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6)  鸡蛋( 3)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百万华人因移民、求学或其他原因来到美国寻梦。他们月月年年劳碌,辗转春夏秋冬。如今,淌过世纪的沧海桑田,大多数人已加入了美国藉。不管他们被称为“华裔美国人”、“美国唐人”、“美国华人”或“美籍华人”,都有着许多共同的经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点一滴都是曲的狂飙、歌的呼啸。笔者试从飙声呼啸声浪中攫取几片音符,打入激越的键盘。 . z9 v: n+ s; z$ _; J# o
1 A0 p; a0 c; w8 E, `
刚来美国那几年,许多中年移民和亲戚朋友们一起聚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找到工作了吗?”、“学会开车了吗?”、“准备买房了吗?”、“有没有办医疗保险?”等等。诸如此类的“创业语言”,总是出现在美国移民生活的“初级阶段”里。
/ u* L) b- c* i( \" ~7 ] m( Y. M! D' O6 ^' p% p
随着逐渐适应美国生活,建家立业和入籍买房,他们的“创业语言”也渐渐淡化了,最关心的是“孩子的书读得怎么样了?”、“换好点的车了吗?”“准备到什么地方玩?”、“还玩股票吗?”、“什么时候再回国看看?”等等,属已适应美国生活的大众化语言。 T6 ?) U1 _' R7 s7 p
# ^8 C- [3 i4 r& i 还有一些诸如婚姻、就业和爱好等个人语言,不一而足,但大家最关心的是关于个人生命的话题。许多人在拥有可观的家园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健康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常见的是体虚发胖高血压。如果你有此状的话,每次参加聚会,一定有好多人问你“怎么又胖了?”、“血压降低了吗?”、“该认真减减肥了!”这类属于关爱身体健康的语言,在生活稳定之后,才发现说得太迟了。
( M/ \) P$ D& }; M
" {- X% T3 r. @( T% B+ ?0 u. R 蓦然回首移民路,许多人惊叹:几十年奔波劳累,从大中华国土打拼到美国,又在美国入籍安定生活,所谓“美国梦”,也只不过图个美式小康和自由:有房、有车、有家、有便宜的食品、可以到处玩,还有许许多多的言行自由。但是保险贵、看病贵、物价连年涨,要付房款车款,要养家糊口,手头银根也不宽松。所以他们不仅很少在家休息和出门旅游,还要打多份工,不这样卯足劲干活家庭生活就成问题。时间总是花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里,当然自由的权力也用不多。另一方面前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人人担心会被解雇,一失业就可能陷入生活危机。更不用说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着原本就不圆的梦境,梦不圆觉也难圆,战战兢兢筑起的家园不知能挺几多春秋? 0 [, p! E5 |) P0 d2 B
' Y8 U2 B3 g4 e$ D) ?& M 为了有限的生存和发展,移民们总是忙啊忙!没完没了的忙!忙到把身体这生命的本钱也花过了头,所以有那么多人因没时间减肥健身,造成身上的脂肪多,赘肉多,健康状况差,即无奈又无法。而那些高收入的人,每周工作四十小时,家务事请人干,业余时间就休息和运动,劳逸结合得好,要达到身体好和身材棒就不难了。
- D: M0 V( s: s0 B, i, _5 \7 C. S3 C
如果你到减肥俱乐部看看,里面的人大都是达到中产阶级以上的水平。更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医学科学的要求减肥,什么活都不干,专门在家减肥健身,每月花去的费用可能远远超过一个蓝领工的月收入。
3 @5 X7 M& }& R7 I4 o: M( N4 m k) x1 Z5 _# F
所以,减肥健身也要有钱。在美国从来就是越有钱的人身体越好、身材越棒,越穷的人越身虚体胖,我觉得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时间安排休息和运动,而不在于吃。在美国只怕营养过剩,不怕营养不足。
' u. O: f0 k" Y6 I* i: L: f
; n- T( F9 E$ J5 K, O9 p% P5 k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们工厂因大维修,老板要他停工半个月,他就在家休息,每天睡足八小时,再运动散步一小时,两星期下来,体重居然减少了六磅,气色红润了,精神也好多了。可是一上班之后工作紧张,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体重又逐渐回升,脸上的黄斑色泽也加深,回到那种走路总是轻飘飘的精神状态。 6 B B% z' M7 p
2 u8 `, C4 }2 }& d0 j7 ?* [+ t6 v
联想到有的医生说睡眠充足才能消耗体内脂肪的道理,看来在这位朋友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他平时每天不论工作再紧张也要坚持一小时的运动或散步,经常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跑得满头大汗,身上的肉却没掉一磅,可能就是因为睡眠不够,运动量再大也无济于事。看来,人在疲劳的状态下,连觉都没法睡,睡眠重要还是运动重要?还得好好想一想,很少看到医生们谈论这个问题。
9 g! }1 s5 B; Y: j" g0 B
: J w6 @* Y' T6 p1 T 没有充足的睡眠,身体健康状况必然每况愈下,每个移民都不例外。
% U) {' B/ [* A1 R
/ `3 K1 v! M+ X& a3 h 什么时候中年移民们才能每天安安稳稳地睡八小时,以此来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呢? ( J$ t! Z, W6 Q2 w: ~
3 h: {. V) B8 O/ [' @ 有必要举出一些例子对比一般美国人和华裔移民睡觉的作息时间。
, \0 [& @& F4 {, U+ }4 f* ]0 m0 j0 _3 v# S( m+ ^% ?
