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5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有点功夫的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别人
7 G( P& e; Q( O5 a F的功夫都不行。专拿一个圣人的尺码,去量人家,而且这个尺码还是自己定的,眼光说$ p$ h5 K" N: H9 L) y R
有多短就有多短。人们在它的尺码下,当然都不是圣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量量自己有
/ ~- { v/ i5 p- j" a% k多长、多大,决不反照自己,这是最要命的。这个心行怎么办呢?所以为什么不能证果
& `: v" t% }0 W+ a2 z7 I?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这个心行,贪瞋痴慢疑一点都没有转化,非常可怕,反省起来
x3 n L* ~, S# O, ^, W非常严重。 7 Z5 M2 U# w7 i: a. G. }
% y: I. {6 Q+ u; h
我再三强调大家,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坐起3 Z ~6 ~! q" d# J. p4 y
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 0 B9 K* F" w. B5 {2 x9 O) O/ h
1 j0 @3 I |1 s! P0 I3 K% J今天有位同学提出报告,昨天打坐坐得最好的当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伸上来抓脸。当
% ~ Y6 x' }0 i时他想,奇怪,前一秒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手在抓脸?用功还用得很好呢!当时他觉得有
+ n) ?& x* T. B' [4 H2 e0 x0 U点难过,忏悔自己的无记。失念了,自己做了,不知道。无记也有无记的果报,你说你* ?1 S1 O4 A' c* z$ @5 _3 |
是无心的,将来你所得的也是无记的果报。比如我们有时莫名其妙地受人打击,那也就+ @0 l1 V, g0 q" m
是无记果报。这位同学继续打坐,后来又发现自己在抓脸,他说这就叫“无明”失念了% o& p3 g, L# g% P' W3 z! m
。 + @. u9 N, i: H1 T( O$ t+ c3 v
' p' r) ~8 d8 }- q不过,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谈空这一念,只是起码的,最初步的一点,还5 P' [4 h4 L9 M+ q* t# _9 q
只是诱导法,诱导我们成就、成圣的最初步路子,但这个心念在同一秒钟,同一刹那中4 F: b) ]7 c# h% u! S
,可以起很多的作用。所以我们真静下来时,六根同时并用,万缘俱来时,若能万缘都: @8 i2 M! ]8 Q. b; \( u2 D
知,那就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是光修空,要能够全知才行。
; y5 G# r- s% J9 Y; z: A8 T, \2 w9 b! h" ?
在清静专一的时候,你还能够用手抓痒,嘴里咬咬牙齿,脚同时敲两下,这些都是念的
& J. Q" l+ G& l作用,你不能说“我的心念在这个时候空了,而抓痒并不属于念。”你们要知道,本能8 U- z9 j8 U. G& n. Y
的反应就是念,那是阿赖耶识的念。所以有许多人打坐修道,遭遇很多魔境界,实际上8 n: ]% I' k7 t
这个魔,都是自己这一生造的。不但如此,很多着魔的人,就是下意识喜欢玩弄这个东
) O5 h( R0 z' H+ L/ P/ B7 k" ]西,换句话说,他在心性方面根本没有转化。 , r4 f5 {9 W) w( o8 ~' O" M
# p3 v# r* O& V! G8 c所以,我经常告诉同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
- O- g+ n7 z9 q) x* |,坏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较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所以佛家叫我们学空,戒律上5 B3 @- H( [* h9 o# K/ q
第一个要做到谦虚。试问有几个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谁做到了。 1 k' j' A, l$ o
$ i6 p; H& q. |, @. n- i
真正做到了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 l" M/ h) W* H; z+ m
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也是这样,佛家谦到什么程度呢?谦到
: D3 T% n9 F9 `8 \“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 Z1 B) Z' N7 X0 m. Z1 V% G7 J; s
, [- S9 A. D; l. H
所以我们光想打坐达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为我们坐在那里守空,是“
* ~2 B+ h7 l+ k" @; {( }' A) w' K我”去守空,没有做到无我的空,假定无我,何必求空呢?无我就已经空了。
/ a" R) R: V( U; d" D1 ?' N' h, W5 J; f$ U4 g" L, P
