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7.上帝對造人的塗改
3 o: V- H/ p" \9 d! g
. }& H7 p9 e0 T. \( P0 E1 y「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類為上帝的人格問題困擾不堪。」上帝的人格問題究竟指的是甚麼?我以為,既然──如果上帝僅僅是某種象徵意義的東西的存在的話,他的人格問題,所指即是做人的品質和格調。) T7 m8 h( ~ K2 N
4 A0 r( Q! l! Z4 _這一問題被提出來的本身,即已經說明:上帝似乎已經失信於民。
6 o5 f: f" t% a/ P0 {+ @- @, _
- b7 X2 y' ~1 F+ w' C這一假設無疑是對上帝存在的質疑。 U9 M6 o' b; g& I+ u' g9 Q
6 L6 x/ r% k" R- K我們為此去向誰質詢呢?直接去問上帝?這著實不可能。因為這就譬如一個罪犯在殺人放火之後,去到法院咨詢他是否犯下了罪行。何況上帝是否存在尚還是一個問題,我們到哪裏去問詢呢?
0 }) Z5 G0 M) G g
1 }/ K* s; m* `* S# Y+ J! k於是,我們只好不斷地進行發問,就這樣的問題或者那樣的問題,不斷地進行發問。
4 X$ F5 K% N0 }& o) G# U! d% E2 X2 k8 a! g8 g4 e- P6 \
我們確已知道,上帝是在他從事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勞動方式的第六天裏,完成了他對人的創造的。《聖經》裏是這樣記載的:「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1 v' k( ~/ S e" C" y+ |1 d# {
& I7 H, {9 c( i$ J% u我們還知道,這以後,「上帝就歇了他一切的工」,輕閑地躲到一邊去享受自己的禮拜去了。然而,不知何故,上帝在此之後卻又造了亞當和夏娃。) s; y# y$ o+ w) q
- H3 e" @# K/ U2 z4 Z0 n& c若按我們世俗的理解的話,只有我們對先前完成的事情表示不盡滿意的時候,才去重複做第二次乃至無數次,這無疑是對先前的否定。那麼,上帝是為了甚麼原因呢?上帝,如此深沉令人敬仰的偶像,竟然也會有失誤的時候麼?如果連上帝本人都有失誤的話,那麼還有甚麼是完美的呢?如果世上不再存在完美,上帝的創造不就成為事實上的騙局了麼?" Q# c# J. k% A2 a" L7 L. F0 h
2 v, `9 H, X$ \2 @& X# {0 I# ~上帝啊!我們面對自己對您的疑惑,您說我們又該怎麼辦?我們無所適從。1 @5 i$ U* O9 R. V! l9 J6 c
d( `6 O# I) a$ y/ c
我們從《聖經》裏知道,在「創世記」的第六天之後的又某一天,「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話人,名叫亞當。耶和華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裏。」耶和華上帝隨後又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這個女人就是後來的夏娃。. b, x5 R' K* _+ u
2 l, d, m. _" f+ ]. w9 O可見,上帝有過前後兩次不同的造人經歷。兩次所造之人的區別是甚麼呢?一次是一次性地造了一批人,如同我們今天說的批量生產,有男有女,不分先後的時間順序,於同時間完成,然而,卻不知道究竟使用了一些甚麼材料;另外的一次造人距離前一次究竟有多長時間,我們不得而知,或者這僅僅只是《聖經》的寫作時間的順序,原本就不分甚麼先後的,亦不得而知。我們姑且將這一次造人看作是第二次。這第二次造人與第一次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並非是一次完成的,其次是分頭工作了兩次,而兩次一共也只才造了兩個人,一男一女;所使用的材料也十分明確:塵土。這樣,如果說第一次造人是大鍋飯的話,那麼,第二次則是開的小灶。
! K2 t9 l% l- [3 R
, C8 _' G; z+ ~1 {" e只是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上帝幹嘛要從事兩次造人的工作?莫非僅僅因為他是上帝的緣故麼?興許上帝對自己所造之人的塗改,正是反映了上帝對人的不滿。- S$ j' L+ L) x, W" Y) \* W
( o# U" s; T0 L' k0 x. y+ ~
「他是上帝,但他帶著憐憫的目光停留在人類上面,因為人弱嫩的軀幹會像一棵草那樣輕易被壓得粉碎。」興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上帝憐其種子過於贏弱,於是,就又另外造了許多的備貨,以備不時之需。7 I" K! p+ r" [6 k6 {- `$ l6 F
- u& [ q& x# m0 G( b2 V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想像:上帝那天在完成了造人的工作之後,便君臨其上(神學家們管這叫作「臨在」或者「臨在性」),好像是消失了似的彌散在他的來處,深深地隱蔽了起來,然而,卻仍然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存在。所以,「上帝的存在既是存在又是消逝。上帝為了創造世界,不得不隱藏自己的臨在。他為了給世界的臨在讓出地盤,不得不使自己消逝。」上帝的這種消逝事實上是躲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更好地觀察他的「作品」,正如一個一心做好事的孩子,在大人不在家的日子裏,把房問的裏裏外外打掃個乾乾凈凈,然後偷偷地躲到門後去,等待大人回來以後,看他們會不會為他的作品而表示驚訝。+ q" D2 ~6 v$ V( T& A
+ ^; w( S8 N8 b- I: i
然而,上帝卻意外地發現了他的「作品」──人類的「贏弱」甚至與「骯髒」;這又無意中提醒了上帝:應該給自己「留一手」。
" P- V# e1 F- X0 ?, P, t% p
% X: Y8 W" j5 ?9 C5 K5 J上帝的作品只有上帝才能夠造就。
7 i3 `9 @6 t, {6 `! J7 l
$ {- }# J2 p3 S: @) V3 U6 u- _; k+ v上帝的作品也只有上帝才有資格否定。
: f0 v2 H4 z" Z: }
: Q5 S$ u4 R# x上帝對他自己的作品的否定方式是:創造+創造。3 q, }2 Y; P5 ~7 M q: O7 G5 o# [
' @9 Z0 |+ p' c這看上去似乎是一種絕妙的悖論,是認識的悖論。這是上帝自己在認識基礎上的再認識。對此,克爾凱郭爾曾經惡狠狠地說:「這樣,上帝就由於認識的自欺而變成了最令人敬畏的騙子。認識盡可能就近去了解上帝,而結果卻適得其反。」然而,不管怎樣,在上帝和他的作品之間永遠都會有一種絕對的關係,這一點,不管上帝承認與否,人都是他的作品;人,是好是歹,上帝都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9 ~" N& ]$ z5 I9 L8 Y
8 n5 f$ H2 p: h# O% }# a上帝為甚麼被克爾凱郭爾譴責為「最令人敬畏的騙子」呢?在克爾凱郭爾的口吻裏,除了厭惡上帝的狡猾之外,我們還無疑地聽出了一種敬佩和畏懼:上帝對人的智慧的「預設」,委實令我們敬畏。因此,人類才有另外的一種主張,說你如果敬畏上帝,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敬而遠之。比如,我們為了防範竊賊,築了一道圍牆之後猶覺放心不下,於是就又加築了一道。果然,竊賊來了的時候,闖人第一道圍牆之後,卻無論如何也無法逾越第二道圍牆。 c( z4 y6 q$ U
: s: ? m- u0 `) ]8 k如果我是克爾凱郭爾的話,就會這樣說;上帝事實上完全是為了他自己的安全與安逸,才分兩次造了兩組不同的人類。這使上帝能夠像玩紙牌一樣地老道:梅花K不扺事的時候,就改出紅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