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 N9 P) b' H+ t: O+ c 当前,我国的许多县(区)倾全县(区)之力建设一所中学,作为"精品",从投入到具体办学条件等方面都给予高度重视,有的地方动辄用几个亿来包装一所学校。济南市的一个下属县级市,投资2.3亿打造了一所全省一流的县中,一时成为各地竞相参观学习的新景点。除了教学设施日益高档化外,县级高中实施封闭式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靠严格出成效;学校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普遍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有的学校提出:"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为了提高升学率,非考科目全让路";甚至提出"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口号。2 @1 J1 O; G/ W7 M$ k2 n) e' b" S
% E6 c: H9 ?7 H8 a) e6 f8 q8 K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县级高中的一切工作都瞄准高考,不考的科目可以不学,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设置非高考科目。国家教育目标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现在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入学的敲门砖。* h0 B) X4 O4 q
/ [2 B* i8 j* t0 G1 R" y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青少年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记者在淄博七中发现,学生每天的日程是这样的:早上6:40-11:50共6节课,下午2:10-5:30共4节课,晚上6:40-9:50共3节课,每节课40分钟,除了正课外,自习课也有老师看着。一位老师说,学生每四周休息一天,周日晚上还要回来上晚自习。每周都有五至六个老师值班,负责学生全天的学习,有的班主任干脆住在学生公寓里。可以说,学生除了睡觉之外,都有老师看管,就是睡觉之前也要由班主任或值班老师点名检查。学校平时关着大门,有的学生想晚自习后出去而找别人替自己睡在床上,也不可能逃过老师的检查。 / T% m) [! m* \; @; F4 r 0 D, Y: C( b0 F1 L9 ^& d 学校为了提高考试升学率,竞相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竟然要求学生早上五点半到校,晚自习十点半放学。学生完不成作业,回到家里还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多数高中生要在十一点半左右才能上床休息。学生这样概括自己的学习时间:"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学生每天十几个小时浸在题海之中,学习时间已经逼近或超过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极限。+ N ?6 G. ^! d: ~" t: H
6 Q+ m. a- L. i7 o: k/ s# Z
高校扩招,为什么学生升学压力不降反增?/ Q" g* i) c& X7 Z
- U% u+ r7 I' j$ I6 C 近几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为什么学生的升学压力不降反增?淄博市一位已从教30年的中学教师一语中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是想有个大学上,而是要冲刺名牌大学。"他说,"我从教30年来,感觉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重。虽然高校实行扩招,但是本科分一批、二批、三批,差别很大,再加上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这些对学生都是很大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学生第一年考上专科的一般都不会去读,都要再复习一年,如果再不行就只能去读了,但最终也要走专升本、考研的路子。" , e/ E! ^- p8 a" o; O3 [. P: S4 q f
这位老师说,上级部门以重点高校录取率来考核学校,也促使老师和学生都把目光放在"重点"上。淄博市主要根据学校考上"二本"(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以上的人数排名次,"二本"以下的根本不算数。学生、老师和学校都要冲刺"重点",这样学生的升学之路不是变宽了,而是越来越窄,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为了考个好学校,只能加班加点,拼时间、拼体力。一位基层老师说,为什么中学生的创造发明越来越少?学生光作业、学习任务就很重,根本没时间思考别的,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9 N( |$ ^0 z0 K' ?0 a2 H. ^( L L5 P4 m2 g5 X
"高考成绩高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能考上大学就是素质高。"对于素质教育,记者从几个老师口里听到的是这样同一种理解。淄博市一位高中生物老师说,现在高中课本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只讲理论知识,现在应用科学加强了。高考不只考基础知识,而是由知识型考试变为能力型考试,但就是这个"能力型"把老师害苦了。拿生物来说,高考出题讲究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怎么办?老师就要多出题、让学生多复习。通过老师找题、学生做题,教给学生遇到这样的题怎么思考、如何应付。例如,有的试题让你作实验设计,给你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内容。这样的实验可能遇到哪些情况?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答案不全就要扣分。这样的题只靠记忆不行,还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培养理解能力很难,只能靠老师动脑子,先研究出题、答案,找出应付的办法,然后再教给学生。 - o- A' }8 u& H7 j: f) D. G(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