美国人一般每天上班时间大都八、九个小时,加上开车或乘公车两、三个小时,从出门到回家要十二个小时。另外十二小时大约是这样安排的:早上上班前要准备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用于洗澡、化妆、早点;下班回家要用两、三个小时洗澡、做晚餐、看报、看电视新闻、上网和看一大堆有用的或是无用的信。如果你想睡觉的话,正好有八小时让你睡。但可能会有一大堆事让你做:接电话或是打电话、临时要出去买点东西。七扣八除,每天也只剩下约七小时睡眠了。
( s3 O, ?. Q; `& ~5 K, r5 ^
2 E t m' l6 u2 b) ?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每天早晚还要自己接送上学或是花钱顾人接送,即使白天请了保姆,夜里你也被孩子烦个够,今天牙疼明天撒尿在床,把你耗得精疲力竭。还有许多家务活要做,这只是其中一例。
) ?% C. M* J3 r6 j, }8 w" I6 @2 O* _8 q0 `
所以,美国上班族每天要睡八小时安稳觉就不易,更不用说移民。中年华裔移民与一般美国人比之,业余时间更忙。 ' n# `1 \7 E- h( M) C2 [8 P
3 ~ Q: [! v8 h4 m
第一,不喜欢吃西餐,每天要多花一两个小时做中饭。5 ]4 C8 L3 Z+ i0 Q- Q3 @
( \3 `# v* A. ]6 G+ n
第二,经常要抽时间学习英语,上英文夜校或阅读英文信件。例如,美国的信特多,经常是一天就要看一堆英文信件,看不懂就要查字典,生怕把重要的信扔了,一天花一两个小时是常事。 . l, s3 q- o! ^8 f
, v6 I* s9 u2 d/ O$ L. z# H
第三,每天晚饭后都有好几个无聊的商业电话骚扰你,最常见的是要你买电话卡或信用卡等。还有人从电话簿上专挑那些华裔姓名家的号码打,让你洗澡大便都不得安宁,你接电话时出于同胞情意,常常是按住内心的烦躁礼貌回答,放下电话后心中的火气却难以下降,把正在进行中的事宜给断送了。
( T$ L# E) N5 h$ z1 w; U# }( n0 q2 U5 x' _9 A5 c) u5 Z
第四,经常有“紧急情况”发生,把原本就很珍贵的片刻安宁搅乱了。最常见的是下班回家后刚想歇歇,随手撕开信件,发现信用卡账单和电话账单被有意或无意多算,一团无名火又在你胸中烧,要打电话更正,叫一通电话有时要半小时,英文差的人还得等对方的中文翻译,从等人到说清楚一小时也要耗。再比如,某朋友有要事相求,在电话里讨论,热了线路却冷了饭菜。 0 _9 g; h% R0 D) @. O2 h% e* y: N
& a ?; e0 \( q' W4 v9 Y j! X9 y 第五,美国的中文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许多频道任你点,可以从故乡情家园爱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填补在异国他乡的文化心灵空缺,平衡舒缓一天的劳累,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常常是开了电视,迷了画面,却把应办的事忘了。
# p# U- Q: a0 g/ d9 [" M8 S0 x; k+ c
这只是美式和中式的正常的作息现象中的几个例子,但还有许多例外。如这几年因经济不景气,许多公司不肯招收足正常的职工数目,就采取经常要求工人加班的手段,工人不加班就会影响到生产任务,不服从加班老板不能勉强,但有可能以其他原因为由解雇你。为了保住饭碗,大多数工人只好顺从。在这些公司里加班的华裔人数比例远远超过美国人,每天经常要工作十几小时,休息睡眠时间就更少了。而美国人你让他干太累了他就自动辞职,眼皮都不眨一眨。 6 n( ]( X, }, A8 A: r; I* a
; D# }) f7 z/ s+ ~3 l
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外”:许多华人移民打两份工或三份工,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他们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但这种作息时间违背了人类的生活规律,无疑是不利身体健康的。 ) d) q0 U+ p! E7 h4 |- b
( ~, Y+ z: D5 X# Q 有这么多的活要做,在劳累中奔波的移民们自顾不遐,还有什么时间去睡好觉养好身呢?即使想有,也只好从正常的业余作息时间中挤出。 / {, J& j# |9 P" k$ h5 j
% B( }6 o/ r3 v8 L
首先,一般老美早上要花约一小时洗澡化妆,打扮得容光焕发,你可以不那么显摆。这一小时你可以省五十分钟,随便拨乱反正一下头发,加上刷牙洗脸不过十分钟。如果你是个蓝领工或是打餐馆扛大包的话,装扮马虎点还可混混,因为一天到晚没几个人接近你。但如果你做公关或在科室的话,非常讲究个人形象,你要是两天同穿一件衣就被视为外表不洁净,形象分不及格,更不用说你不梳洗身上怪味难闻,跟你说话嫌你嘴臭,和你坐在一起嫌你身臭,客户见了你谈生意拉开距离,老板看你眼神好像暗示要炒你,总有一天你会把自己炒走。 6 P( Q# G1 \' s+ ?2 l" O" W
- ^/ h' S" a0 M: i5 I
其次,不天天看信件,到周末一起看。但不看信件也得拆信件,看个大概,把无用的扔掉。遇到重要的信件,如账单、银行通知、医院通知、政府部门和法院的通知,你不得不要细看,查出每封信规定的回复日期,才不会过期被罚或过失违法。例如,几乎每位已入籍的移民可能每年都会收到法院寄来的当义务陪审员的通知书,你若不能出席必须写明原因并在数日内回信,你如不小心把这么重要的信扔了,就可能被视为践踏公民权力或违法。 2 ?1 Y3 L3 g3 J
