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4|回复: 0

大手印百科名片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9-20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梵文 Mahāmudrā 的意译,音译为摩哈穆得拉,藏文是「洽加千坡」(phyag rgya chen po )。梵文的「摩哈」在藏文是「千坡」,意指伟大,亦有无限的意思。梵文的「穆得拉」在藏文是「洽加」,意思是一种姿式、运动或象征。两字连用就是“大手印”,代表一切现象、宇宙的一切姿态与运动,这些都是由同一个源头化现出来的。8 O3 J3 {" C8 f
7 K2 L3 k/ P! `$ J7 p0 [

0 z7 U+ L* n0 n4 C( S4 o+ Q$ a) s3 b1 l! j
$ N) {& B$ F( s/ I% {/ Q4 L
  如论藏所解释,大手印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指所有的物理与心理现象,都是究竟本质之印。就像在一张纸上签名及盖印一样,个体可以由任何途径达到解脱,因为任何事的本质都是究竟真理。究竟本质是任何现象的标记,「大手印」是佛法的一种,它包含了所有的教法,集所有教法之精华于一体,大手印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教法。   佛法的源头,是佛陀的开示。任何论藏皆是佛陀的弟子及后来的大成就者,依经藏及密续所记载的佛陀法语所做的论述。这是从佛陀至今无间断的传承,这种活的传承,必须依正确的修持法门来实修才能证得。   「大手印」教法的来源有三:佛陀说的经文;对佛法经文所作的论以及师徒间的口口相传,在藏文里佛陀所说的话称作「卡(ka),本意是「令」。这些由印度当时的梵文译为藏文的经文,即是 加用(jajung),这些经文从大约一千年前,就开始被学者们带入西藏,它们成为藏传佛教的经典,即《甘珠尔》(《Kangyur》,经藏)及《丹珠尔》(《Tanjur》,论藏)。「面盎」(Menga)是口传的意思,即上师对弟子的口口相传,教授「大手印」的一些特别的密续,包括「密集金刚 (Guhyasamāja),「胜乐金刚 (Cakrasamvara),「喜金刚」(Hevajra),「大幻化网」(Mahāmāyā)及「时轮金刚」(Kālacakra)。许多这个层次的密续法教,都是以「大手印」为基础的教法。   这里面有一类的教法,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论著,即「丹珠尔」(论藏),是佛陀在印度的弟子所写的论著,这些论著的作者,都是佛教在印度早期的「大班智达」(mahāpanditas,大学者)及大成就者。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mahāsiddhas)之一的因渣菩提曾写了本书,叫做《耶喜楚巴》(《Yeshe Trupa》;),或作《智慧成就》;(《The Accomplishment of Wisdom》),就是这类论著里的一本代表作品。   佛教史里的八大学者与证悟上师之一的龙树,曾写过一本著作,很详细的解释「大手印」,这是另一部论著。八大成就者的另一位---提婆,则写了《心灵的净化》(《Purification of mind》;)一书,也是「大手印」的渊源。   龙树、提婆、无著、世亲——领受《弥勒五论》(《Five Teachings of Lord Maitreya》)——都是印度伟大的上师,他们都写过有关大手印的教法。萨惹哈(Saraha)是另一位大师,他写的四本著作辑成一套,一本谈身,一本谈语,一本谈心,最后一本则兼谈前三者。   还有许多著作,是伟大的菩萨如弥勒尊者、观世音菩萨所传授,这些教法也是「大手印」的来源。观世音菩萨的《森尼玛凑》(3CWnyi mar tso),或作《息心及弥勒菩萨的教法《究竟一乘宝性论》(《Mahāyāna anuttara tantra》),都是「大手印」的重要典籍。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教法及传记,还有论著中关于三十位女成就者的故事,都是「大手印」教法的来源。   第三类的源头是「面盎」(Menga),口传或口头的教授,从佛陀开始,一直不断完整地传递下来,传给印度的大师们,再由大师们带到西藏,西藏的大师们再无间断地传到现在。这是[大手印」修法里非常殊胜的一部份,在领受口传以前,必须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学习「大手印」修法的第一阶段是听闻。提问题、学习及理解。每个问题都有解答,问题本身就是必有答案的证据,否则就不会是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听闻及思维之后提问题,问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听闻、提问、理解,这是第一步的修法。   第二阶段的「大手印」修法又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译注:思维、笃定、实修)。当有了智性的理解之后,就必须开始去思维它(或译为:沉思、冥想)。智性的理解可以是犀利的,令人感到满意的,但也可能是肤浅的。虽然人们总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所有重要的、该知道的东西,但大多时候,智性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如果大部份智性的理解都不止于表面的理解,今日的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当今的问题源于短视,及没有设想到后果。