来说,投票结束不等于高枕无忧,选举是为我们选择未来的生活,一切正是开始。! i) p# x& n$ Q2 @! m1 K
3 z8 N+ T6 ^/ k" E0 \
从大选启动那天起,基本上每天我都会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形成“大选手记”,感谢公司的支持,令我能在《星岛日报》开设了一个“联邦大选专栏”,将这些个人化的感想与读者分享,整个过程就当是一次课程的学习,也算是为自己存点数据。7 ]. B7 k k) ^/ @! y5 R5 W! X1 d1 J
5 U) a% h9 m$ B9月7日 哈珀谋大局( b- U- X( s3 R. u+ C9 H
& ^/ Y& A4 h6 z% @: i 这些天大家都在谈论的话题是,哈珀为何无心国事,决意要在这个秋天举行大选。外在的因素 是因为美国大选。当然,不是谁当选的问题,而是未来美国经济对加国的影响。
0 ?0 I- [; m, m7 `# O2 |0 K! Y6 K9 Q* G! I' r
历史来看,美国大选年的经济景况多会超乎寻常,呈现良好化的一面。但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重重危机中,大选后的新政府,在面对次贷危机、能源价格上涨、粮食紧缺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等大堆难题,任何人都无法成为拯救危机的超人。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必将直接影响甚至拖累加国经济。假如这个秋季不启动大选,根据C—16号法案,明年的10月19日为联邦法定大选日,到其时,假若加国经济陷入危机,哈珀的保守党政府就有可能背负经济危机、制造业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等责任,各在野党定会纷纷跳出来指责哈珀施政无能,在这种情形下,选举显然对哈珀的保守党不利。因此,在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好转缺乏足够信心的前提下,哈珀早启动大选,比晚启动大选要稳妥得多,毕竟今日加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压力,要比美国要要稳固些。
& R& s, a0 u4 V, r! z" W+ l/ r) i, C. O4 S& k
从技术上来看,在明年法定大选日之前,哈珀扣动大选板机的机会只有在9月15日前。按照常规,作为少数政府,哈珀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自己推翻自己,只有等反对党来推翻自己,而在过去一年多来,狄安多次在哈珀的威逼下后退,令到哈珀能将少数政府当多数政府玩,创造了少数政府执政最长寿命的历史记录,如今要在明年秋季前大选,在狄安不进攻的前提下,哈珀「自毁长城」的唯一借口是借9月15日国会重开之前,以无法推动秋季国会运作为由,启动大选。, w: ?$ O* c! l4 A# g; w, h- H( `& Q
# s4 w- s3 j0 w5 O8 ]9 X
哈珀启动今秋大选的好处,还可以技术性地实时停止4个区的补选。因为自由党一直很重视这四区的补选,理论上说,这四个区都是自由党的票仓,狄安希望借助这四区补选的战绩,挫击保守党的锐气,恢复民众对自由党的信心,为明年法定大选做足前戏。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哈珀一招破釜沈舟,即将狄安精心所算轻轻化解。 O" p2 q8 [/ N) D7 {- l5 w
6 ~7 m5 E( ?3 u6 g) w8 p 而从谋略上,假如我们将哈珀与狄安之争看作是一盘棋的话,哈珀此番启动大选,并非「忽然」,而是早有布局。: O( g. a1 m' \& p. U$ P- P% ]
& ~" T/ g) P* u( K& I- y 从今年年初开始,哈珀就一直为逼狄安启动大选造势,像2月的2008财政预算案,3月份威逼自由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通过反犯罪预算C-2等。今年7月30日,哈珀在魁省的Levis市法裔人士会议上,公开挑战自由党进行大选,哈珀甚至讥笑狄安必须决定是「继续钓鱼还是拉杆」。他表示,自由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国会继续按照我们(保守党)的要求来工作,或者就是通过选举让民众来决定。可见,哈珀的「今秋大选」计划,早已筹谋。
% P( Y2 R3 O0 o/ ?2 _4 Z, E' g% @* ~$ u* f
哈珀之所以要花一年的时间对狄安实施步步紧迫,目的是以借力打力之势,置狄安于不堪。因为在自由党内一些重要势力早对狄安的羸弱深表不满,当哈珀屡次逼到头上来的时候,狄安每退后一次,背后就多承受一分压力和指责,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狄安终于陷入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之谷,这是哈珀的开局之作。# L7 W" d0 p$ D I1 t9 H4 Y6 E/ w
( O; O6 W, }" O 哈珀中盘之战,则是今秋大选。除非选举失败,哈珀只能推盘重来。但从目前的形式看,狄安要击败哈珀,似乎还未到时候。如此,结局可能有两个,其一是哈珀继续赢得少数政府,再有就是哈珀赢得多数政府。无论结果是什么,哈珀此战,终将促动自由党内对狄安不满的势力,迫使狄安为选举失败负责而下台。但这个结果并不是哈珀的终极目标。8 k }% G. L0 s6 G# `
]1 X* V3 h/ H 哈珀的收官之作,是要令自由党在今秋大选后元气再伤,党内再度卷入群雄无首,诸侯大战的局面,经费紧缺也将致使自由党面临连串雪上加霜的打击,自由党要走出困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重整士气,这将为哈珀赢得更多时间,将保守党打造成加国第一大党,进而取代自由党过往的位置。, C. _. T5 [ n' D7 G- F
* m8 q3 _ g6 Y P1 V; _9 b 「以虞待不虞者胜」是孙子兵法中《谋攻》中求胜之道,哈珀今秋所谋,似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盘棋,自由党人并非看不到,就看狄安如何跟了。; z U( i% G3 e: x1 i
5 F9 ~; X; m, J4 I; |# I
9月8日 游戏开始了
, `3 ~- E; P; Q- E9 W$ q! E9 q/ q, ~) \# b. Z. K
联邦大选终于启动。
5 ~3 M0 z0 ?" X- a/ X; r! \5 `! v
0 e# b4 P, A/ \( c0 x: R! ]3 N' q 这次大选真的很好玩。按照常规性思维,哈珀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是少数政府,命运完全操纵在反对党手里。这种状况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到了点球决胜负的时候,最后一轮由蓝队的哈珀守门,红队以狄安为主罚,狄安射点球前蠢蠢欲动,动作很大,气势很猛,但每次冲到球前他就停下来,狄安说观众不接受比赛这样结束,所以他不能射门,如是者来回数次,不但观众失去了兴趣,连守门的哈珀也失去了表演欲望,最后把球一扔,说这场比赛不玩了,要玩就再来一场比赛吧。
. a% ]# q) X# A' \3 K! w0 [; t9 d* Q- a9 Y
现在加拿大的情况就是这样。本来,加国史上的少数政府平均寿命祇有18个月。1979年由Joe Clark 领导的少数保守党政府,祇有9个月的寿命。哈珀上台的时候,大家都将他看作Joe Clark,殊不知他做了33个月,而且还是自己推翻自己的。
/ a& x A2 R! ^0 E; `: ?! A: c4 N% V; [4 Z
本届哈珀的保守党少数政府是加国史上最长命的保守党政府,也是在野反对党最软弱无能的一届。按理说,面对少数政府,做反对党更好玩,可以借助手中的票数来逼对手做一些事情。但作为第一大反对党党魁的狄安,在这33隔月里并没有成功让哈珀接受一些新方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移民法的修改,尽管自由党人同新民主党人一样齐声谴责新法修改给予移民部长过大权力,损害了加国吸纳移民的精神,但狄安还是顾左右而言他地让新法顺利通过。
: z' t6 D' r& [, D5 I8 h
4 O7 ?1 |/ q! f) f4 t 哈珀此番自己推翻自己启动大选的事实亦看出狄安的羸弱。哈珀对狄安说,国会患上了「机能障碍」症(dysfunctional),除非狄安能保证在明年大选前不反对保守党,否则政府无法正常工作。哈珀的这个要求,听起来有些强词夺理,我觉得像极了港产片中黑社会收保护费的口气,难怪狄安异常愤怒狄认为这是哈珀向他索要一张「签了名而没有填上银码的支票」。不过,狄安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愤怒之后,也祇有收拾行装,踏上大选之路。$ x- f [6 u ]& f$ E
! X# E( b8 s- y @" k' F U
游戏就这样开始了,面对春风满面政途得意的哈珀,狄安、林顿以及杜锡等应该怎样打这场仗?