7 h9 W, q- k% |5 B4 z! j* b 再次,没时间就不到公共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读英文夜班,或者读到会基本会话就停下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大部分英文差的中年移民上ESL(英语为第二语言)课程后,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因为要继续的话,每天平均要花几小时上课、阅读和做作业,就几乎没时间睡觉了。他们大都披星载月打转着上班,还要苦度学海,除非有超强体力和过人的脑力,否则只有自认力不能及。对那些每天做十四、五个小时的移民而言,想都不敢想再读书。 ; U" Z0 p7 ]. ]
* q& v: J9 B- l# P
所以,我们要讨论读书和睡觉哪重要?移民们在超载的生活压力之下,是否有能力学好英文这个话题。
% q; | z3 Q0 d, ]' p& w8 d6 S6 `4 X# ^8 r. ]' d* c7 R
没有人去调查除留学生移民之外的一般移民中有多少人读完了ESL,但据我所知,四十岁以上来美的英文底子差的移民,能完成ESL学业者凤毛麟角。有个问题非常令人深思:政府每年都花了许多钱来办社区学院,在学院里设立可以帮助移民学习就业的各种课程,可是据我所知,许多社区学院的ESL教室却常常座位冷落,每学期都有不少学生缺席或忽然退学。美国的社区学院条件都非常好,可以在学校从ABC学到大学一般课程,ESL大部分课程对移民又是免费的,不用说明亮的课堂、舒适的冷暖气调节室温、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宽敞的图书馆等等,还有不少义工辅导员帮你发音、改作业,可是那么多移民们却不得不放弃学习机会,多可惜!
$ A6 E+ C' J( Z3 u2 ~$ E, j4 d
* ^5 Q4 b1 ^' Z5 [) Y- W 美国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资金庞大,包括鼓励移民学习基础英文,掌握基本就业本领,获得更好职业的投资,这是政府对移民的大力支持,也是移民们最宝贵的权力。但这些钱从何而来,当然是取之于民,取之于包括从那些需要学英文的移民交纳的收入税里。移民们每年不知掏出多少血汗钱交税,正是从免费开始上社区学院学ESL中得到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说,“免费”其实是“有费”,而且是非常贵昂的学费,所以说你不上学其实就是白交了学费,白花了你的血汗钱,白白放弃了自己的权力。为什么我们要做这种傻事呢?其实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好像没人算过。 9 _/ y( r3 ^ u1 r- ?; S" v2 \
, M( w' F* V" P, v% f8 v! P: b
若不是为了有时间休息,为了明天还要上班,为了交车款、房款,为了多赚一些回故乡的盘缠,为了再看一眼久别的江东父老,为了圆难圆的美国梦,有谁不愿意坐在那么温馨的课桌前听课呢?在求学与生存大局中选择后者,也是在情在理。 ' U4 _0 i4 T. c' d: @+ u
" s! }- P% M& a7 `- ?0 ` 所以我们要面对的困扰是:过渡劳累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更好地工作。但没学好英文,只能做低级工,工作收入也低,要过更好的日子只好多打工,多劳累。许多人看着健康状况红灯高挂,还不得不撞灯,多可悲啊!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何时了!
: \$ `1 x( `+ D7 g) i% @. k3 }9 Q$ Q$ |2 w2 f3 ]" R9 j* F) G
缺乏一个社会最流行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被贬值的虚体推着高科技运转着的美利坚这盘大圆磨,旋转着永远推不到头的劳累,这就是一大群跨越世纪的中年移民的现实吗?
, W% H {/ t# c; ^: t; Q/ t0 H. E& d' H/ ]7 O4 n
近几年来,我看到不少华裔移民刚退休之后,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缴纳给政府的税金所应得的老年福利,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正是因为中年生活过渡劳累。用健康代价换取的美国梦,不美!
$ Z+ z" M l3 ?6 R. X6 y0 ~5 u: s5 J9 L, {) ?
走过跨世纪的移民路,中年移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可是他们的路在何方? " f& o" h4 P; h0 b8 E
9 R+ _" v; B1 ]8 x# s2 v- Z/ U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我要说明一下:文中所说道“中年移民”是指和我一样的非留学生的移民,不适合那些“精英阶层”的中年移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