思维可以深化我们的理解,未探索到的领域可以被观察到,所有的分歧可以被察觉,如此的理解才能完整,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透过思维使理解深化后,笃定就会产生,深切的确定你的了解,也很了解自己知道的是什么,没有怀疑,这就是思维的结果。在笃定感产生后,这些理解就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管一个人知道多少,理解多少,除非能够运用,否则这些理解对于进步没有一点作用。然后是在现实中实修。所以,整个的学习过程是听闻、思维、深化、巩固,与付诸实行。若想做到这些,知识与理解具有很高的价值及很大的意义。   以上是基本教授,从此之后,「大手印」的修持,就愈来愈专精,因为各有各的禅修方法。[大手印 的禅修练习有三项原则:根、道、果。   对于根、道、果的了解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基本上,根是指提供成长的基础的因与缘。若我们想种一棵橘子树,我们必须要有新鲜健康的种子。我们种下种子,照顾树的成长,若一切顺利,几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吃到甜美的橘子。想要成长、求证悟的众生,也同样地要有一个健康的因与缘,让它们去发展,才能最终结成果实。这是「大手印」对于根的最基本的解释。   如果你看到某人现在不是个好人,而你希望这个人能变得好一点,你会想教他禅修、念诵祈祷文等等,或至少你会解释给他听,尝试让他了解,他应怎么做才能进步。在你做这些事之前,你必须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进步的可能,这就是根,否则你的努力都将白费,就像想从水里搅拌出酥油来一样徒劳无功。一个邪恶的众生,也必须有因与缘,才能成为一个好人。佛法文献中有个例子,央掘摩罗(Angulimala,意译为指蔓)是个强盗及凶手,他获此名,是由于他把人的手指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但他后来抛弃一切恶行,成为佛陀的弟子,最后成为伟大的圣者。我们都知道许多的范例,人们有许多机会去成长,但他们总是没有这么去做,他们甚至没有好因与好缘,去善用这些机会。   从密迹的特殊观点及佛法的普遍观点来看,任何人、任何事,在究竟上都是完美的。这就是为什么最坏的人也能变成完美的人,如果此人能够净化染污及累积美德,那么这就是环境中的种子,为内在的完美本质提供了成长的环境,这就是根。它又将我们带回到起点,即众生皆有佛性。所有现象都是空,空性是所有现象的本质,每个众生的本质是佛性、是空性、是「法身」。大家应该还记得,依据佛陀的教导,在究竟上没有负面、软弱或染污这些东西,这些全是相对的名相,它们在究竟上被证悟为空。   佛教徒总是祈愿,愿一切众生解脱轮回苦海,而获证悟。因为有根,所以这样的祈愿,不是像在作梦,而是可实现的愿望。若根不存在,那么祈愿就是浪费时间,虽然想法很好,但完全不切实际。因为有根,有诸佛菩萨的事业,有佛教徒的事业,祈愿他人得解脱,才可能变成现实。要运送一大批货物,而且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只有马,或只有车,或只有车夫,是办不成事的。必须要三者都具备,一起工作,才能将货物运达目的地。同样的道路,只有理解是不够的,只有禅修也不足,或只有实践也不行,三者必须一起修,才会有所成就。   修行之道,须达证悟。不管是以十辈子的时间,或是百万世的时间,从实修开始到最后证悟佛果。不论我们是平凡众生或是菩萨,也不论我们成就的次第,在完全证悟之前,每一刻都是修道。虽然,不同层次的了悟,可以被形容为不同层次的果实,但依「大手印」的定义,根、道、果的果,是指最后的成果 --- 成佛。中间层次的了悟、成长、果实,都只被视为是道。   道是回答如何克服障碍的答案,道是活的不是死的,道不仅仅是历史,道是一种经验、一种修持,及一种指示——我们的道是活的。我们当然感谢道。不过此道亦非唯一的道路,若我们以为此道是唯一的道,则我们对于道的理解,就还不够深入。把每件事做得完美,把每件事做对,这就是道。   一个「大手印」的修持者,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我们绝不放弃。若我们的道是遵循「大手印」的修法,则我们是被告知,如何处理贪、嗔、慢、妒——任何负面的情境。透过[大手印」,我们学习如何禅修,这是我们对治自己负面的想法、情绪,是生活环境的起始点。我们多少了解什么是佛性,了解我们是谁。当然,看自己照片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我们认得出自己。但在西藏人这张面孔,这个具历史性的名字之后的我又是谁?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应只是姓名、面孔及情境。认识我们外貌之余,鲜活、纯净、了悟的自性,就是道。   果,我们很容易就看得见,道的结果、目标、目的就是果。当我们认识自己是谁,就是果的开始。只是有能力认识自性还不够,了悟此一认识,才是证悟,才是果。   (大手印」的伟大上师,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The 3rd Karmapa, Rangjung Dorje)在一部著作里,描述根、道、果。在他殊胜的祈愿文里,他综合了修持「大手印」的意义。   不需拿走任何东西,且不需增加任何东西。   当你以殊胜的眼光来看待殊胜的意义时,   你会很殊胜地见到殊胜的意义。   然后你解脱了。   道是无限的,它是依我们各人的相对染污、短处、习性、障碍的多寡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道是药方,经由道,我们与自己相处也与别人相处。所以,道的定义是依据个体应如何实现而定的,我们无法说道一定要如何走。道是个人化的,是复杂的。我们可以讨论的是佛陀教义,提供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让我们能认同我们的道。佛陀亲口所宣说的,理清个体许多的问题,这是个有系统的方法。