所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要做到这个才能谈到真慈
6 B1 ^* K5 j9 p7 T6 K% H悲,因为慈悲就是无我。其实,我们普遍讲慈悲都属于“情”,不是“智”。佛法大乘
2 n& v" o1 N; C道的慈悲是智,是般若的慈悲。以其真无我,才能真慈悲。说我要慈悲你,就落于下乘5 u8 X$ q% e. j9 G$ I. `' {, w
了。比如父母爱儿女那个仁慈,尤其是母爱,决不要求代价的,这是普通人道的父母子# Z; c5 a) l2 J
女之爱,但那还是“情”,这情是由“我”爱而发;菩萨的慈悲是“智”,只是“无我
' n0 \5 \/ F( y1 z3 o% L) y- g爱”而发,这可严重了。 . r6 Y2 q F* e' } q9 [
8 A1 c4 m, u# @! G所以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我们随时在静定中,要检点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 _1 l: X- b$ n$ b' P# M3 q3 [" l
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
/ A6 u7 s s; h5 i; n/ Y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2 e0 X& b/ {% k% N# Q2 V6 b" \
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
# v9 {7 D3 y- G1 x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
- H4 |9 ^+ D& b, M2 _自己,检查自己。 ! n4 |. a) P/ @2 g9 Y! m( i6 ~4 c
; n0 k* Q b+ l' _; G/ j$ s5 U+ k' H9 r
比如贪瞋痴三毒,你说我们哪一点不贪?你说你一点都不贪,一天到晚想跟我在一起,& q! l6 O: Y" w' R7 i3 D- w8 r
想多跟老师一下,这是不是贪?我那里没有东西可给你的,因为你“贪”,你希望老师/ H6 m% w* b8 w% e& d
那里也许有点东西可挖了来,这是什么心理?为什么自己不去用功呢?我当年向我的袁
5 ]( d* X& S5 h6 x; t8 X老师学习,不是我向老师问问题,都是老师在问我。 * d8 v k# m. ^0 k5 r5 U6 F
5 I$ F1 d' Y2 j2 V
比如有一次,两人由成都到重庆,那时交通不发达,到了内江,人很累。抗战时候搭汽1 h% q& S5 h8 |7 ]" m% Q( z j. M& f
车只能站着,整整站一天,到了内江茶馆里,袁老师问:你累不累啊?当然累。你现在4 b1 T. [: e! h
的心境如何?我答:同在山上闭关时一样。那真一样,没有动过,就是“旋岚偃岳而常9 Z, _" I; U8 y/ k
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没有觉得动摇过,也没觉得风尘仆仆是辛苦。但是这个时候觉0 r' K7 h. M& a) G+ ^: t9 y
得自己有一点疲劳,还是不对的。袁老师讲:唔!这可不容易啊!我答:大概还要一年; v, B! D% B, y( `+ Z# z( t
,我会把这问题解决。次日早起,我说:先生,你昨天睡觉时打呼好厉害啊!袁老师问
0 X- E, i2 a% d:你晓得我为什么打呼?我愣住了,为什么?这是个大问题。接着袁老师问:你晓得有% d" P/ L5 R8 a; s" u
一个不打呼的东西?我说那个我在理上知道。差不多了!要求证。理上知道有一个在打
W$ k6 ?, ~; g. }, x! \# e呼,还有一个不打呼的,在看这个在打呼。 4 }7 a- Q9 b' m. m
9 a( k8 K% w# _+ w$ B8 x. r; m举上面这个例子,是说大家贪问,事无大小一概问。我们检查自己的心理,贪瞋痴慢疑, o$ z* r/ e2 o" B# F' J' T3 K
要断,谈何容易啊!你说,你打起坐来会空,没有用的。你在事上过不去,心事来的时- N/ r' g5 ~$ Q0 M
候过不去,瞋心来的时候比谁都大。
. x; |* P5 b$ [4 T
3 s3 b7 |* s& U) b6 |' m什么是瞋心?怨天尤人就是瞋,这是瞋的根。对环境,对一切不满意,有一点感觉不满
) S5 N7 L! [! W: h3 U! }意维持着,就是瞋心的开始。
& l' ?/ u7 `& A' T f( ?0 l/ ?: h; Y: a9 Q% t
至于痴,那就更不用谈了,引用袁老师的诗:
; ~: j. S( K, r \' E1 h; L* a7 O& B" ~( w
业识奔如许 乡关到几时
: ~4 {% H; L6 L& ^6 A) c+ Y2 U;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 ~4 {) x, P4 }5 s9 w& L
$ ~. T6 K- `( D3 M你看学佛的人,个个都晓得谈空,可是每一个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0 w0 a% `4 d `2 U: i4 v& X" Y5 K
、生命上的痴等等,无一而不痴。没有智慧嘛!这些根会在哪里发现呢?行为上没发现
8 d4 Z9 N1 s& y,梦中都会发现的。梦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贪瞋痴中。行为如果转: p( N8 f6 z; X- x6 g- b6 H" M8 @7 v
变不了,要想转变气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认为气脉转变就是得了道,那也是荒5 B8 Y$ ]7 T/ L# d1 K3 |