8 ^, j8 _* [# Z* _# L
. E4 k* x. E2 O* ]; J. O9月9日 买重艾民信! b/ y4 ?1 u5 Q* `; `$ j/ Z
9 }" v2 B7 x4 p2 E6 r7 X 艾民信(David Emerson)在联邦大选启动前宣布不再参选,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Y- O% e" }+ h" ?% ~, l9 H
K7 T; W; L* M$ v' H 我觉得艾民信不再选的理由不是如他所说的,厌倦频繁来往于温哥华和渥太华之间,也不是忽然萌生要留在家里照顾家人,而是他深知再选必须面对温哥华-京士威选区(Vancouver-Kingsway)选民对他进行道德审判。因为06年他在该选区以联邦自由党的候选人身份成功当选,但14天后就从联邦自由党「跳船」到联邦保守党,继续他在渥太华的为官之路。根据两年半前的一项民意调查,假若艾民信以保守党候选人身份参加补选,只有11%的选民会选他。艾民信相当清楚他的选民今日在想甚么,要他将一生的政治资本下赌注,他自然不敢「搏」。至于保守党提出安排他转往胜算机率较高的选区竞选连任,这是掠同僚之好,逼同僚退选,弄不好品格会再遭损害,艾民信不会接受。
& V; j. w8 J6 A+ R
3 J) [+ z% b* ?- @ ] 艾民信不选,确实是联邦保守党的损失。因为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加国最大林业公司Canfor执行长的他,具有地方和联邦的工作经验,是一难得的治国之才。当然我也不相信艾民信会就此退出政坛,这与他的性格不符。
: F8 e- J5 q5 e, A, y5 z" b; e! I) B# _: _$ z- h
10月14日联邦大选揭盅,假如保守党再度赢得选举,我想艾民信的为官路可以有三个选择。其一是由哈珀任命他为参议员,以国家需要人才为由招揽他入内阁;其二是充分发挥艾民信在加中之间的桥梁关系,任命他为加拿大驻中国大使,推动加中经贸发展;再有就是让艾民信负责加中旅游协议签定谈判,寻求中国能给予加拿大旅游目的地国身份(ADS),以此提升加国的旅游产业收入。窃以为,这第三条路是艾民信最有可能接受的工作,因为功利俱佳。) X8 ~: f9 |7 E; }* j3 k
$ @& a1 F5 [$ k' M% a7 O d
9月10日 悬念迭出的选区
$ I7 Q! @2 F; _: i7 V1 @' ?- }% ]+ \! c) {3 C) y
尽管邹至蕙还未推出她的政纲,但一如既往地,在多伦多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Trinity-Spadina)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局面。在06年大选败给邹至蕙的自由党人余欣龙(Tony Ianno),处心积虑准备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在大选启动前,忽然将「复仇」之剑交到妻子袁丽思(Christine Innes)手上,上演一出妻代夫出征的好戏。 & u+ o) t. I$ _' C& R; V
2 j0 i( h B+ N1 ]+ M* K( Q9 g 时尚流行「妻代夫出征」。像马来西亚安华的妻子代夫竞选国会议员,等丈夫出狱后,再退位创造补选机会,令安华有机复出。7 t( c, f/ `5 B; v, N
0 g" X; }# B. \# H8 ^ 我相信余欣龙夫妇倒未必有安华夫妇那样的远谋和胆识。不过,余欣龙卧薪尝胆两年多一直未曾放弃,显然是等待大选重来。所以,袁丽思对邹至蕙之战实质仍是余邹对阵的继续。纵观余邹三番交手,从97年相差的1,800票,到04年的805票,以及06年的3,681票,力量抗衡相当接近。我以为余欣龙此番遣妻上阵,是希望借助她作为妇女和律师的身份,吸收更多的妇女、知识界、学术界以及年轻人的选票,两人打一人求的是迭加效应。
: F7 L/ t0 ?) I" G7 d* F2 @9 B 加国选举,在任的比较着数。邹至蕙当选后积极耕耘,像提出和推动国会通过291号动议要求日本政府就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强征慰安妇道歉和反对移民法修例等,我个人认为,邹除了为谋求政绩外,也是为多伦多市选时她偏向支持助手甘熙仑(Helen Kennedy)所作的「补锅」之举。5 h% ]! P9 }& G! K2 ]5 I1 C: i
如果你问我邹至蕙与袁丽思之争谁赢谁输,我开出的比率是,势均力敌下,邹至蕙只占微弱优势,最后的结果是谁「拍门」多,谁就会笑得好些。当然,选战无绝对,看看袁丽思后面站着一班华裔小区的大佬,还有自由党两大巨头李博(Bob Rae)和叶礼庭(Michael Ignatieff),谁敢说没有奇迹呢?
. Q! n9 N4 ` n$ I% w
0 u/ H0 g5 `' l( j! v/ d9月11日 政治正确了
4 c+ G! [' b7 R% {" D) m$ y2 _' r9 G0 ]' f2 U4 l) X0 t: ?
: i3 X |% E' b+ z1 h6 W- f% J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是政客用来量度对手的一把尺子,但政客们却常常忘记自己在公共领域中所应持的话语姿态。昨天最令我鼓掌的,是绿党领袖美薏(Elizabeth May)终获得哈珀和林顿的默许,可以在10月1日和2日参加由加拿大广播电视网络举办的电视辩论。
5 l; K& i8 s6 j5 P' S 之前加拿大广播电视网络拒绝给予美薏与其它政党领袖一起参加电视辩论的理由,是因为除联邦自由党以外的三个政党都反对让绿党参与,广播电视网络担心假若接受美薏参加辩论,会导致其它党领缺席,损害了国民的利益。这似乎是一个相当理直气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我以为,联邦大选是全民的选举,是否应该给美薏参加辩论,应该由民众来决定,而不是由党领或者一间私人机构来决定。假若大多数的选民认为美薏应该参加电视辩论,但三位党领却拂袖而去,这才真正是不顾国民利益的「政治不正确」。 k) y. I( U9 ]: h% e8 l
按照我的理解,既然绿党在国会中占有一席,不管这一席是怎么来的,祇要是符合加拿大法律,没有人可以剥夺美薏作为绿党领袖参加电视辩论的权利。一直将自己打造成维护加拿大价值卫士的哈珀,和一直在国会里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林顿,早就应该放弃所有成见,维护国会里这把合法的声音。
- o W- L8 W8 r4 v9 }& ~ 当然,大选开始后,政客们为了拉选票已经完全忘记了甚么是正确甚么是不正确。大多伦多地区这几天枪杀案频繁,但抵达安河展开竞选的哈珀、狄安和林顿却只顾忙于「派发」竞选支票,至今我见不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拿出足够的诚意与我们讨论一下城市治安和限制个人拥有枪支的问题。
4 ?2 R H' }2 n! ? 大选时政客忙于「做好这场骚」本来没有甚么可指责的,但假若政客们是为了选民手中的选票而做骚,选民应该从我们的未来着想,让手中的选票说话。* h9 n7 c' | b2 Z: z5 h
$ u s2 m" b3 B2 ~% T; L" l& X. R/ J7 U3 T! ?- V) D5 o% T
9月12日 政治家正确! n6 \1 t, M2 F, F1 g
( u4 p6 ~9 _9 W! H
我在昨日的短评《政治正确了》提出:政客们常常忘记自己在公共领域中所应持的话语姿态,一不小心就掉进「政治不正确」的陷阱里。这个观点见报不到半日,就被联邦保守党传讯总监施珀罗(Ryan Sparrow)的一封电邮再次论证。
- t3 U0 J" s9 c. w/ G; J 戴维斯(Jim Davis)是在阿富汗为国捐躯的97名军人中的一员,他的父亲指责哈珀提出加国将在2011年无条件全面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是不负责任的。就此,身为保守党传讯总监的施珀罗在给一名电子传媒记者的电邮中表示,戴维斯的父亲曾经是联邦自由党副党魁叶礼庭(Michael Ignatieff)的支持者,施珀路暗示戴维斯的父亲之所以发表这样的言论,是有政治目的的。 X+ [7 ]2 q3 f1 k) w* X
施珀罗电邮事件一经透露,令闻者愕言,他的言论随后被指为政治挑拨和对烈士家属不尊重。他被保守党解除职务和停止参加大选活动,并且被要求向戴维斯父亲道歉。哈珀昨日就施珀罗电邮事件表示了道歉,并表明施珀罗被停职显示他对手下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1 J/ H$ U, y' I7 u" p
哈珀说他对手下高要求这点没有错。总理办公室过去一直要求幕僚对外发表言论时要统一口径,一切发言以总理办公室的基调为准。我感到困惑的是,施珀罗作为哈珀身边的要臣,在哈珀先生「如此高」的要求下,早就应该被「统一」了口径,但他为何在党最需要他的时候,不以领袖高要求的基调作指引,犯下「政治不正确」的错误?1 T- x5 ^ d" D0 v, x- J$ ]& ?$ K. n
我还不明白的问题是,2006年哈珀当选后明确表示,加国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角色,加军在阿富汗的最终任务是重建遭战争蹂躏的国家,并在那里建立起民主。过去两年多来,虽然民间反战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哈珀始终不愿意拿出撤军时间表来。但大选一启动,哈珀就迅速有了决定。以我理解,哈珀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讨好反战的选民,二是为了摆脱反对党在阿富汗驻军问题上的纠缠。祇是,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者,哈珀能否告诉我们是他原本所宣扬的国家价值观重要,还是当选重要呢?