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佛与佛的教义,以及了解如何去实践。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要依之实行,求进步,用很多方法去实行:听闻、提问、思维、禅修、念诵祈愿文、行善事等等。   关于禅修,第一件事就是要有能力做正确的禅修。我们都有潜能,但潜能必须被开发,已往成就的大师的话,可以激励我们进步,这些话,有很多是他们禅修的体悟,这绝对是教法与传承重要的一部份。在刚刚所引第三世大宝法王的四句话里,伟大的上师是在讲心灵、禅修、理解及解脱——即「大手印」。他说,不论任何事物,佛都在其中,并未拿走什么,也未增添什么,想要见到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必须以完美的、真诚的眼光,来观察完美的真理。   人们总是爱问如何能一世即获证悟,理论上而言,没错,个体确实可以一辈子就成佛,甚至不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只需要片刻的时间,因为佛性本自具足。但就实际的角度而言,一辈子是不够的。若是弟子能达到以最高精进修持的百分之五十来努力,那么他也需两辈子的时间才能证悟。若这个弟子能做到百分之百,那也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但这种情况通常很罕见。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百分之负一精进的那一类,所以我们必须花上百万辈子的时间,才可能证悟。一个人证悟所需的时间,要依个人的努力多寡、投注于修行的程度而定。证悟本身,连一天的时间都不需要,就像站在高山的山顶上俯视全景,只在一瞬间,就一目了然。当然,这可能要花上几年的准备,再加上几天或数周的时间,汗流浃背地登到山顶,在那里你才可以俯瞰一切。   《大手印祈愿文》接下来的四句与「大手印」(与重要的禅修基础有关,谈「止」的禅修,以发展出平静及明觉。将心灵比喻为大海,思想比喻为海浪,是种隐喻。这四句描述安静、平和的心灵状态及其所带来的益处。   粗与细的念头,就像海浪在于静的状态。   心灵如不动的海,全然的平息,   不受到任何迷惑与昏沉的染污。   愿海的平静能保持安静、不动摇。   此介绍所有禅修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心灵是平静的,一切就简单了;如果心灵不平静,简单的事也变得复杂。若事情变得复杂且迷惑时,很自然地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厘清迷惑,排除困难,然后才能继续向前进。若无困惑,事情变得很清楚,那么你做的每个努力,都直接利益、促进你的成长,你不在迷惘上浪费时间,也不浪费精力,这是禅修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心灵达到平静的阶段之后,有四句话描写往下的另一个阶段。心灵的平静使人轻松、愉快,而下一阶段则将此仅是平静但不够清明的心,带入清明、犀利的状态。这四句描写洞察、清明的「观」的重要,这要比只是宁静又进一层。   凝视一个物体,物体不存在。   物体以心而见。   当凝视心灵时,心也不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空性。   当同时凝视物与心,二元的焦点自己解脱。   愿我们能了解明光,心的自性。   当你凝视无法被凝视的心时,你看见了看不到的非常清楚的意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有关「这个是」、「这个不是」的怀疑,便完全停止,你不再有怀疑。愿大家都能了解这无误的本质。   当你已修成了「止」,你的心是保持平静的,然后你就可以观察纯净、平和的心。当你检查你的心时,你对于「这个是」与「这个不是」将不再有怀疑。此时,不是你所看的东西有什么改变,变成另一种东西,而是你看到了自己,自己的本质。以上是第三世噶玛巴对于「观」的描述。   接下来还有四句,是关于「慈悲」的,介绍真诚、神圣慈悲心的定义,慈悲心有很多个层次。如大家所知的,由普通的照顾关怀,到伟大的慈悲心,第三世大宝法王这样写道:   一切众生的本性是佛,   但因为他们认不得它,   他们循环于轮回痛苦之中。   愿早升起对众生纯正、无限的慈悲心。   当你看到某人在痛苦,而升起慈悲心,这是普通的慈悲心,此点很重要,但普通的慈悲心不同于神圣、深层的慈悲心。因为普通慈悲心有可能发自于个人的我执。你可能看到某人处于痛苦中,而你并未处于痛苦中,这时你对那个人升起怜悯,这样不是不好,但称不上完整的慈悲心。完整的慈悲心是当你知道众生的本质不是无明与痛苦,众生的本质是佛,但众生不认识自己的本质,所以才会制造痛苦。经受了痛苦,于是,你升起了慈悲心。这时的慈悲心才是完整的,你是基于纯正的理解、尊敬、慈悲,而不是对痛苦者施舍般的同情。   表面上的修行成果,是你做的每种修持都得到结果。修行的成果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这种表面上看得见的成果,第二阶段的成果就是证悟。修行者若能步步达成第一阶段的成果,则第二阶段的证悟便会发生。第一种成果在藏文叫「难」(nyam),第二阶段的成果叫「透巴」(tokpa)。   「难」的阶段先发生,它有很大的威力,「难」是在证悟前很特殊的征兆及体验。许多修行者,他们没有具格上师的指导,或是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会在「难」的阶段产生很大的障碍。「难」不是成就,它只是个征兆,一种经验。「难」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只是表示你的实修有用,如此而已,若修行者认为这表示成就,他将停在那里不再进步。如果一个人执著于「难」,那么可能会导致很大的伤害,因为此人这时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悟,已等同于诸佛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然而,此人若非真正已经证悟,那么就大错而特错了。