唐。听了多少人气脉通了,可是现在都到黑茫茫的那个地方去了。
+ L9 j G# I) |2 r6 u
8 I1 ]* [( ?8 W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4 V: @! g7 Y' Z5 W7 I0 ?
W0 @2 w, k1 `0 I+ L( k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
e9 E6 _) @* C' E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 o1 j* b& e1 X) `
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 c4 p4 h' {0 M2 h: B \
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
) G* V* _/ i! e. r$ t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 z, } v. p' K k) [
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
2 I. M( p( V# L5 s( K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 Q l& O* T2 ^& Y k
! x# O. Z2 i* W( c8 q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1 l7 Q9 X3 s* Z9 M0 t4 F! m- @
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
" W& y0 w9 C4 l+ F7 F到,所以要想证果,决无此事。 # n, O; K% |* D1 g/ O1 Q
! G% B$ `% l* p# y+ q
讲义上,八十八结使与三界的关系,明白地摆在面前。能解开了多少个结,你就得了那
4 I; K+ s P8 H% G个果位,这些考验都摆在眼前。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
* P5 C* X0 U- V4 _ o* Y4 S; d, y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 h3 o, z: f- L5 h2 |
4 l! O1 f+ D9 t5 w- {佛学叫我们除烦恼,佛学的翻译“烦恼”两字用得好极了。拿普通的学问来研究,烦恼
% h' R. N$ x4 K8 j$ N是我们心理行为一个基本状态。“烦”,烦死了;“恼”,讨厌。这些就是烦恼。烦恼2 w C5 P$ @7 @# u8 x+ V0 P0 I. {
就是罪恶,对自己心理染污的罪恶。以形而上本体来讲,我们的自性本来清静,因烦恼5 k) v1 Z; D3 a" U. n4 a7 z6 l
连带发生的行为,变成了后天的罪恶。比如一个人杀人,是因为火大了。而基本上,只
3 _5 p! P& C/ M l5 ~2 y1 J7 Y* ^是由一点的烦恼开始来的,它对自己来讲,是最大的罪恶;对外界来讲,发展下去,久0 {! w* J! m- ^; S* C
了可以成为害社会、害国家、害人类、害世界的大罪恶,所以烦恼两字,不要轻易小看6 i: ?: @9 x! j# x' d
它。
+ x: D* S5 a% p9 s: k( n! k( E# s8 G
. d, M# o3 Q1 O我们讲行愿方面,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静、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 {" k& o @+ p9 z
,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烦恼存在就很严重了。 ! {0 {& j. d* d. a& Q" Y7 k( E2 N
8 d0 @" O2 Q4 N& d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8 V2 J0 t2 J- i
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气质。气质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不是空洞的理论。
: d" ]& z% i( s
Y% z! J3 i% O: K" M& C+ u6 ]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
% Q5 L) \6 {. f: s5 `8 u% ?# R,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
, C7 n2 Z, k* q( `& o
3 V& h/ P) r8 X8 x* |8 _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
- q) y7 C9 l) c5 n s$ [ W7 C,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维摩经上讲
% y0 k3 P4 q& @/ h2 I: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 X8 s, @* {3 w2 Q( C
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 X1 K9 |, F5 m+ {, q
. B: }* Z* R: n% u$ }; A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2 V! s& Z7 O3 P; [
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
: s* X( e: f# b' S" Q* U5 N( ^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
