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本周话题”,我们用“惊魂之旅”描述从3181点到2820点的下跌过程,如今看来,这个字眼用于上周行情更为贴切。一方面,上证指数全周重挫逾6%,另一方面,美股5月6日盘中暴跌千点,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恐慌情绪。1 | e" ]# m. Q
; M, h* p5 \ W1 C$ I6 o Y+ \
在美股大跌中,部分ETF也未能避免。据报道,iShares Russell 1000 Value Index基金一度从近60美元跌至0.075美元。% l9 u+ w/ x4 |* W3 M V
' i/ {. C2 U5 f7 O 美股暴跌的起因,至今未有确凿结论。无论真相如何,很多人的看法是,近年发展迅猛的“高频交易”是大跌的主要推手之一。9 R6 I% O& H* T6 m; N
) g* t; o o5 _ 波涛先生曾经给出一个定义,“高频交易”是指以数学模型为投资策略基础、由电脑自动执行交易指令为基本操作模式、在一个很短的交易期内完成一个进出场操作周期的证券交易方式。 $ ^- |( k& y( e! ^5 e+ L& i% e8 n ) M, O1 o& S# R: j 按照波涛的看法,“高频交易”是电子化市场环境下市场适应性进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市场短期流动性提供者的功能。1 ]/ q% K0 O* i; z) f4 |* Y/ D
- f+ L9 s' l3 C 从这个角度说,“高频交易”在中国的发展也有着必然的空间。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机构在运用类似电子程序展开交易活动。其中,ETF是这类交易的主要标的之一。特别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大背景下,具有出色的流动性且与标的指数拟合度极高的ETF,将会成为“高频交易”越来越重要的套利工具。 ' v. l D1 C' W w! ] * Q0 b1 I3 Z7 Z+ M9 S" S" \ 通常,不同的电子交易程序的交易策略未必是同样的。而在特定条件下,其交易策略可能同向或者同步,从而引发市场的大幅波动。美股暴跌千点,有人分析可能是大量“高频交易”程序自动止损的结果。iShares Russell 1000 Value Index基金从近60美元跌至0.075美元,或许也是受累于此。 : P5 }2 C* H/ O3 I; \ - c7 n. x# s+ Y+ ?# b 这种异常交易情况实际上在国内也曾出现。去年底,某ETF申购赎回清单出现计算偏差,导致套利资金涌入,虽然当天因停牌只交易了不到1个小时,但成交金额却暴增400%。 ! H! t( Y, {! Z7 {1 g0 h. q6 t; z+ a4 U* m1 F
可以说,“高频交易”如群狼环伺,其放大效应可能会使ETF运作失误的影响远远超出自身。ETF和“高频交易”的发展在国内都处于起步不久阶段,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潮流。因此,这更需要我们对其中的风险点保持高度关注,本栏上期《“ETF热”勿忘千万元教训》已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而美股暴跌千点中相关基金的表现又给我们敲响了新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