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是乡下的私塾先生,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耳濡目染,妈妈的字也相当的漂亮,要是不看她本人,根本就不相信,苍劲有利的草书会出自妈妈这么娇小的人之手。 8 T- a S) E A( ? l- Z8 x [6 M4 O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张皱巴巴的信,送到了还在地里干农活的妈妈手中,从此改变了妈妈的命运。坐上突突的拖拉机,卷起简陋的被褥行李,妈妈来到江汉,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那个年代,认字的人不多,认字的女子还写的一手好字的人就更少了。妈妈被借调厂里帮忙,抄写一些重要文件,被派往武汉一些高校考察,厂里领导有意识培养妈妈。可命运作弄了倔脾气的她,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妈妈多想上大学呀,这是她这辈子的遗憾。以至从我生下来,就被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92年那年,妈妈送走刚考上大学的哥哥,开始在为我打算了。我还是个不懂未来的小女孩,对玩耍的兴趣远大于课本。这一年,我们系统行业里有项福利,父母提前退休,儿女可在5年内顶职。妈妈把我的小脸捧着看了又看,算了又算,担心我考不上技校,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在家待业,而她退休,顶职的名额可保留到97年。! v# [ L6 L7 J$ Q
% l* n. Z5 ]2 P9 P( _2 z
妈妈正值望年,却退休在家了。那一段时间,她的脾气坏极了,除了干家务以外,她都没有精神寄托,老的很快,眼睛也迅速的老花,头发也白了很多。发现她带着老花镜在床上看书,我开始心疼她了。9 o" o H8 c9 V. h" V- i n
2 M% O: V# U. W1 R. ]$ H0 [9 }单位里办了老年大学,妈妈参加了书法班。爸爸专门盖了个小屋给她当书房,她每天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摆弄笔墨纸砚,的确年轻了不少。书法班里开设的课程不少,甲金篆隶楷草行,样样都有,学了柳宗元体,再学欧阳修体。可学来学去,她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不愿意动笔。我跟爸爸同时发现,妈妈的字体失去了原来的风格,变得四不象了。太多的章法,让妈妈无所适从,找不到从前一挥而就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