+ ]" Y0 T# {% A0 h V: w$ h3 H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
& U& a. o& C9 _+ m$ W' z* b5 D$ T$ p) i8 G8 R, `$ m. E
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
7 @) |7 D9 ^& s, T u3 \. C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
/ Y- I# \+ l$ Y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 }! [8 c6 w8 X- \9 A3 {
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 Z, n' J6 H/ X9 n( R8 w: X# g
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 V5 Z( H Q( N U( t) v$ i8 ~+ i+ j' I0 T2 w8 f1 d
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1 S3 J* P5 a, p7 S
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 B2 D% G7 f4 A* q. B
/ a; ?$ f( u4 I1 U" W比如我们坐在那里,觉得心境很清净,这是意识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们在清静这一
! B K, L" M( [5 `$ G% h6 ^) o- k8 {刹那中间,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能不能检查得出来?假定有人说大话:在这一念清静
0 N" b1 ^+ w, l3 e& k- M, F% c当中,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罪恶。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他根本就没有: u: f7 a M. K. D: K* H
见地嘛!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烦恼与罪恶的根根,有八万四千之多,这是假定数目
; V6 S/ Q0 I/ ?,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来
$ x% m5 s4 @2 {6 p对治这些烦恼。 & d6 ^$ B$ B. ]
+ V1 k) m3 Y0 A0 K( e& m0 {. p
刚才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一到空的境界,或空灵境界一来,就起恐怖?非常怕,这很
/ f' N; V5 V: K' S) t' {奇怪。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几点来谈。
* ]) Q3 K; G; l2 V; d9 b. f6 q2 @. {* i0 I+ J2 t, Z
第一点,佛说堕落久了的人,见到空性,哈哈大笑,欢喜无比;堕落轻的人,见到了空
; l* I1 }9 P( z& A8 ~+ k性,会恐怖、大哭。
6 F& H8 c7 b7 L6 Q: L, V- V+ B9 h# t" _, p
第二点,另外一种说法,见到空性不起恐怖心理的人,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当知是人,
9 z+ }0 s9 v6 d' R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学佛的人天天求空,善
7 Q9 L" q1 w& b# S8 M/ ]. M* b根浅的人,真的空来了就害怕,无法面对现实,去接受这个空。原因在哪里?因为执著
0 X% a. {8 R, o) u,所以人生来总要抓住一个东西,忽然到了空境界,没有东西可抓的时候,你害怕起来
9 N5 r2 O# n0 ^$ o/ h3 W了。这是普通人的心理,自然会起恐惧。
" }6 ]3 @5 Z+ w8 h7 i
! z) _( v& `" g+ N# s( @2 [ @第三点,当空境来时,忽然有恐惧心,这就说明你心里头已经有个恐惧,并不是空了,4 B+ _% F+ e9 u3 h: i8 s
是有个恐惧占进来了,因为我们的习惯上爱执著,爱抓一个东西,就抓住了这个恐惧。 2 L |: _' O8 r- u3 G5 l
% {) @* D% g1 U5 \) W- y
这么一点东西,有那么复杂的心理因素。我们大家是不是在一念空当中,隐藏了许多烦 A, |& w& A5 R8 G2 n! l
恼、许多罪恶?有没有检查出来?这都是修行当中看起来很空洞的理论,但却是非常实) O) X F0 T, G, g! N9 `
际的话。尤其是年轻同学们,闭起眼睛,觉得有一点清净,认为这就是空,空不了的,
& y! _! K k' |6 G0 ~那也是心理的一个状况。也就是说,当我们打坐时,眼睛闭起来,脑子进入半休息的状
9 H$ M3 m) \2 p p$ P* b, n态,不是完全睡眠,眼神经也没有完全地休息。只是下意识当中,空空洞洞的,在下意$ K" y" H, G; h" }+ ] }: |3 ^' l4 s/ R
识的记忆习惯上,呈现一个类似空的景象而已。而这个景象前面,还是黑茫茫的,然后
8 @* G( h$ |! ^0 P3 V6 K5 ]! R: I* }在这里头忙起哲学来了,玩起话头来了,然后觉得自己都懂了,还认为自己是一箭破三1 }( C% z7 r1 S
关呢!这是一。 $ w6 U4 z; a+ e; i
2 R6 Q- B/ Y! M! z c
第二,等你精神养好了一点,脾气也大,尤其是青年,第一关情欲就来了,也就是男女7 }, W7 M' o9 r8 }: t9 H4 ], d
间的爱欲就强了。这点不要自欺,功夫做不好没话说,功夫一做好了,男女爱欲之念," y- N4 i7 i1 I2 @0 x