所以,当第一阶段的成果「难」被经验到的时候,修行者最好能忽略它,也不必为它感到兴奋,不要变成执著于「难」,大师们这样比喻,「难」就像是雾,它自来自去,所以,你不用去执著于它。   「透巴」是真正的了悟,也就是证悟,它最后到来,是最终的成果。在迈向成就完全证悟的道上,有时经验到初步的「难」及「透巴」。个体依个人之修持,应是先经验到「难」才会成就「透巴」。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徒必须要有具格的上师,及无间的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唯一的途径,你能确定自己经验到「难」及「透巴」,以及许多其他的经验是什么。   在此,提供给修持者,尤其是刚入门的人一些经验,或许会稍有帮助。初学者常常会失去平衡,因为他们以一种非常新鲜、新奇的眼光,看到佛法及修行是这么的完美,所以很受鼓舞,获得很大的启示,这是种个人的经验。得遇如此有效地通往证悟之道,确实是非常殊胜。正因为它的特殊,初学者常是努力太过,初学者应该护持住他们的发心、虔诚及信心,但必须要很小心地保持身心的平衡。初学者很容易就油尽灯枯,因为他们一下子想要做太多的事,反而变得不利。最好是能按部就班地做适度地、平衡地修行。   初学者通常身、心都太紧张,譬如某人做皈依大礼拜,他希望做得完美、精进,而且愈多愈好,伴随着念皈依文与祈愿文则是念得愈大声,次数愈多愈好。初学者看到修行的急迫性,看到了无常,也看到了所有的染污及迷惑,所以他们想拼命般的修行,因此造成了他们的紧张。当然,数量有它的重要性,但质量更重要,所以,试着放松身体、放松心理,当你念诵祈愿文的时候,尝试从心里面来念——不是只口头念、念得声大、次数多,而是要仔细地去感觉、理解,及真正表达心意的去念。生命消逝得很快,无常总是在那儿,确实有迫切性,但欲速则不达,看起来速度快,并不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理解不是这样得来的,我们必须给它时间。   就像小孩想种一棵盆栽树,但他们很快就失去了耐心,所以,每天都砍掉一点什么的,结果树只有死路一条。盆栽树需要花十年的细心照顾才能长成,就像一棵盆栽,你必须给自己时间及空间去求真正的进步。「大手印」给了修行者世上所有的空间,让你可以将生活的每一刻都溶于修行当中,积少可以成多,积沙可以成塔:透过思维众生苦,透过简单的「止」、「观」禅修,透过观呼吸等简单的修持,自然可以慢慢累积出成果,这些都是基本的、有效的基础法门,是进阶修持法门的根基,它们使我们对「大手印」的知识、理解更加精微,引导我们获致证悟。   解脱心理的造作,是「大手印」。解脱两边,是「大中观」。包容一切,是「大圆满」。愿我们能坚定,了解了一,就了解了全部。   【大手印】(梵Mahāmudrā)   大手印,梵语曰Mahāmudrā,意为大印;藏译曰差珍(Chagchen),意为大手印。印即印契,与法印之‘印’同,乃以世间国王印玺,喻法王佛陀亲许的佛法宗要。藏译于大印加一‘手’者,表示佛祖亲手印定。此印为至极无上之佛法心髓,故名为大。在密乘瑜伽部(唐密金刚界)法中,大印为四种密印(大印、羯磨印、法印、三昧耶印)之一,藏密所言大手印,主要属无上瑜伽部法,指本元心地之心传口授,略当于汉传佛教的实相印、佛祖心印。   大手印是藏传噶举派、息结派、觉域派等所传法的心髓,它直承印度晚期瑜伽成就诸师之传,以简易明了的诀要,总摄一乘佛法之见、修、行、果,犹如点石成金的仙丹,画龙点睛的妙笔,指示如来之涅盘妙心,堪称藏传一系之正法眼藏。藏传大手印法门显密兼赅,顿渐俱备,系统精密,三根普被,与禅宗心地法门甚为相近,而更多摄引初学的方便。   兹略述大印法门之传承、典籍、种类及见修行果之要如下︰   [传承、典籍及种类] 据西藏多罗那他之《七系付法传》,大手印教授为七大密法之一,以龙树之师大阿阇黎萨啰诃 (Saraha) 为第一传,此师递传龙树──舍婆黎──卢伊波──征吉波──谛洛巴(988~1098)──那洛巴(1016~1100)──钟毗波──俱萨罗跋陀罗。谛洛巴又得卢伊波再传弟子安多啰波之传。谛洛巴传人那洛巴,为东印超戒寺‘六贤门’之一,其门人弥勒巴,又亲得舍婆黎之传,为藏传佛教后弘初期印度著名的瑜伽大成就者。弥勒巴门下有俱生金刚、啰摩波罗等四大弟子,其中啰摩波罗传小俱萨罗跋陀罗、阿悉多伽那、智友。《祝祓大手印》等则把谛洛巴一系大手印传承上溯至佛灭百年顷的胜喜金刚。又说由萨啰诃递传龙树──提婆──月称──马当格──谛洛巴,萨啰诃之前有金刚持──金刚空行母──金刚手递相传承。   总之,印度诸家大手印,率皆源出萨啰诃。西藏著名瑜伽成就者、佛学大师郭沧巴(1189~1258)说︰‘对于释迦世尊教法,说名大手印超越道,首倡者为萨啰诃。’(《青史》〈大手印法门谭〉)萨啰诃所传大手印,有‘自然乘’(Sahajayāna)之称。据《印度佛教史》、《七系付法传》等,萨啰诃之师为上座黑(吉栗瑟那),上座黑之师为马鸣,马鸣之法统,可从优婆崛多、商那和修等上溯至释尊。是则显密教法、禅、大手印,可谓同出一源。   大手印之传入西藏,在后弘初期,凡有数系,盖皆源出那洛巴、弥勒巴师徒。据《青史》之说,大手印法门在西藏有初中后三译。初传始于汝巴;中译分上下二译,上译为弥勒巴弟子洽纳来藏所说,下传为阿苏在前藏所译;后译为阿里人纳波协得赴印度就洽纳所学,回藏后传译。西藏传行大手印的主流,是噶举派(白教)之达波噶举系。此系开创者玛尔巴(1012~1097),为藏传佛教后弘初期四大译师之一,曾七赴印度、尼泊尔,师事那洛巴等上师,依止弥勒巴现证大手印悉地,回藏后传法、译述,门庭甚众,有峨却多等四大柱及生处幢等十大弟子,弟子中尤以米拉日巴(1040~1123)以苦修获大成就著称,在民众心目中威望极高,有第二佛之称。其徒岗波巴(达波拉结,1079~1153)融合迦当派教义与噶举派大手印教授,著《道次第解脱庄严论》,对大手印法门进行了整理。米拉日巴、岗波巴师徒大启法门,弘传大手印于全藏,得其传而获证悟者难以数计。岗波巴门下,分出噶玛、帕竹等四大八小噶举支派,皆以大手印为精髓,以笃实修持为宗风。四大支派之一蔡巴噶举之开创者向蔡巴(1123~1194),称大手印为‘唯一白法’。   