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其实美国参议院并没有指出高盛的行为违法,但是认为高盛将风险散布到了整个金融体系,而这种做法只是为了让公司高管的荷包鼓起来。实际情况会是这样的吗?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请到了高盛14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大陆合伙人徐子旺做客演播室。* T7 o4 m' D1 A3 ^6 I
* `2 z. p1 U3 C7 l0 i 芮成钢:: @; i4 U& a9 V& H
: g& Z) e/ ^7 U: B8 `* q/ h) w 今天演播室现场请到了高盛公司14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大陆合伙人徐子望先生作客演播室。子望你好,我们也知道你是高盛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区的总裁,今天看到听证会的画面,看到你以前的同事们,或者是曾经的老板们,用一种非常自我辩护的方式在面对最严格的最严厉的质询,你一定有非常强烈的内心感受,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你最直观的感觉,你觉得这些职责,美国国会、美国政界对于美国华尔街第一大公司的指责究竟有没有道理?
! B5 y* r2 `* E( x) |* r4 `
r/ B! p. j. |2 v2 {9 a2 G 徐子望(原高盛全球合伙人 CXC开投基金会董事):
$ j( g7 H% Y; e6 v& F1 h' A* F1 ^+ I% A
我觉得他们看上去很累,这是一次很大的振荡跟危机,但是问题的核心是行业的问题,其表现是虚拟过度,金融服务业走向了反面。为什么说虚拟过渡?看一看,我们就讲衍生产品,大大超越了原来的保值锁定风险的对冲需求,而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自行对堵的工具。我们将把衍生产品当中,在危机当中对突出的一个产品,CDS,信誉坏账调期,CDS在危机前达到了56万亿美金的总额度,这相当于比全世界的GDP都要大,是美国GDP的4到5倍,这显然是过度了。这是表现,如果说哈佛大学30%到40%的学生都要到华尔街的话,你可以感觉到这个行业有过的地方了。为什么会走到过的地方,要谈一谈,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将近15年、20年是过低的利息,过多的流动性,过多的债务,然后是监管有些方面过宽,监管也有跟不上的问题。过低的利息,过度的流动性造成了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因抵押资产升值了以后,造成了过多的债,如果把美国100年的股票市值、股票价格跟100年的美元全年的债,包括国家、政府、个人的债两条线对应起来,你会发现有两个山峰,仅仅两个山峰,这两个山峰都是对着百年一度的金融危机的,一个是1929年,美国全年的债达到了GDP的300%,一次是07、08年,美国全国的债达到了GDP的350%,其余的年份都在150左右。, C6 y9 ?; S9 b" d0 w/ K; f
4 v7 M# M* y/ j/ u7 Q 芮成钢:. b' @! j% u0 e$ s- Z9 @
+ b+ O' ]/ P: d% E3 G0 }2 U# @ 我可以不可以这么理解,高盛原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投资银行,但是由于你刚才说的种种外部环境等等,以及包括它自身也有管理问题,最后变成了一个对堵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和对冲基金关系更密切的一家公司?$ x) h+ ^4 K" d4 A5 ?. c/ Q
2 g1 ? w1 H/ W- a- s$ f8 Z4 J# [! M 徐子望:
5 V/ K! p, ^6 b& B
6 j% n) y+ w$ U9 c- a3 z% Z& U1 H' d 我觉得金融服务走向了反面,高盛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过度的虚拟化,刚才讲了基本的原因过度的流动性。
7 q7 s; g( p1 }5 \0 f2 v
4 ]- x4 Q5 a% k+ K$ L 芮成钢:
- B; P& [# L! z& |, N; U% u( ~
" L! A3 q# o. c. j9 x 为什么高盛会成为众矢之的呢,为什么那么多的华尔街的公司里面,大家会选择把高盛作为攻击的目标,不管是媒体、舆论还是美国国会,像我们过程看到的咄咄逼人的参议员而言,难道就是因为高盛树大招风大,因为高盛挣的钱太多,大家都嫉妒吗?