尤其生理上的压迫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贪瞋痴。贪欲的第一个根本无明马上就爆发
: @0 B0 c1 w5 g; G! x了。没有这个来,气脉也不可能打通;来了以后,欲念又引起。这个中间的行——心行( t/ [/ Z$ i h7 [
、行门,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对治过来?怎么去处理它?怎么去调理它?它
* c8 v8 }( l6 o2 J+ Y的原理是在什么地方?它的病根究竟怎么来的?是心理先引起生理呢?或是生理先引起
- y: U3 _2 l0 t$ V' h. d6 T心理?这里头是个很大的关键。至于老年人以为自己没有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衰老了
' ]2 U. Y5 z E( O4 o/ R,要想把西沉的夕阳挽回到东面来,这件事真能做得到的话,第一关还是会碰到这个问( ]' g2 k& j2 S. {
题,因为这是根本烦恼。 2 X& h+ L4 R- G O0 Z
8 Q* H. N' E. a! e: L1 l. a& Y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八十八结使,唯识百法明门论的五十一种心所,什么是根本烦恼?* M3 e! z3 `7 E4 A M7 `
什么是随烦恼?随眠烦恼?这“随眠”二字译得非常好,它缠着你,跟着你,使你在睡8 V! I y& F. F w+ _
眠昏迷的状态中,自己也检查不出来,被它迷糊住了。其实,这也是自己的魔障。
! U1 m7 i9 r0 o; v, A* W
0 z* n# ?4 s+ v7 z/ t# i- u一层一层检查,八十八结使能去几层,你禅定的功夫绝对就到了那里。若按照普通讲法! b" b$ Z( c! m+ f- V
,念住就是初禅,这个只是普通说法。至于真正的初果位,就不是这样了。所以,你即; R/ I& u" @* s6 q# X
使得了初禅,却不一定证得初果。因为果的标准就是根据八十八结使,也就是你那个下, z Y+ k% {) Q% C# T7 l
意识的罪恶烦恼的根,贪瞋痴慢疑去掉了几层,就是果位的考验。我们不能不通教理,4 A3 Y# b% n$ G0 ~; U- F4 L
不要以为光是打打坐,抱一个话头就行了,没有用的。所以别人问禅,我就说:我有“
5 j. ?" L; }: Q馋”,你那里有好吃的我就来。哪有那么简单?不容易的。你就是做到念住,还要看你/ L8 h% Q* `! |/ ~1 z2 k& M% |; t6 z
是住在什么念,念住在昏沉也是住,没有用的。气质没有转,心行没有转,没有用的。
' W" y' U8 v- M/ ?6 n P
. {6 @, @1 z! D+ ]其次,就算做到气住,呼吸停止了,充其量是二禅,并不一定就是二果。单单气住,并+ I O0 o) Y8 }
不能证果位。气住可以用意志控制做到,与道不相干。而且气住了以后,只要一逗他,1 ]" v8 |6 q3 Q; s' S( t
他发起脾气来比谁都大。所以修行不是如此,不要搞错了。你认为气住了,自己有功夫+ T& L8 U3 y4 \, z2 f- B3 v% f9 T
、有道了,那个道卖几毛钱一斤啊?没有用的。主要关键在心理行为。
; X" _* A d/ w2 ^$ X; y
3 g5 P6 d3 S# q% [. h' s二禅气住后,同时要查查八十八结使,心理的罪恶烦恼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业去掉了" X1 h7 U# G4 D3 I; L/ ~
多少?所以有许多人都讲功夫,讲了半天,身口意三业一点都转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 N& g& B+ R' `。
0 W c8 t: q8 y' @9 j! T B* Z' k- q' S3 J1 s" S- f2 H' D" | f# [8 W
脉停,印度很多瑜伽士都能做到,埋在土里不会死,这都是能够练出来的。这只是说明& M" A8 h$ m$ c5 U+ I! P9 G- u
我们的生理功能,能够用心训练成各种状况,这个是唯心所造,做得到的。至于说,这* X$ W9 U, L! X! v9 ?) h5 h
是不是道果呢?不是的。 2 b, b, e" f9 z* S
) a* t0 a( f3 T: b
至于三果、四果,每个道果,都可以在发给大家的八十八结使那一张表查到。自己每天
' l' v- S% g8 O7 g5 ~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行为中,烦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做了多+ [+ j% V3 U! c
少,所以古代儒家有功过格,用红黑豆来标记,以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 % b6 j3 E7 r/ R# L0 H- m2 S& Z, R7 r
" e. P* `8 P! y8 I
功夫做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行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功# T) C7 @, Q) _ u% |
夫、神通等。至于说证道,或证到空性,却不一定。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S% g+ a' u: B, K( C- p
那就更难。
3 F4 S: t# U- a* p; y+ X4 j
( f/ Y- w. l* n ~. c这三身成就,也就是禅宗所讲的三关,真正的三关做到了,才能有三身的成就。禅宗祖' g! v/ a" `: e. d& G. w* @
师门,或其他许多人,虽然谈空说有,比如上次提过的雪岩钦禅师,道不可谓不高,但; M3 @& V# N& Y7 H' l8 e6 G! I
是不是三身成就?我们不得而知。
9 e0 c$ e" d1 [. h5 p4 {+ g+ r% ]# `& w; d9 t) N; J5 C" v5 ?