+ W; S+ T0 h6 E# a' U; Z3 i 如今我似是而非的理解,就是政治家说的比政治正确还正确。
2 |- h% ]; k0 ~# D1 t$ _" Y+ r
! s# \7 A& G. S. E7 L; h4 o" A0 E9月13日 党魁不想打虎
( w; {$ z2 @2 d6 X( s8 r8 O! u# ~
) J/ F8 V }* N, Y4 n 油价猛于虎这是一个事实。
. b7 n s8 p" T+ { l 三大党魁前脚离开安河,油价如下山虎,抢先在飓风艾克(Ike)前抵达。昨日凌晨,大多地区油价一如联邦自由党国会议员麦提格(Dan McTeague)所料飙升至每公升1.366元,据说这是2005年以来的最大升幅。而这个周末,油价将继续飙升。* R- g9 Z5 |3 M6 L/ Z6 q J
面对油价如虎,哈珀一方面承认消费者确实被油商开天索价,另方面他又表示不会对每日都会改变的油价作出过大的反应;这点狄安好像比哈珀要好些,他说如果自由党胜出,要增加竞争局(Competition Bureau)的权力去监管汽油业。但哈珀说这个方法他早就这样做了。哈珀与狄安争论的时候,我相信聪明的选民心里很清楚,油价飙升,政府不是管不着油商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管的问题。至于林顿说要增加申诉专员监管油价,制止油商谋取暴利,我认为他与哈珀、狄安的表态一样缺乏技术含量和实质性,这点远不如麦提格。
( u% l& \9 e) H! ~: P9 x7 n+ @ 长期观察汽油价格变化的麦提格的预言实在比党魁们的承诺要得人心。由于他每次都能百发百中地预测到油价飙升的时间和价位,因此成为加国人心中的神人。对于那些低收入者来说,因为有了他,所以能赶在油价飙升前,能省一次是一次地入油,这实用多了。- l2 s/ {: V; U* s! a
昨日哈珀说,没有人能制止汽油飙升,这等于告诉我们祇有听天由命。我觉得,既然三位党魁都不想打虎,我们祇能相信麦提格是武松。因为就算麦提格是一位不会医病的医生,但起码他知道病魔甚么时候发作,侥幸些,或许可以捕获这只老虎。所以,我建议现在各党先签下个君子协定,无论谁当选,都请麦提格入阁「打虎」。8 W. V0 V! Y; \0 `+ Z
读者诸君看到这里一定会说我不政治不加拿大化不懂选举规则。你们的指责当然有道理,问题是党魁不打虎,我们能做甚么呢?开个幼稚的玩笑,也比他们甚么都不做要好。
3 D( u2 z. {' ~/ w) C' b 要不然,假如今年的圣诞大家想走远些,过得好一些,我认为选民祇有逼党魁答应上山打虎。
; y0 s! b& K! C' j1 p1 D; Z
! C8 w( y! X, e- k7 U0 `9月14日 同啃猪头骨
) e' K T, q, C3 `& C. ]! ^, S- s
昨日联邦保守党候选人刘秉纯的竞选办公室正式启动。以我所见,刘秉纯所在的爱静阁(Scarborough-Agincourt),与保守党另一位候选人梁中心所在的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都是难啃无肉吃的「猪头骨」选区。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有丰富的选战经验和从政基础的现任国会议员詹嘉礼(Jim Karygiannis)和韦伯辉(Bryon Wilfert)。以詹嘉礼为例,他自1988年以来,连续六次连任,2006年大选更拿下63%支持率的记录,这个战绩,确实是超级强大。/ z% Q- u, S; t! R$ m; P
有读者问我刘梁两人同打华人牌好不好?我当然说不好。因为从以往经验看,由于华人投票率低,打华人牌很难胜出。去年省选时,袁海耀败选只获得 6000张华人票就是个很具说服力的例子。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觉得作为华裔候选人,你的样子你的口音你的思维早就标签了你是个华人,如果你既不像邹至蕙那样从议员助手、教育委员外加个林顿这样一路走过来,也无法像庄文浩那样加拿大化,你不打华人牌,难道能打主流牌?讲直接些,既然刘梁两人是华裔,还是应该去拍门去苦口婆心求自己的同胞投你一票要容易些。
; p( r5 L/ G* \9 R/ r. f6 P6 X 打华人牌有个方法问题。前天我在《星岛日报》看到有人透过交友网站Facebook寻求采用策略性交换选票达到他们期待的选举结果。这则新闻给我一个启发,既然刘梁同党同处弱势,又面临「同啃猪头骨」,完全可以携手合作造势,以悲情诉求为主题,发出「华裔同胞站出来,创造安河拥有最多华裔国会议员的奇迹」的吶喊。
/ S& e3 I; f0 L* Z 我幻想,假如刘梁告诉华裔选民:「如果我们能与邹至蕙庄文浩齐齐当选,安河就有4名华裔国会议员,哈珀就会听到更多来自华裔小区的声音,就会重视加中关系!」我相信这个策略或许能吸引更多一些华人出来投票,这样总比你们各扫门前雪喊破喉咙要好些。当然我要强调,这个伟大的思路是我异想天开的产物,你们不一定要信。0 I/ p, Q) Z- ]5 O( k& M
0 r) W) c" M/ L- _4 x/ z4 G p9月15日 狄安戴上紧箍儿
+ q3 {. {5 S( U
4 E: I0 d" q! R! n4 B 加通社和Harris-Decima昨日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55%的人对狄安有不好的印象,与哈珀获得52%的好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狄安的形象被认为是影响自由党取胜的障碍。说实话,我挺为狄安不值的,因为征收碳税(Carbon Taxes)如今成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被哈珀紧紧地套在狄安头上,哈珀一念咒,狄安就头痛。" q/ h* s) K% O1 h2 r9 p
以我所见,狄安提出增加碳税并非如保守党人所说的那般糟糕。但哈珀聪明之处是抓住能源价格增长,民众对加国未来经济忧心忡忡的脆弱心理,将碳税妖魔化。哈珀的紧箍咒是:自由党人要加税,碳税会令到国人「鸡毛鸭血」,中低收入家庭不堪负担,物价会随之暴升。他利用民众怕变之心,承诺未来的生活不会改变,没有新措施,没有大幅减税,也没有大笔开支,甚至可能还是少数政府,大家就像现在这样生活着。, t" Q! ]5 U% f
可怜的狄安,面对哈珀的咒语只会涨红着脸指责哈珀撒谎,对天对地发誓证明他的良心,证明他不会加税,证明碳税的收入会冲抵民众的负担,那样子像极了一个诚实而被冤枉了的孩子。可惜,政治家不仅需要诚实。我估计,碳税问题在10月1日和2日的英、法语电视辩论中,将令狄安成为各党取分的鱼腩。
5 e( p! I i5 M' K1 ? 唯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自由党内那帮精英,那帮具有管理国家丰富经验的将才,给我的感觉好像很无动于衷地看着狄安戴着紧箍儿,甚至是很乐于见到这个结果。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未来打败狄安的不是哈珀,而是自由党人。下星期的选战,狄安如果不能将他头上的紧箍儿取下来,08年大选结果真有可能是联邦保守党赢得多数政府。
0 ?; A' h2 B# o* z5 |/ { 窃以为,未来30天,民众,特别是自由党人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经济危机的飓风还未过去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多数政府还是少数政府?如果少数政府能制衡因一党独大令主政者过分主观下赌注太大,选民,还有不希望等待四年的自由党人,应该先帮狄安解下头上的紧箍儿。
3 T: h) K7 _( M+ ], }0 [
$ b$ G& L8 |9 d& g0 T1 t8 p9月16日 大选进入冷静期
4 ^# M+ i# S( b& c3 k7 M7 Y/ H& m3 U
' C" U' V( A& S- m, u. ~ 昨日是黑色星期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遭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大规模出售资产这三颗「炸弹」同时引爆,令道琼斯指数创下史上第六大跌幅,收盘时跌逾504点。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9 q- C( v! w$ ~: @, H& r 离美国大选还有一个多月,以我最愚钝的估计,布殊死顶烂捱都应该将这枚名叫「金融危机」的炸弹留给下届政府去拆弹或引爆,布殊守不到底,说明情况已经很糟糕。如今问题来了,在未来的一个月,美国人可以信任谁来领导这个国家呢?谁将是具备道德良心的领导者?