4 N4 r8 i; q% H0 _% v
( h! m* P! [7 R. z" k 徐子望:8 Y% E" m( n K" m+ p
' o; |/ Y$ ?0 A' [6 n% ^% @$ c+ {* u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想高盛可能是太行了。我还是想把刚才那个问题最后一点点出来,过低的利息,过度的流动性、过多的债务,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再造成更大的债务,造成了危机,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因。否则行业虚拟化不会那么大,金融服务走向反面不会走向这么严重,我觉得这些东西对中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9 Z6 {% I+ \2 K) ~ ], \8 d* H) ^
高盛为什么是众矢之的呢?第一个我刚才讲了它是太行了,尤其在这次危机当中,它几乎是唯一一个站着的,但是游戏还没变,新的金融监管的游戏规则还没有出来,老的游戏最优秀的一个还没倒下去,当然是众矢之的。但是我觉得这次媒体,包括昨天的听证,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大家老是在说,高盛怎么可以做跟客户相反的实行?这恰恰反映了现在监管跟不上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数学模型、风险投资组合的复杂化,我们监管根本没有搞懂这些东西,没有跟上这些东西。
+ j3 L" \' x. d3 k6 h4 G' o0 H) |) g' m# S5 r
其实客户有客户的原因,客户有的时候要多投,或者是空投,根据他自身的投资组合,他有原因的。不一定跟我们说的市场营造者做一样选择性,观点不同,高盛有高盛的观点,客户有客户的观点,高盛也不能强迫客户你要做我的观点,万一高盛的观点错了呢。所以问题不在于高盛怎么能够做跟客户相反的事情,而是在所谓的利益冲突的问题。这也是引出刚才我讲的问题,现在的行业,过去70%是服务,30%是自营,现在是倒过来,甚至更有剩者。那么现在很大的程度上,高盛的业务跟客户的业务是一样的,乃至有竞争性。; q# ~: B% M# W- n6 r: w
( ^7 k5 N7 @2 O; ] 接下来引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有一样好的东西是你自己做还是客户做。第二当高盛为了自己的迫切性,要做一个东西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对手,对手找到人家自身有这个风险需求,自身有这个观点的人是可以的,如果没有,你如果是忽悠他,误导人家,这就是问题,这是问题的症结,你有没有利益冲突的问题。而不是说高盛怎么做跟客户相反的事情。
5 p) F, b0 x: u1 X. X9 \
4 a% @+ ]! Y* W; E3 }; s1 _ 芮成钢:5 ]. D- J8 M q# H' d4 N$ |
; A/ F. ^3 X$ \" @; `2 z1 r) ?
利益冲突可以是法律问题,也可以是道德问题,在法律可能还没有界定的时候不能严格地说高盛违法了,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得出结论,高盛这么做是不道德的,虽然法律上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是在道德上,道义上是被千夫所指的?
6 M! z. h- f/ C E& r- k1 S& ]0 g8 u* h( i, [- Z: b' _, R3 G% z) Y
徐子望:
1 |2 D5 s {! J9 U$ Y+ E+ m! O. x
& y, P* T+ Y4 |9 u9 o# H% v1 S 法律上的问题很简单,我们应该让法律程序、事实来说话。有没有道德问题不是讲这一个案子,如果发生例子冲突的话,做违反利益冲突的事情,当然起码有道德问题,乃至有法律问题。1 C" I* Q+ m% n) l) G, R
. j; Y, v0 T+ e8 w1 {
芮成钢:
% S4 u6 x1 \; c; `/ \; D: ?" N
% ?3 l! T: ^; l( c 所以在这场讨论中,有人说可能法律上没有问题,道德上有问题,而这些道德问题本来应该成为法律问题的,但是恰恰没有成为法律问题,目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有奥巴马政府需要推出新的金融监管方案。所以有人说这起听证是奥巴马为了通过金融监管法案必须所走的一步,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 w/ ^& i' F( u: T- X7 P/ f- W' e5 x" i9 o
徐子望:$ `* m$ y0 n5 n3 {/ U# k" l
" q6 e4 z' \( [5 B2 c* G7 A5 e' V- F 我觉得刚才讲的对行业的问题,对于利益冲突的问题,这个说法基本是正确的。但是对刚才高盛具体的案子,因为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不能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