三身成就是可以现生做到的,先把气质变化过来,有善行开始做起,配合四禅八定的功5 N0 Y; n1 O" N
夫,就有一点希望。我个人几十年来投身在这里头,也在试验求证阶段。没什么功夫,
9 o7 f" F) J% y) d c也没什么修养。在没有到达那个绝对的求证以前,不要随便给自己定一个范围,下一个
; N/ g5 ?3 n. J/ w9 ?1 @定义,一下就错了。
0 m$ R R* ]' y& _7 J
7 s% _0 {, [1 P7 o, ?以上是行的部分。
4 b5 ~" t" l1 [$ g. O4 L- y; H0 l6 z1 p
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4 I9 n' Z* Z7 T9 R
。坐得好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打起坐来,能够坐三个钟头,心里清清净净。那是你在! N' ?* i4 ?' n% {8 Q% u- b+ \3 N
那里偷懒,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者盗也”。阴符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取用天地的精6 x" A7 ^, f& @5 C
华,借用生命原有的功能,就能修炼成道。人一生下来,偷天地间的食物、空气,打起
+ L( Q- e+ _ k8 ]" e( @' w+ U) h坐来还子午卯酉,想吸天地正气,日月精华,这个强盗多厉害!所以说道者盗也。但是% J+ A$ w6 E3 U+ \+ p
阴符经常鼓励我们当盗,真把宇宙的东西偷得来,我们的生命就成功了,我们的生命就
" R* F+ Q$ C/ k# n* [! O是宇宙。然后你可以再让别人抢去,这是道家的观点。 ! T4 n" x* T% @
+ O8 l( r, z4 V3 G% j- [墨子的思想出自于道家,墨子要我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等于佛家大慈大悲的精神7 D. I! Z2 m6 `# K. O
,牺牲自我,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子是道家神仙传上的人物,道家神仙传上说,墨子到
2 \; y; v+ _; n5 i" s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世间。但是谁又见过他呢?
