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5|回复: 2

佛家合掌的16種含意

[复制链接]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29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莲的露珠儿 于 2010-8-29 22:10 编辑
" E1 z! X5 t# N8 M$ V, j
$ m# Y5 I" N5 o9 k% N1 V2 O( G此为轉載----(很對不起,不知出處。)- u2 h; ~3 u3 b0 ?4 ]
学善知识----慧心善解,随缘受益。2 A% B$ T  m4 J1 ?; }/ O

& ?) [, ]5 ^8 u! j9 W% _* A/ s% J( m1 c! c- C; T
佛家合掌的16種含意 * f! H7 o: Q* R: ?; O" @2 z3 g; i
合掌的禮儀,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见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個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淺看合掌之礼。. W  j9 V2 a6 \5 g; ^, j/ j8 e
! }/ L8 U8 w& n# q- B( _) |" V
一、
  x1 V) j( F* c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雙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現珉兩掌相合,則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團结。 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再者,平时十指散亂,代表散亂的妄心,現合于一处,代表一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一心不亂」、「一心皈依」。
: t# f* X, u- b4 j: H5 f8 z
- \+ {* z- A1 r, T 二、1 W1 M- B( S* f2 l4 k
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寶之名。+ o6 Z  T$ s& C7 V, d" w8 m; P
  a+ l' p5 {, i* B5 c7 g2 g- Z
三、% B3 l" k: U5 J& X8 @9 j2 T( {% N
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橫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運用自如,隨心所欲。
& q9 y1 @5 B0 f/ ~* l8 N* a0 v. y
0 k9 w# L2 ^1 r7 ^  a$ J5 _四、8 I' L( Y+ `/ j7 `- j
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殺、盜、淫、酒皆赖于手。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是"贪"。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還有,手會胡亂地伤人坏物,这是"痴"。 现在,雙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雙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息灭"贪、嗔、痴"也。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塵;掌心为內,代表覺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塵合覺,为修行解脫之路。而成就佛果,則改合为開,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9 \0 \$ J$ S( O0 @  D3 B8 V* P
+ R" _5 W6 {9 ], ^- B. z1 W/ z
五、
) R1 f$ Y5 l4 h2 n( y  C$ N9 R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即是分别,以左右手代表。执著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虛妄。合而为一,无有左右,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平等一如。妄想执著既除,如来德相便显现。 ( p/ P4 ]7 O  |0 n; _9 V0 J
2 L% _7 i/ M  V
六、
" v! V$ ^7 ]' r合掌又称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表示十法界归于一心,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從心而显。
* y' k+ K* S% X. |* j/ w2 R/ X: {( Y" f3 g) X: d
七、
6 P# @- U/ V" `3 N- ~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平等,又表摄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國,合十于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摄取十方佛國的功德,庄严自心,成就善根。
; C$ x, \: `) s1 n# C0 h. w
; W& n9 q- ]2 B9 _7 z- ?1 Y八、; z( s6 K. b7 N) Q2 b$ v% U
佛子见面,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國,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鲜花(6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莲的露珠儿 于 2010-8-29 22:11 编辑
7 N. w6 K' T4 C3 u$ `& d( G' v- w3 {0 q: p- X$ M% s2 X2 g
九、" r5 |( H) V- |3 x1 d
合十于心口,表示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又華嚴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圆满之義。所以,雙手合十,即表示能圆成佛果。
, f2 o( |% p  t$ F
4 }) a% v" e0 l8 A1 i十、8 n# F6 f+ A+ h
本师释尊,左面有目键连,神通第一。神通显示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解」。右边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择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普贤是一切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双修」。同样,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属「解」;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左右相合,还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靜主「解」,右手多動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这样,才能成就无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长邪见。解而不行,增长无明,如纸上畫饼。《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L% g+ j% t/ y) W1 _- ~, S% W' Q/ L' I/ v
十一、% B8 W- q$ x% Z9 d% W9 l
左手多靜,代表「自覺」。右手多动,代表「覺他」。自覺而不覺他,只证小乘极果。要覺他而不自覺,恐无能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能趣于覺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1 N" r+ w: ~4 S5 Q' e  G; R% y. T. o

1 I3 m: O4 U) [7 |5 s: j十二、( P0 @! j/ ?! F
左右手分别代表「愿和行」。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虛愿。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能圆成大愿。 / o. p2 s# p: O/ u' x) z8 s. d: V

1 L! [7 y8 T+ G$ a十三、
3 i$ J" m- D2 }1 E: `4 E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贵在一门深入,一修一切修。
! F6 N: f" G0 [" u/ l% Q" t5 _! d( @7 ^3 {2 ^3 B& d9 Q
十四、/ y' d9 A( Z- _8 _7 Z
左右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 z' [! Z* l/ _& x
( N! W1 o6 M0 \
十五,  m4 \- H# r2 b3 {; S
左右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 B9 O! c2 P2 h0 L& D
- X( v/ Y$ V1 g# Q6 S" ^" ^十六、) X' M! H. x/ z& Y5 I, {
一切物品供养佛像,主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如何修持的。诸供养中,法供養為最。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正的法供養。在聖像前诚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養。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就是盘子里的一朵花。 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 S3 W( l# c- G( ?# ]8 H+ g& T& D/ V
花開结果,即是菩提。
鲜花(6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7 @7 l6 g9 F, M6 k/ e; O& w! p+ v7 X
$ ^8 U+ H5 T- \2 F# j
南无诸佛菩萨 顶礼合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4-28 10:46 , Processed in 0.4050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