5 K; Z' y/ R* t3 w$ l, t( [& J 美国人的问题,也是加拿大的问题。虽然哈珀政府昨日表示加国金融体系仍然健康,我们也相信加国的情况会比美国好一些。但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仍无法估计。我觉得,昨日各大党的党魁似乎还未意识到华尔街这场「腥风血雨」的严重性,他们没有及时向民众展示他们将如何带领加拿大人,在这场世纪金融危机袭来时平稳过渡的经济蓝图。事实上这个问题比任何支票都重要。未来的大选辩论,焦点应该集中到谁的经济计划更适合加国,以及给未来的领导者多少信任和时间这个论题上。
& F/ F7 f1 t$ U4 c% B! m/ s 昨日两间调查公司的民意调查显示,保守党获得的支持率轻微下跌,从之前的40%跌到38%,反之,自由党就上升至27%。两党之间的差距开始收窄。老实说,我为这个结果高兴。因为大选的第一个星期,各党忙于许愿开支票,民众会有些感情用事。余下的数周,我觉得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在这充满动荡和不安稳的时候,哪个党的经济政策更加实用和保险。假如民众对谁都没有把握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要考虑,是给未来的政府整整四年的时间,还是继续维护一个少数政府,令领导者受到多一些的监督和左右。! z. M" k+ L* j' y5 Z
! P. o) V. M k8 F6 C3 R6 Z
9月17日 讲比做多
/ B9 x! n5 G, e6 @' W6 N
5 W1 i; o3 o: |3 } 「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是广东人形容一个人会讲不会做的俗语。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哈珀处理加中关系上,真的很贴切。
]* |, Z" @5 C a 昨日哈珀总理在多伦多接见少数族裔传媒,谈及加中关系时表示两国关系并非那么差,双方可用「坦白」来形容,中国政府也开始欣赏渥太华更强及更坦白的立场。
" u/ z8 ^" O5 Z( w* M* m 我不知道哈珀关于加中关系的这个结论是谁告诉他的?我试着去翻一下旧新闻,希望能找到这种答案,结果我发现哈珀只讲对了一半,保守党政府对中国是坦白的,但中国政府并不欣赏加拿大这种坦白。太远的不说,07年2月,中国外交部北美和大洋洲事务司司长何亚飞警告,加拿大反复批评中国只会损害两国的互信,但哈珀随后在接受《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访问时回应道:「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息息相关,我不能说,加拿大糟塌(这段关系),事实上,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是落后的。」再有就是奥运期间,外长艾民信在北京接受加国记者采访时承认,如果哈珀可以亲临北京,将会对两国关系非常有益。但哈珀始终不愿意向中国伸出友好之手。由此我真看不出加中关系怎么的「不是那么差」,更看不到中国欣赏渥太华更强及更坦白的立场。大概哈珀把加国的华人,都看作是只顾加税减税,不懂国际关系的庸人吧。
8 G; k+ A- i3 T9 j6 P E 昨日哈珀告诉我们,如果他当选会考虑访问中国。我觉得哈珀的这个承诺,如同他将展开大选的首站,放在访问一个华裔家庭一样,都是些「坦白」的门面功夫。哈珀不了解华裔选民,特别是不了解大批的技术移民,他们对领导人到民间握握手做做骚习以为常早已厌倦,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假如总理真的有心要与中国友好,要令加中关系向「不是那么差」的方向发展,做多做少不是问题,拿个心出来才是关键。当然,我也相信大部分华裔移民在投票时,并不止以加中关系作为唯一的考虑。哈珀假如真的在乎华裔选区的每一票,与其多说,不如多做。
- G6 b' U5 i4 u9 S: V
3 w9 J+ k! r% w: G) U5 l" U' j9月18日 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 I6 Q$ }. ~9 h$ n+ E( M' ` P9 G
0 [( z* F/ X( [; V+ p: h 前天多伦多发生多宗枪击案造成3死1伤希望能令我们清醒起来。各党魁现在应该像苗大伟昨日所呼吁的那样,要有魄力和勇气,提出类似05年联邦自由党党魁马田关于全国禁止拥有枪枝的提案,以确保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c* p) Y. Z1 v
我觉得现在选民真的要作出判断,公众拥有枪械对社会治安有甚么好处。如果说是为了防范恶势力,那么每年发生的枪击案中,有多少是黑帮所为?有多少是属于自卫的呢?根据美国一项调查结果可知,持枪者打死、打伤的常常是家人及亲友,而非外来入侵者,其比例是43:1;拥有枪械的家庭,比没有枪的家庭发生凶案的机会大2.7倍,可见公众拥有枪枝的害处。
( K" ?/ E6 U/ d7 g2 T 05年马田的禁枪令主要包括收紧城市枪械管制、完全禁止公众拥有手枪,以及对涉枪罪犯严惩不贷,包括扩大枪械巡查力度,扼杀黑枪的供应来源,令短枪远离街头。但这个方案在06年大选时遭到保守党的反对。保守党人认为,全面禁枪对其他守法登记领有枪械者不公,只有致力于打击犯罪,加重刑罚,提高保释条件,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J* S9 e) h b5 o) I* { 我感觉保守党的方案听起来不错。但之后我们的治安环境是不是好了呢?从我掌握的资料看,以多伦多为例,07年凶杀案达82起,其中接近半数是枪杀案,大大超过05年的63宗和06年的54宗,是20年来的最高记录。而在枪枝拥有量上,07年枪枝登记量为721万多枝,海关从04到07年三年缴获从美国走私进来的枪枝总数为2,289枝,平均每年接近800枝,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居住的城市充满危险。
8 k' D3 p' E. j2 j9 S' \# ~/ W 「枪不杀人,人杀人(Gun Don’t Kill,People Kill)」是美国前总统列根的名言,常被拥枪派引为理据。但以我认为,这句话正说明真正能制止枪杀人的,是人。大选来临,选民不应被几个党魁你来我往的花枪弄花了眼,谁有气质谁有魅力不是大选的主题,让党魁拿出他们的政纲来给民众选择,才是具意义的大选。
6 X& n% P3 e1 {2 o$ Z9 h
/ P9 }/ \. l6 [# N1 Y9月19日 左右不是的狄安' ^( v8 p: w" P3 D
8 Q7 X: {8 f# r7 D8 y! Z 前天《星岛日报》副总编叶启光先生出席A1中文电台(AM1540)「六点出击」节目时表示:哈珀的保守党政府在处理国内问题时,其实已从右派的角色移向中间位置,但在国际问题上,包括对中国问题上,他依然不忘强调他的右派色彩。
3 |' [9 m. I# R' O9 R; B. x 叶Sir这一席话真的提醒了我。确实,自06年以来,哈珀所遵循的路线是自右偏中,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哈珀在坚守保守党价值观的前提下,要吸取中间的票源,巩固他的地位,尤其是保守党政府处于少数政府的时候;还有就是保守党要抢占自由党右派的阵地,将狄安赶入绝境。
# A J: }5 @) a& Z2 m0 G9 H 现在狄安真的处于一个左右不是的尴尬位置上。稳守中线的哈珀覆盖了右派自由党人的色彩,而在左面,狄安面临着新民主党的夹攻,处境确实很不妙。% s/ d/ ~) P3 |* e! c
前几天狄安告诫选民,暗示新民主党其实与保守党人正在结盟。以我所见,这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因为眼看着「民调」显示保守党政府向大多数政府迈进,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今天,民众有可能透过选票阻止一个大多数政府的出现,自然就会将选票投向保守党的对立面。如此问题来了,假如这些「技术票」一不小心都落在新民主党头上,会无形中「坐大」了新民主党,狄安自然会输得很难看。所以,大选尚未冲线,自由党人就告诫选民,不要盲目将票投向新民主党,这样会令保守党「坐大」。
% c; w5 r# G& R8 ~) Y 根据昨日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保守党的支持率跌到36%,自由党同样下降到27%,而新民主党升了一个百分点,去到16%。10月14日的联邦大选,就算保守党不能从自由党手上夺得席位,只要新民主党能比现在的30席增加一席,那么狄安就要承担竞选失败的责任。因为你连新民主党都打不赢,我想自由党内的大佬们一定会逼狄安下台,结果保守党同样是得利者。从这点看,狄安目前的处境相当艰难,在保守党和新民主党的夹击下,除了突围胜出,别无他路。
" Q; }% n% I, }5 A' S& |$ D( P5 B/ H0 {
9月20日 自由党变脸救市
! L0 ]" U7 D( s i+ L+ d& q8 J% o6 n, }' @; T. f4 {
全球多国央行连手救市,昨日北美股市一片叫好,一扫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所带来的颓气。加国股市更创下自87年股灾以来最大升幅,加拿大基准指数收市飙升近850点。这一夜间的变化,说明世事无绝对。股市是这样,联邦大选的选情也定将是这样。
, S) W) B5 v4 l4 }2 i 我想北美股市「过山车」般的刺激,给自由党人最重要的启示是,「连手求变」才有生机。
) ~# z7 D8 ]8 T2 E' C0 ]# t 昨日由 Harris-Decima所发出的调查报告显示,保守党在全国获得的支持率为38%,比本周开始时上升了2个百分点;相对应的,自由党的支持率则下跌了2个百分点,为25%。选战已经走过两个星期,假如自由党继续一成不变,那么,亲手将哈珀送入多数政府的一定是自由党人。
$ a: C! g% J" z$ d1 K1 z. A 有趣的是,狄安昨日施展变脸术,一下子令到记者哑口无言。据说他以攻为守表示,「绿色转移」是自由党的中心政纲只是记者在说,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我想大概狄安在大选后真的没有说过吧。3 E9 ~* k! d/ x
自由党在选举中期忽然变脸,这是加分还是减分呢?以我所见,除非自由党能拿出一个很强的、能让选民感到耳目一新的减税纲领,否则,这种临阵换「旗」的作法,很容易被保守党人标签为没有主见、朝令暮改。狄安的领导能力也将会再次被保守党「挂牌」示众。* k% c3 ]" w. X% h) Q- ]: F
继李博出来撑狄安后,昨日叶礼庭也同声同气地将狄安标榜为「自由党内没有人可盖过的领袖」。这句话与前几日李博说的他「为自由党有狄安这样的领袖而自豪」有异曲同工之效。我以为,自由党人从保守党内阁这些天连续闹出政治不正确的错漏,以及各国央行连手救市令股市重获生机中得到启迪,他们忽然醒悟光靠「狄安牌」是打不过「哈珀牌」的,如果再袖手旁观,一定会殃及池鱼。所以,自由党迅速变阵出齐狄安、李博和叶礼庭这三条「A」的好牌力压哈珀。可惜,这个醒悟太迟了,连前总理克里靖都忍不住一语双关作「师傅教路」状:「我们令收支帐目平衡他们忘记提及」。
7 M, K& N5 {' z' G& I 「他们」──不但指保守党人,还指自由党这三条「A」。7 L6 w8 k$ N* o/ `4 ~- z
/ y9 l# a3 V9 f0 n* f8 F9月21日 大选「饭局」
5 y6 y9 S3 ]' T1 y) T; y