噶举派另一系香巴噶举开启者琼波瑜伽师(约990~1140),亦曾三赴印度、尼泊尔,亲近弥勒巴、尼古玛空行母等大善知识一五〇余人,得弥勒巴一系大手印之传,名之‘大印盒’。又有弥勒巴弟子、南印人当巴桑结,曾五次赴西藏传法,开息结派、觉域派,皆以注重瑜伽实修为宗风,息结派后传法尤以大手印为主。另外,萨迦派、格鲁派等,亦传大手印,格鲁派所传大手印,源出噶举。近世,西藏诸派教理行法互相融合渗透,大手印成为诸派所共有的法宝。宁玛派之大圆满,噶举派之大手印,萨迦派之道果法,在不少西藏佛学大师眼里,早已圆融不二。班禅一切智善慧法幢即云︰‘俱生契合、大印盒、具五、一味、四字、能寂、断境、大圆满、中观正见导引等,虽各别安立有多名,但善通了义教理、修证有得之瑜伽士,彼等自知其意为一。’(《宗教流派镜史》)   大手印在元初曾传入内地,然流传未广,不久便失传。直至1936年,西康贡噶呼图克图应请来内地,先后于成都、重庆、江陵、汉口、长沙、南京、昆岩等地传法,大手印、大圆满等大法,始为内地学佛者所知。贡噶上师双承红白二派之传,所传法甚为系统,一时受法者颇众。沟通汉藏佛学,弘法利生,其功厥伟,民国政府曾授其‘辅教广觉禅师’称号。上师对在家佛子,多传以大手印,今内地修学大手印者,率多出其门下。内地学人有张澄基、陈健民等,赴西康留学有年,亲侍贡师,后弘法于海外。又有笃噶等上师,亦曾来内地传扬大手印法门。   大手印虽重在口耳之传,也有不少典籍著述。据《佛教史大宝藏论》,属于大手印的经续论著被译为藏文者,有《大手印明点》、《大手印精滴释》、《大手印精滴广释悦目论》、《朵哈宝藏中歌根本释》等。元代译汉的《大乘要道密集》,收大手印著述如《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大手印顿入要门》、《大手印伽陀支要门》等,凡二十种,多为修法口诀之记录,皆出果海密严寺玄照国师惠贤传,同寺沙门惠幢译。现代新译的大手印著述,据刘锐之《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收入《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七十四册)所列,有二十二种。其中,法尊所译者多达十四种,如萨啰诃《朵哈八藏大手印明显口授》、《见修行果之朵哈歌辞》,谛洛巴《恒河大手印》、《朵哈藏论》等,为印度最重要之大手印口授、论述。《大手印讲义撮要》、《祝祓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导引》、《至尊弥勒日巴大手印开示》、《俱生契合开导了义海心要》、《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四瑜伽》等,皆出贡噶上师传授。《大藏经补编》第十册收有《贡噶上师恒河大手印直讲》、贡噶上师传授《椎击三要诀胜法解》、白莲花造《涅盘道大手印瑜伽法要释》等大手印著述。汉译大手印典籍,基本上已经齐备。   大手印之教授导引,大略可分为三种︰   (1)实住大手印︰实住,即住于实相之义,此大印属显教。《恒河大手印直讲》云︰‘于具普通根性者,令由菩提道次第渐次趋入大手印,此谓由中论等学而渐入者,谓之实住大手印。’此须从闻思门入,藉教悟宗,明心性理,解实相义,由上师抉择指示,示以修持口诀,依诀观心,悟解心性,入一行三昧或光明定。如《宗教流派镜史》所云︰‘显教之大手印,是就心体之上,专一而住,修无分别,令成住分。如是成就安住所缘之心,明明了了,即应寻觅此心为在身内?或在身外?遍处寻觅,心之体相了不可得,尔时决定此心无实。用此无实,在已成特殊之心体上,专一而住,即许此为修遮非空性之法。’这种实住大手印,即是显教经论中以系缘法界为门的一行三昧、真如三昧,不过大手印之指示心性与教授修定,特重上师口耳之传。当年米拉日巴、岗波巴师徒,对来求法的多数普通根性者,则传与实住大手印,闻法修持者多能获得证悟。   (2)空乐大手印︰或云秘密大手印,属密法中的无上瑜伽,为较胜根性者所修持。此须受灌顶,修四加行,得闻思正见,然后以正见为导,依仪轨修本尊法,行三密相应之诵咒,从生起次第入圆满次第,由宝瓶气、拙火定、金刚诵等法修气脉明点,于气入住融于中脉,或从‘俱生喜’生时所现空乐不二的觉受上观察体证自性光明。噶举派多修金刚亥母、喜金刚法,米拉日巴、岗波巴师徒当年皆在得正见后,修金刚亥母法,入拙火定,证大手印悉地。晚近噶举门下学人,多从此门入道,岗波巴大师称此为大手印之特殊道。此实属大手印与密咒的结合。   (3)光明大手印︰此为最上顿门、顶尖密法,唯有上根利器才能修持,依上师加持而顿证自性明体,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诸师多说唯此方是印度真正之大手印。《恒河大手印直讲》云︰‘最上之大手印,则并亦无须乎灌顶等修,但当恭敬礼拜、承事亲近于其上师,或仅观于上师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证悟,如此由于无上恭敬信顺之心力,以依止于上师,更不假外物言诠,而能究竟了悟,以证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胜义心传也。’   三种大手印,就入门方便而言,虽有顿渐显密之别,就证悟自性光明而言,实际无二。   三种大手印,皆分见、修、行三要,或加‘果’为四阶次。《恒河大手印》(谛洛巴口传)提示见修行果之要云︰‘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若无作求是行王,若无所住即证果。’   [大手印之见] 大手印与显密大小诸乘诸宗教法一样,首重正见,以得大手印见为入门第一着,以正见总摄修行果,与南禅之只贵见地、不贵行履颇相一致。噶举派分诸派见地为唯识见、中观见、大手印见等,以前二为不了义,其所谓了义的大手印见,亦名‘俱生智见’、‘法身见’,直指自性,谓众生心性本来无生,离一切边执,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在此心地本体上显现,能显所显,法尔无生,具足三身五智,不须别修断舍,本来解脱,本来成佛。萨啰诃颂云︰‘故凡所显即法身,一切众生即佛陀。’