& V% \7 y, W2 ?! \9 F% N; U; @
( }; W% `- f' K1 [2 F杨朱则绝对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出在道家。
5 F6 N, K1 y9 M5 q6 y
! G' I, m1 G F+ u! f, a) \现在回到主题,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
: }6 C8 d p$ I! [- S# p( J2 C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8 ]1 L+ n& y# z }
,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 I& A. c8 ]' h% a% ~4 q6 B( L( Z% g- W
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
$ }6 ?+ R( Q4 y' L: c8 W生恩。
: g6 c) t: q8 H0 a; l% Y( I1 r# d Q7 ?% z2 _( w
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靠社会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学佛的# \2 b! }1 E* u! v7 q, K
人要上报四重恩。我们活者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给我们,事实上如此。 9 r0 w3 s) f3 q7 Z T7 m& O
) N; D$ [$ ^3 E% y) m8 w1 P下济三涂苦,同时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狱、饿鬼的苦痛。换句话说,随时要想
6 } ]& T: ]' n" \" w$ |( T) H4 N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做到了没有?学佛的人只想怎& X h( g0 X5 B4 M3 h4 F
么为自己求到法财侣地,你帮忙我成道,如此这么一个动念,就是自私的基本。你为什
, T. }/ \) R5 H. Z么不先帮助人家成道呢?所以上面讲行,下面讲愿。愿发起了没有?自己想想看。 * S9 j3 ]0 P7 e! }/ v0 F2 k
0 v* `( F: B# i# e% [
至于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真/ C( a. d0 D. L+ p. m' C- \
是在念经,念过去就完了,心里根本没这回事。首先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度我就好了) F! `4 o2 W3 }
。烦恼无尽誓愿断,最好你帮忙我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教我就好了。佛道无上誓愿% Y+ `# W# h+ Z0 F4 U
成,将来总有一天会成。这四句话我们往往是这样下的注解,只要一反省起来,就很严
9 I1 i' R. T" y4 Q重了。所以说行门很难很难的。
4 b0 q6 s( i2 f, Y) }' K* t$ M4 D
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了,都在讲行愿。行,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学
& j7 `- @# p1 _' F5 q& O佛的基本是在这些地方。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 b! u+ J& J8 c9 }
功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
' q! r3 c7 u3 j8 q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
# K5 G# {6 m" w) p$ t1 y& Z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 |3 t0 N8 `. A- d: a
8 Q5 a- }' m- \+ A. {, g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 U" m/ g9 r) w6 ^7 [2 ~
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
5 K! z" H ~9 h5 P2 `" u% c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其实并不在于打
$ @9 b7 M+ c. _: E: o& T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0 c3 |2 y5 A0 D
~/ l1 Y; _- z5 F# x
今天结论重点就在这里。这次的课程以见地、修正、行愿为三大纲要。最后强调一句—* ?1 g" l% A- N/ D- @2 N) t5 [
—行愿最重要。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功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0 y* O# R0 F2 N2 }$ p
愿。
" J& n4 ~4 `0 Y- T1 k5 O
8 K* ^1 v, y) M7 k9 D& Y现在很流行木讷祖师传(密勒日巴),个个都很佩服他,那你能不能学木讷祖师呢?做
! P$ U) t1 _# g, Y+ X, l2 _/ h z不到。木讷祖师的老师那么故意整他,四幢房子盖起来以后要他拆掉,把背上都磨破了
6 K8 ]$ i3 W+ c4 l( D5 L,流脓流血,他没有怨恨。你们天天想要老师传密法,只要老师开口骂两句,你们就要7 Q" \3 e* H: X$ o
骂老师了。像这样的心行,怎么行嘛!都想自己当祖师,当六祖。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4 m6 {) }' C( P& P* h/ p9 @, ]7 K& ?
,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们不必舂米,反过来好像老师欠我们的,假使在以前的时6 j" q4 _! ~9 Y# I! B$ r7 h
代,早就一棒子打过来了。怎么那么不通呢?心是怎么个想法自己不检查,还要求人家" O1 @: i: k; M, ~
很严格,要求老师更严格了,这个是不行的,随时都要注意心行。
; P2 I" b0 a R& V+ T
, w& l8 A, `* X6 k0 V4 t: }4 [4 G: A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
, f8 D5 K( v0 M+ N$ R- s修证不到,不谈!
& I5 `/ E' ^1 Z( r
1 X$ [9 j# S: Z0 v$ u现在社会上,一般讲功夫都有问题。因为全世界都在心理变态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一个 N' z: G' ^6 ^1 M* J+ |2 d
人真正证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我希望我们这里在座的,能真正学佛,不要做自欺欺
: f3 y4 h7 m" J3 K) [3 u* S( b人之事。 4 J: S9 g5 b, ~( d+ P
) x$ F; H2 C( W
八十八结使这段很重要,很重要的。自己随时去检查检查,八十八结使去掉了多少。瑜
! t" M% H9 I/ g伽师地论中,声闻地、菩萨地的做功夫程序都讲完了,弥勒菩萨把怎么样修证,怎么样" q5 }7 T# _8 \/ W9 I- ]( ?
证果,所有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只要我们用智慧,尽心去看它就可以发现。
, m" v! |8 t6 J
% f7 ]/ [: H( P3 a; _2 V大家拿着这次所开列的书,包括大小乘经论及讲义去参考,好好从心行做起,必有好处
?- e; T" _: j" U; r: F, E" x- D,必能证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