# H4 r; b+ i3 u' ? 昨日我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一个大选论坛,首先,我为华语小区有这么多热心者,为鼓励华人参政,鼓励华裔投票辛勤工作而鼓掌。让华人踊跃参政议政,需要这些默默的耕耘者,他们的付出值得尊敬。加上昨日与会者的水平都很高,讨论的话题围绕在各大党的政纲、环保问题、税政问题,还有华人参选与华人投票等,无论是发问者,还是候选人的回应,都显真知灼见。& Y. p+ m: w0 ?: U1 H
唯一有少少遗憾的,是我觉得这个「论坛」有些似香港无线电视的「志云饭局」,略显孤清。这大概是会议举办地选在北约克一所图书馆里面,参加者除陆续来陆续去的几位候选人外,余下的就是华裔传媒和一些华裔党派代表,缺少了平民百姓草根阶层和一些华裔社团代表参加,这种远离小区的感觉确实有些可惜。我觉得作为鼓励华裔小区关心大选、参加选举的论坛,应该放到平民百姓频繁出入的商场去,以华裔民众为主角,令他们有机会或路过或站着或真的坐下来听一听,同时还应该邀请多一些华裔社团参加,这样才能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传递大选的信息,起到标榜的作用。
2 Z: O) r, C8 k4 x4 G- x# k 再有,在数十位参与者中讲国语的数头数尾不过三两个,这也令我略感遗憾。联邦大选既然关乎华人小区的整体,应该鼓励不同背景的华裔社群参加,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等各个方面。我以为,华裔小区国语社群与粤语社群的隔阂是存在的,要消除这些隔阂,每位关心大选的热心人,不但大选时要敲门,平时也要多敲门。
5 R" b q% k3 Z$ [" s" \7 G
, z8 L* f7 x% d/ L9月23日 马到功成
]6 _ U6 |# A
, ~' Q4 {+ L9 ~: s! A( X 上周末我在「自由党变脸救市」里写道,自由党出齐狄安、叶礼庭、李博三条A救市,连前总理克里靖都忍不住一语双关作「师傅教路」状:「我们令收支帐目平衡,他们忘记提及」。我当时就说,表明上看克里靖好似是在讲保守党人,事实上,他是在教训这三条「A」。$ a- t" s9 E" T% Y* ]4 r
以我所见,克里靖作为政坛前辈,在大选时最忌讳出来说三道四。但今日自由党确实太弱了,狄安的羸弱已令自由党再也输不起。狄安昨日的新政纲,关键点是回到克里靖所强调的「收支平衡」上,能够支持这个庞大的开支计划,不是科学的数据,而是靠马田政府实现收支平衡的故事,狄安这招灵不灵?我建议大家看看这几天的民调就清楚了。$ x# w7 }/ M% D+ y: f# ?
昨日更有趣的事情,就是林顿首次表示愿意与各党结盟,阻止哈珀继续当政。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林顿为何会在此时忽然提出这个建议。按理,大选才到中段,哪有先认了哈珀会赢的呢?就算他想连手狄安,也应该等大选结果出来才作决定。我用力揣摩了一下,觉得也许是之前的民调说林顿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总理,令他忘乎所以。不过,我很快又否认了这个想法。因为政治家哪能这么不成熟?4 b- P6 y3 M: c( _* u
这样就剩下一个可能:从以往的经验看,林顿习惯拉弱者打强者,将战局搞乱而浑水摸鱼。05年他就曾这样诱惑过马田,但马田并不愿意委曲求全,这样才令自由党人在06年败下阵来。如今,我估计林顿见狄安大势已去,于是借马田的失败教训来拉拢狄安,趁机吸纳自由党左派票源,以此扩大他的战绩。
& M+ [! Q% Z- B' W( D 林顿的想法自然不错,不过,我觉得他算错了一步。就是狄安有联盟他之心,不等于自由党内就会顺狄安之意。
. q, X v4 V# B
: q8 J# B' b; Q9月25日 林顿有所谋
! X6 y& S1 {5 S* v
8 l) Z2 p5 T9 l2 x 这些天林顿时不时向各党示好,希望能组成联合政府,阻止哈珀政府继续当政。以我的了解,这种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从加国历史上看还没有两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先例。安河倒是在1987年出现过由自由党与新民主党联合组成政府,但由于两党理念并不相同,所以只是昙花一现。4 g! g. q9 q& E# ]3 J0 {
为甚么说两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呢?我以为,如果保守党在这次大选中赢得少数政府,哈珀就有权优先组成政府。假若哈珀在组成政府后,自由党、新民主党、绿党三党合作,在新政府宣读施政报告时投下不信任票,哈珀政府因此倒台,三党虽然有了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不过,这种合作很可能引至民众的反感,因为这个政府不是民众选择的结果,所谓点火容易灭火难,选民如水,政党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加上,各党如有心合作,这样的机会从06年哈珀当选至今一直存在,又何必等到今日呢?
' H/ Y& A0 F3 k1 v* y 也许有读者问,如果各党合作出现在10月14日前呢?我觉得这更不可能。因为假设自由党表达了愿意与新民主党联合,这势必令选民有了重新的考虑,即在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前提下,假若将国家的命运交给两个不同理念的政党手上,这种不可估摸的「变」数,会令民众更加担忧。# Z9 V3 P3 D L' O
狄安前天在大温地区表示:「我善于和其它人共事」,我觉得狄安这样表态确实很傻很天真。如果选民真的感到狄安有与新民主党和绿党结盟的打算,那么失分的一定是自由党。那些刻意要阻止出现联合政府的选民,要么会将选票投向保守党,令保守党政府有能力组成大多数政府;要么就是将原本投向自由党的票,分散投给新民主党和绿党;无论出现何种结果,对自由党来说,都是悲剧收场,一不小心,新民主党后来居上,取代自由党成为国会第一反对党,那时自由党连合作的本钱也丢了。8 X2 y* i( B4 h$ o" B
" r( I$ a: n; s- [3 ^" U
9月26日 傲慢的火鸡
; z4 F1 m$ }2 I$ e0 c3 b
& t) E6 o$ V9 q( W5 l3 G2 Y 之前我一直盯着民意调查结果,尽管自由党在全国的支持率没有大幅度提升,但我同时也看不到能令保守党冲上40%的支持点。这种状态其实已经僵持了将近两个星期,目前要打破这种胶着的状态的可能,一是10月1日和2日的英法语党魁电视辩论;二是陆续推出新政纲;三是政党候选人出错。
8 b) P/ S$ l# a( b 讲到政党候选人出错,这真是一枚看不见的隐形炸弹,说爆就爆,其杀伤力不可低估。像昨日保守党在卡加利一名候选人李察信(Lee Richardson)表示「移民容易倾向犯法……通常犯案的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国人」。李察信此言一出,马上遭到自由党和新民主党人的抨击,并建议取消他参加联邦大选的资格。
4 r4 s( Y8 k$ Z6 ] 哈珀团队里部分保守党人在这次大选中口不择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像联邦农业部长李熙杰(Gerry Ritz)借李氏杆菌开玩笑引至众怒;运输部长康农(Lawrence Cannon)的一名竞选团队成员的言论针对原住民涉嫌种族诬蔑;加上这次李察信对移民的不敬,我觉得这充分暴露了一部分保守党人骨子里傲慢的优越感,这种傲慢多少来自于保守党的党魁哈珀,譬如近日媒体提及保守党调动皇家骑警阻挡传媒采访,控制公众自由参加保守党集会。
: O( U9 R! L# P7 { 我认为今日一部分以「领先者」自居的保守党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妄言和傲慢会令选民感到心寒。选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思考,究竟应该给保守党人多少权力。这种状况一如93年,其时的保守党竞选主席在大选最后一周制作一则电视广告,令选民感觉金宝(Kim Campbell)以她的傲慢和优越取笑克里靖(Jean Chretien),选情迅速逆转,克里靖领导的自由党最终赢得大选的胜利。
$ R1 b# j6 r7 G" L) n8 { 这就是联邦大选,甚么结果都有可能出现。1993年10月大选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时曾在保守党政府担任过渔业部长的告罗士比(John Crosbie)在获知大选失败后愤怒的谴责「我感觉好像是一只被邀请参加圣诞晚餐的火鸡。」
& C+ g% c0 |2 H5 J! R) t1 x3 [
8 O' T" P! e* r5 _( Z# p9月30日 三岔口格斗* T$ z" ]4 Z! L4 f9 U3 \+ t
; t* r# r. s6 O8 X 明天是联邦大选五大党魁进行电视辩论的日子。与前两周相比,这几天好像安静了许多,原因据说是党魁们忙于准备辩论。但我以为这种安静不等于偃兵息甲。看过京剧《三岔口》的读者一定记得焦赞、任堂惠两人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格斗的情景。电视辩论前各党派的角力,一如高手身陷三岔口夜店,武功高低不是致胜的关键,以静制动,静候对方沈不住气出错,继而乘势借力打击对方,才是致胜之道。3 k8 w; _/ o; o7 H: C
狄安昨日表示,加国民众将会在明天的辩论中见到一个真正的狄安,那将与哈珀所描绘的形象大不相同。老实说,我有些担心狄安跌入对手为他准备的陷阱里。比方说,一个脸上有胎记的人去参加歌唱比赛,本来那个胎记与歌唱比赛没有很大的关系,他只需要唱好他要唱的歌就可以了,但他的对手一直在嘲笑他脸上的胎记,结果他为修饰这块胎记花去了许多时间,并为此背上了心理包袱,乃至未战先输掉心理。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狄安也许被他的对手标签为优柔寡断的教书匠,缺乏政治家魅力和可能在英语表达上欠缺火候,但我以为这并不重要,因为民众心里很清楚,选举不是选美。
" G4 p! t0 C0 [$ h6 C7 w: H6 s 昨日是黑色星期一,北美洲股市大幅惨跌,纽约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777点,多伦多综合指数TSX下跌838点。这场史上最大的金融海啸一浪接着一浪地摧毁着投资者的信心,令我想起《国际歌》所说的「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相信经过廿多天的选战,民众对谁有魅力谁是救世主已经厌倦了。明日5大党魁辩论的主题,应该回到经济振兴上,选民关心的是加拿大的明天,而不是加拿大的明星。5 a1 P8 L4 O! w" P
8 Z9 D, v( S7 M/ p5 I+ Y
10月1日 造化靠党魁
. l' Q8 @- h% D, R& W ^: D. w [1 w& _
哈珀昨日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危机加深,他提议在今明两晚的党魁电视辩论中,至少用一个小时去讨论经济问题。根据原来的安排,经济议题的辩论只有12分钟,哈珀说这个时间不够,必须花多些时间去作深入的讨论。哈珀的这个提议,首先获得新民主党的同意,但按照规定,只有得到参与辩论的党魁一致同意,这个建议才会生效。
9 b, c0 ~- k0 G, g7 w. v 我相信这个建议最终会被各党魁所接受,原因是振兴加国经济是民众关注的第一议题,如果有党魁拒绝作深入的探讨,等于向民众承认该党缺乏化解经济危机的信心,民众又怎会将选票投给他呢?