《椎击三要诀胜法解》云︰‘夫彼一真法界,离绝戏论之法尔如来藏心,无垠广大界中,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彼诸一切,皆亦圆满具足法尔之平等性义。如是而了知,是即见宗之最殊胜者也。’这与禅门‘即心即佛’、‘触类是道’的见地,可谓一致。就哲学观而言,大手印见属如来藏缘起或真心现起论,超越中观见,岗波巴即以如来藏系论典《究竟一乘宝性论》为大手印所依的主要印度论典。   所谓本净离垢的自性明体,具俱生智、自然智,此心体为成佛之本、修持之要,摄根、道、果,包见、修、行,名为大手印。西藏瑜伽成就者羊滚巴(1213~1258)云︰‘大手印者,师无可示,徒无可悟,觉受无可污染,定见无可杂乱,见修行无可分,根道果无可裂,如是于此显有轮寂一切诸法,勿作任何遣立、束缚、解脱、对治、矫整,就自识而得自解脱,此之谓大手印。’(《了义海大手印》)   大手印见,建立于大乘唯识、中观见的基础上,其说万法唯心、心亦无心、心性离一切边执戏论而本寂本净,与显教无二。如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大宝法王攘俊多杰(1284~1339)所撰《大手印愿文》云︰‘一切诸法为心所变现,心本无心,心之体性空,空而无灭无所不显现,愿善观察于体得定见。’又云︰‘一切非有诸佛亦不有,一切非无轮涅众根因,非违非顺双运中观道,愿证离边心体之法性。’而其终极旨趣,仍在直指心性之真空妙有,与汉传圆教诸宗的见地同趋一轨。藏传诸派多认为大手印不共于‘因乘’(显教大乘)的见地是︰‘因乘舍位以为其道,起对治智而断于惑,遍于轮圆法界空理久时调习而欲克证也。果乘(密乘)转位以为其道,起俱生智,即以三毒烦恼为道。’(《大乘要道密集》〈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印藏密乘学者所说因乘、般若乘,系指印度中观、唯识两系大乘渐道而言,实不能涵括汉地圆教诸宗。了心性本净、烦恼本空,起俱生智,以三毒烦恼为道、顿转烦恼为菩提,正是汉地圆教诸宗尤其南禅的根本见地。而此深义,具见于显教大乘经论中。   大手印之修学,以得‘决定见’为入门第一着,有如达摩禅之‘理入’、‘安心’为首。若不得见而修密咒及气脉点,只属共外道法,不得名为大手印。大手印之得见,据学人根机之不等,设有多种法门。   (1)依止上师加持而得见︰最上利根、顿悟之机,只须修密乘四加行中的上师相应法,培植对上师的恭敬信顺之心,师徒间建立起能加能持之相应关系,徒弟只要怀有欲明心地之意愿,上师可照察因缘时节,予以加持,令弟子顿悟见性。如传说萨啰诃遇鬻箭空行女,目光甫接,即顿证明体;谛洛巴以鞋底猛击随侍他十三年的那洛巴之面门,令其于痛极晕厥之际突然见道,有类禅门宗师之拳打脚踢而令学人顿悟。然此类利根者难遇。据说只有前生或上半世修习成熟,风息入中脉已能熟练之人,始可能略作观修加持便得顿悟。《迦白》即云︰‘宿昔已修炼,名为顿悟者。’若宿根不具,只有通过渐修而悟。   (2)依密诀调心而得见︰依上师所授顿见心性的密诀调心,令直下与真如相应而得决定见。此略有三诀︰   一是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际体认刹那显现的母光明。《明行道六成就法》云︰‘净光之曙发,要必伏于前念已灭、后念未来之际。’然斯际须有观心任持,又离能观所观。岗波巴即云︰‘前念分别已灭、后念未生之中,心殓然而住,若无观分任持,其过极大。’(《大印讲义》)永嘉玄觉禅师《永嘉集》教人从‘前不接灭,后不引起’之前后际断中体会心体,以为入禅初心处,与大手印的这一调心诀完全一致。   二是当下无念无著,一无所住。如《大乘要道密集》〈心印要门〉云︰‘身离作务,语离谈说,意离思念,自性清净,应依真空无念而住,当此之时,心无所缘,亦无所思,善恶邪正都莫思量,又不思有亦不思空,过去不追,未来不引,现在不思,妄念起灭一切皆无,如无云空寂然显现,纵荡身心坦然而住。’谛洛巴的一首偈将这种调心诀要总结为六不︰‘不思不念不寻究,不观不想持本元。’其《恒河大手印》有云︰‘身离作务安闲住,语离尘声空谷音,意离思量比对法,如竹中空持此身。心合超绝言思空,无著心契大手印。’这其实即是大乘经论中所说的一行三昧、达摩之‘壁观’、曹洞宗之‘默照禅’,其实质是修无分别止。   三是念‘呸’斥念法。《椎击三要诀》云︰‘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离境安闲顿时住,陡然斥心呼一‘呸’(pat),猛利续呼‘也马火’(梵文惊叹语),一切皆无唯惊愕,愕然洞达了无碍,明澈通达无言说,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本相第一要。’这是于厉声呼一‘呸’后震惊之余,体认无念心地,据称由上师据时节因缘呼‘呸’者力量大,自己呼‘呸’者力量小。上师厉声呼‘呸’以斥断弟子妄念流注,正与禅门宗师之大喝同一旨趣。   (3)依诀依教观心得见︰依诀观心者,如萨啰诃颂云︰‘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又云︰‘如人寻求虚空界,无中无边亦无见,如是寻求心与法,亦不得极微尘许。’这是即妄观真,从意识深层向内究心、觅心,以悟心性本空,一如禅宗之‘觅心了不可得’,这也是显密教典中所示的观心法。如密乘《金刚庄严续》即云︰‘心观六分尘,析为十方已,此明了法义,心净最无垢。过去未来心,如是无所得,无二无无二,虚空亦无住。如是观察已,一切众生空,是无垢瑜伽,想自心无体。’   (4)依止观门得见︰一类不通教理、乱心难摄者,宜先摄心修止,入于正定,《涅盘道大手印》(白莲花造)称之为‘专一瑜伽’,并分修止为多门︰或于面前置一小球或削尖之木桩而系心,或观佛像,或观想有大如指甲、上有‘吽’字之月轮当前,或依金刚诵、宝瓶气调息入定。于达寂定之时,修‘离戏瑜伽’,反观心性,此有三门︰   (1)三时观察︰观过去之念已灭故空,未来之念未生,现在之念不住,心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中皆念念不住,无实自体。   (2)有无观察︰观心为自色法而有?抑或非依色法而无?若为色法成,则为何色?为外在境相?为内虑功能?若非色法,为何有种种境相显现?