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真實的悔改 - 合上帝心意且使生命改變】5 o8 R {( d; m' |: c* b" x, g
0 ~( V4 y/ G5 I( h * v0 j; q l/ m
8 u3 L0 J9 e k+ }/ U
在新約裡面的悔改有兩種;一種叫作是所謂世俗的憂愁,一種是合乎上帝心意的憂愁;一種悔改是表面的,一種是深層的導致生命改變的悔改。聖經給我們一個清楚的教導,一個人歸正必須要轉離罪轉向上帝,但什麼叫作合乎上帝心意的憂愁與真實的悔改?就是沒有後悔的的悔改,並使生命改變的悔改。
1 B, Y4 C/ _" m/ }0 V9 o* r0 W% u9 r6 `* V
9 T5 k) G" U+ ^. G# s
& a, Z Q; d$ S L. m" H 使徒行傳十一章18節:「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上帝說:『這樣看來,上帝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7 t0 f' M' F( l
% l: i; u& p. v# b$ n6 P! P$ y. P
5 n4 O) O7 D; R: v0 l
' q9 s% S A5 I, B# H
悔改帶出來的結果 是得生命,這是所謂真實合乎上帝心意的悔改。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的第七章第十節經文裡面,談到兩種的後悔、悔改,「因為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3 Q J% z' N% A0 J7 H7 ]
: m z/ W2 \4 S; h
: `# n! Y; ? F( Z
( {6 B6 U9 [! K6 A. h& g' H3 n
這經文談到兩種的憂愁,一種是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一種是世俗的憂愁,請大家注意「上帝的意思的憂愁是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這種真實的悔改,如同保羅所說的「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這就是新約所說的真實的憂愁。另外一處經文提摩太後書二章25節:「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這個悔改是來自於內心的悔改以明白真道,教導我們真實的悔改,合乎上帝心意的的悔改,因此保羅也談到這種悔改,是可以明白真道。
5 l- b* z6 ]" D1 X, O( K# I
2 L# j0 S' A0 Q: h
4 X" Z; f: \: x) V
1 ]* D% L: N) b 【不真實的悔改 - 是為世俗所憂愁表面的改變】
* w3 B3 Z! b5 C/ p; V3 a. h) G( `; f' @$ ]5 X
A' [$ O* D0 C! p1 J$ k* O
0 n C! T! l) p8 u' s5 K& G另外一種不真實、表面的悔改,新約提到這樣世俗的憂愁。在路加福音十八章18-23節:「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那人說: 『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耶穌看見他,就說: 『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 q* @# |4 ?- C
9 S0 e+ Y' J/ O
+ @, k+ R, {+ G+ [- j6 b
! p3 r7 }/ y( _1 p& p' u 這個官因為錢財多,聽到耶穌的吩咐,他心中憂愁,他的憂愁悔改是表面的,不是真實的,不是帶出生命的那種更新的悔改,所以耶穌說:「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 O! t6 ^; O$ D6 ~5 c9 V$ V3 t# b8 B) u# ?
, S G4 F& W {
9 f/ Q6 w8 v8 }: m! z" M另外馬太福音二十七章三節,談到猶大的例子,是非常可悲的一個結局,馬太福音二十七章1-3節:「到了早晨,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大家商議要治死耶穌,就把祂捆綁,解去,交給巡撫彼拉多。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5 S- g4 \7 \5 Z+ W7 e
* f8 H2 x6 D: ~/ [& F1 J' n " o7 _+ Y3 w+ T
9 D0 b! L. f3 y! a2 D2 @+ F 猶大的確知道他出賣耶穌是不對的,他覺得他有罪但他沒有悔改,請大家注意經文第三節:「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但是這個後悔沒有導出生命的改變,我們看到說他後悔怎麼呢?當他把這個錢還給祭司長,結果他吊死了。6 f6 l9 y* A, n+ q
" x o$ g& a6 v* @7 ]
% I$ ^4 P. F" _- a# D+ r, I+ H) L$ K- P$ A* ^) k; i
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七章所提到的,真實的悔改應該導致於生命的改變,但是猶大的悔改是導致於死亡。猶大的例子不是真實的悔改,所以這樣悔改的結局,是導致於他的死亡。所以我們必須對悔改有一個全面性的認識,讓我們在教導時,不只是談到外在的悔改,是深層生命的改變。7 W( [- U4 |- d8 Q$ p+ u1 ]2 Q
6 E4 R: D$ h8 X2 U
. h( \$ F8 R; o5 A$ o8 G2 y, k8 b3 @( H
y8 y% B0 \; q# u& e* k2 h
: Z1 e* J- S# [0 f2 _
( V7 V- @ h! q+ v! g 8 r- O: m8 f3 z
A [& r0 U* U% G& ~; h: y: f) A - t: D+ a9 }. M- F/ x! Y
# H9 f1 f4 y0 R3 Q/ n5 h7 u** 相關閱讀: 救恩論(贖罪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