) J, w0 e* X7 Q1 c& X 大选启动后,我们常常将哈珀与狄安作比较,看谁更像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光从哈珀抢先提出这个建议,我以为辩论尚未开始,哈珀已成功抢得一分。接下来,假如狄安不接受提议,我相信哈珀一定会嘲笑狄安对振兴经济一窍不通,缺乏信心;但如果狄安接受建议,则意味着他在今明两晚以守势出战,迎接哈珀和林顿的进攻,局面相当被动。9 L h8 ]* Z- v z3 I, q9 Z
我知道读者一定会问,你怎么知道哈珀、林顿一定是攻者,而狄安守者呢?答案是狄安在游戏开始前抽了张「碳税」的筹码。过去几个星期来,狄安的碳税计划一直被保守党人标签为一个加税的计划,我觉得,在华尔街金融海啸一浪追着一浪打过来的时候,任何加税的计划都会被恐怖化,在这种情形下,不愿抛弃碳税计划的狄安哪有能力去进攻呢?相反,打着低税、小政府为竞选主题的保守党人,确实比狄安的碳税计划要轻松些,更易被民众理解些。如此,攻与守的阵势早已定局。" R( U! n6 R7 o4 I C2 c
熟悉足球比赛的读者一定清楚,一场球赛90分钟打成平局后,需要加时决胜负。加时赛里,谁有体力发起进攻,谁就离胜利接近些,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好在,今天晚上的辩论是法语辩论,明晚才是英语辩论,这对英语不太灵光的狄安来说,也算是好筹一支。
3 q5 K. x) j, a o6 n4 n# K7 { 大选走到今日,造化真的靠党魁了。
; `/ i- `' c1 d' E& y/ `
5 X) b2 l4 ~' W7 q. D10月2日 加国不是桃花源
; h- \! W' g' b5 z, S2 f' f1 S& [7 M# {/ C+ {
哈珀总理在2003年关于支持伊拉克战争的演说,被自由党人借助伟大的谷歌找到了根源。原来该段讲话抄袭了时任澳洲总理的霍华德(John Howard)的演词,有些词语几乎是一字不改。我觉得此事对于加拿大人来说真的很丢脸。伊拉克战争是过去十年来国会最重要的一次辩论,但其时作为反对党领袖的哈珀,竟然可以如此儿戏地从别国的领袖那里偷几句话,当作加拿大国家利益的标签,这是多么的荒唐。假若以后国会讨论加国出兵他国的议题时,我们怎样才能辨别出哪些思想是属于加拿大人的,哪些思想是领袖们借回来的呢?: c/ f7 O7 T/ g1 V5 n! B
我一直怀疑哈珀缺乏在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有自己清晰的判断分析。撇开备受华裔移民非议的参加北京奥运的话题不说,2006年11月3日,哈珀打电话给芬兰总理曼哈宁,通知他将取消出席预先安排的加拿大-欧盟峰会,理由是他的政府是少数政府,他应在国会开会期间尽量多留在众议院里(这个理由够牵强的了)。但令欧盟各国不满的是,声称要多留在众议院里的哈珀随后却参加北约会议,两个会议都在欧洲举行,时间相差仅两天。我认为哈珀的随意,损害了加拿大在欧盟国家里的声誉。
- E' g9 T1 V% `0 _; Q; K, Q( T* d ^ 我觉得,作为一国的领袖懂多少外交出多少丑,只是面子问题。但假若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并导致决策失误,那才是要命的事情。像上星期三哈珀才向我们大派定心丸,告诉民众加国不会出现美式经济的崩溃,但这个星期一,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多伦多综合指数TSX惨跌838点,尽管今日情况已有所好转,但昨晚与今晚党魁电视辩论的重点话题仍旧是经济。哈珀这个星期二告诉民众,我们应该花多点时间去辩论,因为美国的经济危机加深。哈珀这么说时令我忽然感到迷茫起来,因为我不知道应该相信上星期三的哈珀,还是这个星期二的哈珀好。! L9 i3 ?) h ?3 o# i4 ~- Z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上帝为了惩罚傲慢的美国人,特意在这个国家的旁边建造一个山美水美富裕的世外桃源,这就是加拿大。这个笑话我们笑笑好了。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千万别将加拿大看作是世外桃源,要不然,我们真的要过苦日子。
( ~- |9 U) C. E5 |$ |8 O
: {0 f+ [$ X# J' L, P4 R, h% C, J10月3日 林顿秋风扫落叶- Z0 d( D/ P0 Y( q. F
$ A8 e c }2 r7 p& X 昨晚两小时唇枪舌剑的党魁辩论,话题集中在经济、环保、医疗、治安、驻军阿富汗、工作机会和福利等多个方面。总体上,我感觉整场辩论精彩之余略嫌斯文,缺乏针锋相对的抗辩。6 Y- i$ Z2 m$ t
我觉得哈珀在昨晚的辩论中基本上处于捱打的位置。林顿、狄安、美薏、杜锡四大党魁轮番攻击,将他标签为面对经济危机毫无计划,在经济和国际问题上只会跟着布殊走,眼睛只盯企业利益,忽略对贫穷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照顾,放任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在环保上只看废气不看实际效益,施政上左摇右摆缺乏主见。最后,林顿甚至讥讽他的经济计划就像现在所表现的那样,毫无准备。+ {2 j; o3 w! l' E6 Q/ E2 z# k) l
假如我们将昨晚的辩论看作是下届国会的预演,我觉得林顿最具第一反对党党魁的神韵。原因是他在防守与抢攻过程中进退自如,加上思路清晰,词锋犀利,多次窒到哈珀摇头无语。如果要我给各党魁打分,林顿理所当然获得第一高分;其次是狄安,经过前晚法语辩论热身,加上明显看出受过专人训练,狄安在陈述问题时,以及借助林顿的炮火夹击哈珀,都显得信心爆棚,不过不失;第三名是做足功课,能娴熟运用各项数据的美薏;第四名是话语虽不多,但锋芒内敛,句句到肉的政坛老将杜锡;表现最差的竟然是显得神情恍惚、慢热、准备不足的哈珀。他在四大党魁的轮番攻击下有些措手不及词穷理屈。令我感觉他像是回到2003年以前,一脸的羞涩和稚气。. m; |% y4 k8 W5 X
昨天最令我失笑的,是林顿忽然调转枪头对着狄安说:你一再讲责任,你最大的责任是让哈珀在台上呆了那么久,一下子呛得狄安哑口无言。那种秋风扫落叶的威力,大有舍我其谁之势。当然这只是辩论,拿高分的不一定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民众最终选择的,不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而是一个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富裕的领导者,这就是政治。
! u- T6 E0 B( ^4 {1 ~7 k9 v; T* J$ Y
10月4日 应该先救谁?) r1 a8 Q C2 b7 _
# F {% l* R, O
我仍旧对周四晚上5大党魁的电视辩论津津乐道。- @' ?% E% D, w5 l3 ^+ I/ C6 W4 y
辩论一开始,本来哈珀抢先发难,指责狄安在经济放缓时匆忙宣布一套全新经济计划是惶恐不安的表现,完全未够班当领袖。哈珀所讲的「全新经济计划」,是指狄安在周三晚法语辩论中提出的5点方案。我觉得哈珀显然是有备而来,一开场就先兜头给狄安冷水一泼,打他个措手不及。但哈珀忽略了林顿、杜锡和美薏兴趣不在狄安,他们轮番攻击哈珀的经济政策。美薏说哈珀完全不知道世界正发生甚么事情,林顿则讥讽哈珀面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毫无准备。
6 `. i+ c- t. j 虽然我也觉得狄安的5点方案很行货,那些计划本身就是总理该做的事情。不过,像美薏所说的,狄安的方案再行货,总比哈珀交不出「货」要好。昨日联邦财长费拉逖说美国金融危机的悲剧性后果不会传播到加拿大来,联邦政府不需要快速改变经济路线。我相信费拉逖这么说是为了声援哈珀的「无货交」。不过令我困惑的是,全球一体化,谁相信美国金融海啸一浪一浪打过来,打到加拿大就会停止下来呢?举个例说吧:假设我现在是一个被人追杀的逃亡者,我向当今5大高手求救,狄安说他会用剑术保护我,林顿说他会用少林拳保护我,杜锡和美薏也亮出了他们各自的兵器,轮到哈珀的时候,他让我跟他走,他说他虽然没有兵器,也不懂功夫,但他相信没有人能杀死我,你说我能相信他吗?5 Y6 L+ |% @6 T6 G5 u4 t