如是观析推究,知心非属色法而有,亦非空无,毕竟不可得。   (3)一异观察︰观此心为一为多?若一,则心所法有多种?若多,则一切法何由成一体?何为统觉者?如是观析,了知心离于一异,分别戏论息灭,心性明体便会自然呈露,这种观心法,是多种显教经论中所宣说。若知见执着深重,须得学习经论,经过理性思维,破除粗显分别我法二执,然后再依教依诀观心,息灭微细分别戏论。   (5)依秘密门修咒气脉点而得见︰《恒河大手印》云︰‘劣慧异生未堪善安住(顿门),可于明点气脉诸要门,以多支分方便摄持心,调令任运安住于明体。’善根较浅、气脉有障碍、难以顿悟顿证的中根器,宜修密乘本尊法,先于生起次第得见喻光明,解空性理,次入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于气入住融于中脉所显光明定上体认、观察实义光明。此须受灌顶,依师传仪轨如法修持,尤修气脉明点,须有实践经验的上师亲自指导,而且于修前应依经教或师传得闻思正见,始终以正见为导而修定,若有明师指导、正见印持而修本尊法,既可得本尊上师加持之助缘,又可由观修而成就报身,并易得身体上的气功效应,易发神通,为较稳妥的修持之道。晚近修习大手印者,多从此门趋入。   大手印的见,名‘决定见’,指一种从心底里确认心性绝对如此、无丝毫疑惑的牢固见地,大盖相当于显教大开圆解之见,起码属思慧的最高层次,乃至刹那见证明体,得宗门所谓的解悟乃至证悟。《祝祓大手印》分大手印见为知、觉受、证三个层次。知,‘为了心之实际之闻思’,多分由比量而知,属闻思慧。觉受,为‘了达总如义理,凝现于心’。《了义海》云︰‘心领受为觉受。’这是由修习止或观而得领悟,由实际的体验而对心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证,谓‘了达离戏理量以上’,即超越闻思,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中现量见到心性,起码相当于禅宗之解悟乃至证悟。《了义海》云︰‘心自现于彼体性中为证。’谓现量见性、并不加功用自然而见方为证,这个境界起码相当于禅宗所说的透重关而得证悟。一般而言,以密诀调心或观心而得的见,多属觉受,由修气脉明点于第四级自加持(实义光明)次第所得的见,属于证,而且是证果见道位上的证。   [大手印之修行果] 大手印得见后方可修行,修亦称定,谓依所见而修光明定或大手印定。《大手印顿入要门》云︰‘于所解理专心缘者名之为定。’《了义海》云︰‘自明自照心如镜,无有明暗是为修。’此所谓修者,唯以保任所见明体不乱为要,不得作意修断取舍,实以无修为修,名曰‘无修瑜伽’。这与《坛经》之一行三昧及后世宗师所说的悟后保任同一旨趣。《椎击三要诀》述第二修定诀云︰‘复次起住皆适可,嗔恚贪欲及苦乐,恒常及暂一切时,旧识法身认知之。今昔子母光明会,住于无说自性境。(中略)出定入定无差别,上座下座亦无别,(中略)恒及暂时一切处,保任唯一法身用。’   萨啰诃颂以‘平常心念住本体’一语概括大手印修要,与马祖之‘平常心是道’可相参照。岗波巴释‘平常心’云︰‘平常之心即名为修,谓令平常心自然安住,倘于彼心有所取舍破立,则不名平常心矣。故曰︰境无微尘许可修,心无刹那顷散乱。平常心不散乱者,亦名自然住心。是以只要自证念不散乱,其余不论如何,仍是修行。’《大印讲义》所谓‘自证念’,指所见明体,只要此性不迷乱,则言语动作、妄念起伏,皆成菩提妙用,不须作意断舍对治,《坛经》所谓‘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便是此意。大手印又有三相、五喻、三喻等持心之要。三相者,平等、舒展、弛缓,平等谓无所计执,舒展谓放任宽坦而不加整治,弛缓谓不加功用。喻云︰‘境相宽坦如虚空,正念周遍如大地,心住不动如山王,自证明了如灯烛,净识无分别如水晶。’又云︰‘心不整则自明,水不动则自澄。’随修定的进程,持心诀要又有四喻︰   (1)如婆罗门捻线,松紧得宜︰般若佛母颂云︰‘初修止时从紧起,于过紧时宜放松,紧复松兮松复紧,善观于此起慧见。’紧,谓提起精神,安住明体。   (2)如柴葽断︰谓妄念若起,勿著有而作意断舍,勿于妄念灭时保持明体而着空,应能观所观,两头俱舍,心安住于明体,则妄念烦恼自然解脱。《祝祓大手印》云︰‘谓尽其所有妄念及烦恼,无庸遮断,亦不令其作主,随所显现,纵任无著。但于生之一刹那,立即认识,不故遮止而令住于自然清净,空性即显。因此一切违境可为助道之缘,以认识妄念之无自性也,即能了达解脱及断与对治无别,此名金刚乘修习无住心要。’   (3)如婴儿观佛殿︰谓定力增长,放开六门,任六识任运显现,不遮不断,而于所显境相不起分别爱憎,亦不起‘不着’之执,对境不迷,如《坛经》所云无念为宗。   (4)如象入荆棘︰谓久久修习而得‘后住’,定心坚固,即使仍有妄念起灭,当其起时,妄念本自解脱之念亦随之而生,如水中画图,随画随灭,不假功用,安住明体,不为妄念烦恼所扰动,有如大象以皮厚故,随意入荆棘丛中,亦不被刺伤。   大手印定之修持,虽可于世俗事务、日常生活中用功,不拘坐相,不离世间,但初修者定慧力弱,难以保持明体不乱,宜闭关专修一段时间,培植定慧。《椎击三要诀》云︰‘然于未得坚固间,须勤舍离愦闹修,且须闭关专行持。’西藏大手印行者,率多常年闭关勤修。   大手印之行,略当于达摩禅二入之‘行入’,指在动用中修持,此以任运无作为要,称‘无作行’。萨啰诃颂云︰‘种种行相无根本,犹如疯狂无定事,无作之行如孩童。’无作行,谓任持自性明体刹那不乱,从体起用,任运而行,悲空双运,随缘修行六度,度化众生。大手印特别依无上瑜伽密,修有戏论之二十一空行、无戏论之五空行、最极无戏论之三行,凡二十九种行。这些行持注重在逆境中主动地磨练自心,释放烦恼习气,破除庸常显执。其中如普贤行者,谓于妄念不加对治,任其消融于法性本体,有如雪落热石,尽化为水,不作意整治,不掩藏矫饰。又密行、明禁行者,谓偕手印母于僻静处修双运道,或经行村镇,忍受讥笑嘲弄。又聚行者,谓往闹市人海中和光混,执下贱之业,忍受世人之称讥打骂,以为修道助缘。又疯狂行或普颤行者,谓任意释放藏识中习气种子,不加遮拦,行如疯狂,而自性明体刹那不乱。又胜御方行者,谓主动取逆缘为道,以涤尽无明,昔印藏大手印行者,多于山顶凶地、尸陀林、独树下、冢墓中、四交道处修行,禁语,乞食,行头陀行,于顺逆境缘中保持明体刹那不乱,不起一念有间心,有如狮子,无所畏惧,行同虚空,不着一切,不依一切。