党魁们在讨论经济问题时吵了起来。狄安、林顿等都倾向于拯救制造业,因为有很多人因此失业,但哈珀说将精力放在制造业上不是办法,应该给其它企业多些钱,让他们去做研究和买设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要有了新的机会,就可以拯救失业者。我很想问哈珀的问题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失业者,他们能否捱到新机会的到来?台湾有位叫张帝的歌手,他喜欢将一些问题唱成歌让观众来回答。他有个很著名的问题是:假如你的太太和母亲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现在党魁们玩的正是这个游戏,至于结果是甚么,还是由选民来决定吧。8 w7 h8 X2 r" B5 O' ~4 t
1 g. t% p4 _8 R' _
10月5日 支票承诺满天飞
! Q; M b/ Y T0 L
4 G3 S' `$ i5 U 离联邦大选投票日还有一星期,根据加通社Harris-Decima昨日发表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保守党最新的支持率是35%,比上周下跌了3%;自由党获得的支持率是22%;新民主党上升了2个百分点,为20%;绿党和魁人政团支持率分别为13%和9%。
. Z$ b) M* P' i3 [4 A 联邦各大党在最后冲刺时都期待创造奇迹。保守党希望赢得多数政府;自由党的愿望是扭转劣势反败为胜;新民主党的愿望是取代自由党成为国会内第一反对党;绿党的愿望是尽量多赢议席;魁人政团则是争取在魁省打败保守党,阻止哈珀组成大多数政府。当然,奇迹的创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下星期的选情,以我所见各大党势将拼支票拼承诺,刺刀见红寸土必争。% m8 h9 R/ ?" N1 q: y
在联邦5大党中,如今唯有保守党尚未公布政纲。昨日狄安讥讽哈珀的政纲还在澳洲运来的路上,难得的是哈珀能沉住气。我揣摩哈珀之所以选择在电视辩论后再公布政纲,就是希望在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先将政纲保护起来,减少过早曝光招来过多无谓的伤害,保守党待到冲刺阶段最后一刻才将政纲推出,目的是借此一举将支持率冲上去,赢得大多数政府。
' J* R' i; |# F; p) T2 Y4 L' l 当然,联邦大选不是一个党在玩,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下星期相信各党会在各个阶层展开抢票竞争。我估计保守党的政纲将会着重于减税、扶助企业和强化社会福利这三方面,前两项是保守党施政理念的主题内容,后一项是为了平衡照顾低收入家庭;而自由党将会着重于医疗服务和老人福利方面;新民主党会着重于移民、低收入家庭、EI保障、学生学费等。这将是一个承诺与支票齐飞的一周。当满天的承诺与支票纷纷坠下的时候,我觉得选民应该学会冷静判断。首先应该想想各党以往兑现承诺的诚信记录;然后再看看各党要实现这些承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再之后,才是慎重地投出庄严的一票。8 ~6 R( m2 G/ w( T
! w, `6 k8 h @+ u! }: h& e4 k" Q* g
10月7日 哈珀后之后觉
2 |/ }) g3 Y; u# _$ r, |
% t6 Q. e6 F/ B! G3 e 有先知先觉,自然也有后知后觉。昨日哈珀终于承认,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加国未必可以避过经济衰退。之前他还一再强调加国经济基础扎实、金融机构稳固,不会陷入与美国类似的金融与地产黑洞,就算出现衰退,也将是技术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
1 `5 o. y- _. g# _# [3 G 我一直质疑哈珀这种高度膨胀的信心。在全球大幅度降息救市的环境下,加国对这场金融海啸的危害远未重视,无论从宏观调控和利息政策上都迟疑不决。虽然我也相信加国银行的资产结构比美国健康,但全球一体化,各公司间互相持股,互持债务,整个金融市场犹如一片枝叶相连、根土相依的森林,任何一处着火,都会波及其它。
R" Q; W7 a' c' {) h 我觉得雷曼兄弟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听证时将公司破产的原因归咎于投资者信心动摇并不过分,美加市场连日来的大幅波动实质就是投资者信心涣散。退一步来讲,加国银行虽然没有染上次按的顽疾,但是如果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加国的出口企业同样是受害者。因为美国企业受次按拖累银根太紧,虽然加国企业今年对美出口未减,但有不少款项未能及时收回,容易形成三角债死结。又假如加国企业出口产品明年再遇美国市场萎缩而疲软,这一连串的恶性循环,有可能令许多加国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次按危机因此从金融行业扩散到整个市场,我们躲无处躲。可惜我们的总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识乐土不识危机,我恐怕国家领导者这种后知后觉后患无穷。
( E, u' G% k* n+ P( i4 R1 J" p" \ 今日保守党将会公布新的施政大纲。我以为假如哈珀仍然拿不出一套能重整民众信心的经济保护计划,我相信保守党在本次大选中不但难赢多数政府,甚至可能在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的左右夹击下遭遇败绩,打败哈珀的不是狄安,也不是林顿,而是他的后知后觉。5 r# b% N! Y9 D W
10月8日 船长睡觉了?( Y+ ?" |1 @; ?9 X% F
哈珀总理昨日终于代表保守党发表了他的政纲。尽管这个政纲被狄安先生讽刺为「太少」和「太迟」,但有政纲总比没有政纲好。况且狄安或林顿的政纲,并不见得比哈珀的政纲充实多少。
" V. L2 k5 q7 V6 `" G3 S/ G' f 昨晚我在一个主流论坛里看到一些反应,我觉得不少人比我幽默。一位学生说,美国出7000亿救市,哈珀只拿4亿出来,如果哈珀能做四年总理,那恰好是一年一亿,可见我们加拿大的经济是多么安定,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另一位老人说,哈珀的政纲只能解决今天的问题,明天的事情,哈珀叫民众相信好运;跟着有一位网友表示,如果投票日的结果是保守党赢了,那我们真的觉得保守党很了不起,因为他们没有拿出什么东西出来,就凭赤手空拳就打败了对手。 F# B) [ \' {8 D( b0 z& K. [
昨日我在专栏里说哈珀对金融海啸危机的后果后知后觉,但哈珀信誓旦旦说保守党一早已经预期经济下滑,并已采取了措施,因此现时无须特别的救市方法介入金融市场。哈珀引经据典,他说诺亚在造船时风暴并未来临,现在不要在风暴中换船。对此狄安反驳说我们的船长在掌舵时睡觉。2 f5 N7 t+ O. Z0 y- `# g+ T" W! L3 x
令我一直困惑的是,声称早已未雨绸缪的保守党为何在这次大选中迟迟拿出政纲来?我揣摩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相信在过去这两年多来做得很好,在民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完全可以不战而胜;或者是他们只有一个框架的政纲,细节还未做出来;再或者就是他们对未来认识不清,对计划没有信心。在搞不清谁是那个睡觉的船长时,唯一的办法是我们在投票时不要睡觉。
* Q3 _$ \, H9 ]( U, E
0 Z$ B8 F: l* {) P, L% X( B10月9日 如果时光倒流
$ ^. b1 E( N d( d" g2 L
4 V& F& i- r: b" |/ }! [9 ^. a 情况一如我之前所预料的,哈珀在本周拿不出一个能让民众重获信心的经济保护政纲,保守党赢得多数政府的愿望会变得渺茫。昨日由加通社Harris-Decima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保守党的支持率下跌到31%,比自由党仅仅高出4%,新民主党有20%,绿党和魁人政团分别是12%和8%。
0 Q3 r6 ~% ~" Z* S8 W* ~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如果10月14日投票日的结果仍旧是保守党赢得少数政府,自由党也仍旧是国会里的第一反对党,时光倒流到9月7日以前,那么谁是这场大选的赢家呢?答案是保守党。因为大选尘埃落定后,民众只求政府能一心一意带领国家走出经济低迷这个险滩,他们寄望各反对党能够给予执政党更多的支持,而不是盲目的反对。
/ Y# G- V+ t: G; { 我相信假如由保守党组成少数政府,至少在两至三年时间内,各反对党都不会轻易启动大选。特别是经济前景愈不明朗,民众对频繁大选愈是反感。谁轻易启动大选都会招来民怨,相信没有一个党魁会冒这个险。一如哈珀前天所说的,保守党如果连续两届组成少数党政府,就是非常有力的委任,等同严重警告反对党,除非有坚强理由,最好不要太早推翻执政党。
" T4 e( ?* D9 c2 t( J. ^) h 要是保守党少数政府最少有两至三年的时间当政,形同民众赠予哈珀一把尚方宝剑,他可以轻装上阵,毋须看反对党的脸色而行事,你说他们不是赢家是什么?0 x* ^; |' y1 w# ^" p: Q
当然,读者诸君可能会反问,如果保守党输了呢?那我只能说哈珀算错了数,怨谁呢?无得解。4 A& n$ X! j! a+ M! c Q. _
) D* c+ i: Q& ~0 N10月11日 总理好运
6 ]$ _6 j$ W, r0 b2 z0 Y$ Y" B' k8 C8 \3 a
哈珀前天称呼狄安做「狄安总理」,时评人都说哈珀眼看民意调查结果保守党与自由党的差距正在收窄,心慌慌讲错话,我倒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觉得哈珀这么说是别有用意。在两强角力处于平衡点时,哈珀以退为守、以悲情唤(不是「换」)选票,哈珀这一招有没有效?你看昨日的民调结果就知道。根据加通社和Harris-Decima民调公司的最新调查显示,保守党的全国支持率升高1个百分点至32%,自由党仍保持在27%,两党之间的差距从4个百分点拉到5个百分点,保守党成功将跌势剎住,可见哈珀「救市」成功。+ ]+ m) M h6 e! C
之前我曾说我在一个主流论坛看到一位老人在论坛说:「哈珀的政纲只能解决今天的问题,明天的事情,哈珀叫民众相信好运。」有一位读者给我来信说,民众是否好运要等明天才知道,但这次大选的结果,将证明哈珀是最好运的总理。我完全赞同这位读者的高见。昨日加拿大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的就业报告,这份报告显示9月份新增107,000份职位,创出历来最佳记录。我觉得这份报告像是感恩节前忽然从天上掉下来送给哈珀的绝妙礼物,正应验了那句中国谚语:天上掉下馅饼砸在你头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呵呵,哈珀就这样好运。假如有人忿忿不平,那是你的事情。
. ^: r" U' Y3 B; n8 E3 r 我以为好运的哈珀,现在已奠定了一个赢局,昨日「救市」成功,加上手握一份极佳的就业记录,狄安就算有反扑之心,也没有反扑的机会。长周末后就是投票日,这仗怎么赢?退一步看,长周末这三天,我看狄安林顿有力气做戏,但要找观众都难,选举不是已经定局是甚么?
) }+ [/ ~ u1 k& ~ 或许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原来9月份新增的107,000份职位,有90%(相等于97,000份)属于兼职,实质9月份全国失业率仍旧维持在6.1%水平,然后可能有人会「哗」一声,对此我的回答是:哗甚么呢?总理好运就是好运,一切都是合理的,这就是选战。1 r% H* h) }6 |! |
6 o- y) N. n: z2 N7 V w
10月13日 联邦大选猜想
0 i3 U, D* a. s4 P. V& Y) B% ~% X
8 Y" o4 e9 l, n8 H7 y$ M. l# |% C 今日就是投票日。昨日我听得最多的话是:假如选举结果仍是哈珀赢得少数政府,我们不是白忙了吗?/ n+ m9 E' K! B8 Q2 Z
对于这种看法,我并不完全赞同。套用那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名言,我们可以说,每一届由民众选出来的政府都是新的。我相信如果以哈珀为首的保守党政府今日再次赢得少数政府,那么这个政府与昨天的政府还是不同的。9 V; l2 `2 u9 p/ R2 P% _$ r
因为能连续两次赢得大选胜利,证明保守党的基础得以巩固,他们可以借着民众普遍厌倦频繁大选,以及自由党人对赢得大选缺乏信心的心理,步伐会走得更大胆,在国会里会显得更强势。当然,看似春风得意的哈珀,并不是没有「头疼」的事情。假如赢得大选,他将为组阁而头疼。
5 ^$ S4 s$ P% u8 F9 S6 H) Q 大选前哈珀已接受人力资源部长索博格(Monte Solberg)、渔业部长贺恩(Loyola Hearn)及外交部长艾民信(David Emerson)的辞呈,这三人都是内阁中极富经验的阁员,蜀中无大将的哈珀假如在大选中再失一、两将,那绝对是雪上加霜。我猜想,假如哈珀重新组阁,华裔议员庄文浩和在平反人头税立下大功的康尼(Jason Kenney)很可能会被委以重任,当然,前提是他们都能在选区胜出。
4 d- ]/ v/ ^$ ~. Y5 a 在联邦自由党方面,大家最关心的是假如联邦保守党赢得大选后,狄安是留还是走?以我所见,如果自由党仍然赢得同上届国会基本相同的议席,狄安有资本说自己并没有败,自然就没有「辞官归故里」的理由。一如狄安这两天向党外,也是向党内所声明的:「我决不会退出」「我是领袖,我才是领袖」。
3 O" V. B+ E% n+ I2 E* R 当然,狄安不言退不等于风平浪静。大选后,假如自由党未能击败保守党,我猜想自由党内将会上演一场「逼宫」内斗,狄安就算不退,内伤因此形成。
7 O$ z4 T z# Y+ L1 P 至于林顿的新民主党,假如这届大选再次出现民调支持率上升,但投票日选票流失这样的结果,一心做着总理梦的林顿在选战之后真的要冷静下来,考虑一下如何联合面临「逼宫」之变的狄安去拼哈珀。
7 h. \( \, d# W 我猜想对于狄安来说,林顿伸出合作之手未尝不是化解党内压力的一道好符,所以,未来两年,哈珀最头疼的敌人,是狄安加林顿。
) Q5 `# z# t" i' S7 r4 ]
. E' ?8 @6 E& Z& s10月15日 天依然深蓝; x4 t. f- j- O' R3 l/ F' l
- Z) Q& u2 @4 B+ w G
每逢大选,民调结果在党魁手里就像魔术师的魔术棒一样,可以忽然变成这样的画面,忽然又变成那样的画面。举例来说,当民调结果有利于己的时候,党魁就会告诉你:你看民调结果是这样的;假如民调结果于己不利,那么党魁又会谆谆教导你不要盲目相信民调。像投票日的前一天,当有记者提出新民主党的民调支持率始终排在第三位时,林顿信誓旦旦地表示:民调结果甚少与选举结果一致。好在民众对党魁的话不是照单签收,你看昨日联邦大选结果与民调结果之间,不但有着惊人的相近,而且还暗藏着某种内在的默契,互为求证。0 _+ U0 F3 h. ]8 |; N2 i
根据加通社Harris-Decima在10月9日至10月12日访问全国1,218名国民调查得出误差率为+/-2.7%的结果,保守党获得的支持率为34%(大选结果是38%),自由党的支持率是25%(26%),新民主党为19%(18%),魁人政团为11%(10%),绿党9%(7%),我相信再固执的读者,在两个结果之间,总能看出点眉目来。
8 e3 z) Q3 y0 M' H. r5 s 假如我们忽略误差率不计,我相信保守党从民调结果的34%跳到得票率38%,完全得益于本周一全球股市绝地反弹,令到加国股市在长周末过后,也就是投票日一开始就跟随飙升,一直备受「否认经济危机、没有救市政纲」困扰的哈珀有如神助,S&P/TSX综合指数昨日飙升890点,民众信心得以恢复,选民在股市如此利好的大背景下投票,保守党能获得38%的得票率确非偶然,同时也证实了那句名言:选民善于善良地健忘。2 l6 L- W: z5 y0 r& _
至于绿党从民调的9%跌到得票率7%,从流向上分析,确实看不出是绿党党魁美薏发出策略投票的结果。而自由党、新民主党、魁人政团1%的波动,完全可看作是游离票的最终选择。正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天依然是深蓝。
7 @$ X# R' }$ \& @0 I0 ^' ^$ C3 R1 C) o+ H' ^5 F
——(原文发表于2008年9月7日至10月15日《星岛日报》大选短评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