古代瑜伽行者的这种行径,现在看来只宜取其无作无修、逆缘练心的精神,不宜生硬模仿其形式。   关于大手印之修行,印藏诸师依修持经验总结出不少诀要。如岗波巴之‘俱生和合’,谓识心之体性为俱生法身,心起妄念为法身之用,显境俱生为法身之光,偈云︰‘心妄念法身,最初即俱生,师教合一故,说为俱生合。’(《宗教流派镜史》)止贡巴(1143~1217,支贡噶举开启者)之世间怙五法︰   (一)应先修行菩提心,   (二)应观自身为本尊,   (三)应于上师修敬信,   (四)应修无分别正见,   (五)应发愿回向作印持。   有云︰‘大手印法如狮子,若无五法等无眼。’主巴噶举开创者藏巴嘉热(1161~1211)之六平等法(六种持道)︰(一)持分别为道,谓了知分别心之体性,即于此了知上体认明体而住;(二)持烦恼为道,谓故思烦恼境而令烦恼增盛,即于其增盛处了知为心体空性,不破不随转,转烦恼为菩提;(三)持鬼神为道,谓于鬼神怖畏境不破不随转,观为更加恐怖之景象,即于恐怖认知为空,明显宽坦而住;(四)持苦为道,谓观苦性空,于众生苦起大悲心,发愿济度;(五)持病为道,谓观能病所病空,转病苦为菩提;(六)持死为道,谓平时预习临命终时痛苦与幻相,如实了知,不起恐怖及立破之心,令子母光明会合。大手印对修行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失道及对治法有系统的总结,这对修行者来说弥足珍贵。   大手印之修证,亦如禅宗,不立阶次,向蔡巴云︰‘大印唯一了,愚谬计地道,为化爱著故,亦方便权说,显教地道次。’在理上虽高唱顿悟顿了,在事上却建立有严密的修证次第。岗波巴《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四瑜伽》把见到明体后修行证果的阶梯分为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瑜伽,每一瑜伽又各分三品,凡十二阶,每一阶的境界,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1)下品专一瑜伽︰得见后依见修定,由初难定到渐能入定,住于空明乐之觉受,获身心轻安,六尘境现时能自解脱,心生定解,于后得境识虽未迷失明体,然尚生少许执著。定心增减起伏不定。梦极明显清楚,然梦中尚现烦恼,罕能保持明体而自作主宰。   (2)中品专一瑜伽︰有时无意入定而自然入定,安住明体,妄念甚少,后得境识现时亦具空乐明觉受,自觉心境宽舒澄清,朗然无际。但有时仍起我法实执,起后即自觉知,能寂尔解脱,梦中觉受相或现或不现。   (3)上品专一瑜伽︰入定出定,昼夜一如,常住明体,如海无波,一切妄念皆于光明定中消溶,后得境识皆归于定,梦中多时能保持明体。   (4)下品离戏瑜伽︰通达心之体性,离生灭一异等戏论,但尚未离空、定解、觉受之执,尤稍执空,于后得境识中未持念时尚生爱憎执著,眠梦中尚起颠倒。   (5)中品离戏瑜伽︰空、定解、觉受之执净,但于所显境中尚起希求畏惧。   (6)上品离戏瑜伽︰断对轮回、涅盘一切法之执著,离希求畏惧,明空、显空双融相续,然不精进修时犹有间断,未臻自然任运之境。梦中尚起迷昧。   (7)下品一味瑜伽︰通达内外一切境相法尔明体一味,但尚有决信万法一味之执。   (8)中品一味瑜伽︰决信一味之执净,无能所、内外分别,心境不二,正智现前,后得识及梦中迷昧甚少。   (9)上品一味瑜伽︰昼夜恒一,了一多不二,万法平等,虽尚现微细无自性之梦,而不迷昧。   (10)下品无修瑜伽︰无须作意,所显一切无非明体,然有时尚微起万法如幻如化之执。   (11)中品无修瑜伽︰如幻化之执净,昼夜恒住无修瑜伽。   (12)上品无修瑜伽︰后显一切微细相续识皆转为智慧,子母光明会合,穷尽法性,圆满三身。   四瑜伽十二品,品品皆有六条检验标准︰   (1)见体性未见?   (2)力圆否?   (3)于妄念上定显未显?   (4)生功德未?   (5)播色身种子(修利他行)未播?   (6)于俗谛上决信未决?每条标准,又有其觉受与证的严格标准,甚便于学人作自我鉴别。   四瑜伽十二品,还配以修道证果之次第,一般谓三品专一瑜伽属胜解行地(资粮道、加行道),下品离戏瑜伽见道,入菩萨初欢喜地,中品离戏瑜伽当二至五地,上品离戏瑜伽当六地,下品一味瑜伽入七地超二乘,中品一味瑜伽当八地,上品一味瑜伽当九地,下中二品无修瑜伽当十地,上品无修瑜伽当十一普光明地而成佛,为大手印之最极果地,然此证果者,亦无果可证,无法可得,如萨啰诃颂所云︰‘清净体性本不生,此中亦无少差殊,计执分别意于法界净,假名说为金刚持。’   四瑜伽者就理言,则无修瑜伽,方为大手印正旨,此本不立文字,不由阶渐,唯被最上利根。贡噶上师即主张上根宜从无修瑜伽入门,顿见心性,无修无证,一超直入如来地,其《恒河大手印直讲》云︰‘祝祓宗之大手印四瑜伽,乃为循序专修于大手印者所说,(中略)要当须知彼四瑜伽等,亦皆方便,原非大手印之真实处也。’至于真言密咒、气脉明点之修持,更是针对中下根机者所设的方便法门,非印度光明大手印之原旨。   从大手印之原旨看,它与禅宗心地法门可以说是同一的。不过它在印藏流传过程中融合了无上部密法,较禅宗多了修咒与气脉明点的方便,形成了特有的宗风。(佛日)   小说中的武功“大手印”   在新派武侠中,常常出现有“大手印”的武功。大手印在梵语中叫“摩诃穆德拉”,意译为“大印”,相当于汉传佛教所说的“佛祖心印”。印是印玺,“大印”专指为佛祖所印证的修持心要或心传。大手印为藏传佛教嘎举派密法的精髓,萨迦派、格鲁派也有传行。   大手印法大致分为三种:一、实住大手印。通过研习佛教经论,或得师授,明了“真理”之理,依所悟解而修禅调心,令与真实相应;二、空乐大手印。属无上瑜伽部法,须经灌顶、修宝瓶气、金刚诵、拙火或双运道,渐达气足心寂,生空、乐不二的禅定感觉;三、光明大手印。此法主要依赖上师的加持而获得顿悟。这种大手印,是大手印法的“最胜义心传”,不须以修气功等为基础,但修习者须有上等的素质,遇上等的上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4-27 08:21 , Processed in 0.1216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