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组织,在唐代由三纲(上座、寺主、维那)共同负责全寺事务。到了宋代,寺主改称住持,世俗又称住持为“方丈”。 & O# k6 Q5 t3 G) L1 U, O' E0 l5 t$ l) P
3 }! j( T( D. ]$ x. M
除住持外,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四大即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首座为全堂修行的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东为主位,西为宾位。本寺住持为主人,相当于东堂首座;辅助住持修行的称为西堂首座;分住后堂责任的称后堂首座,简称后堂;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负责禅堂或念佛堂事务的。 8 s" Z) p8 _# e4 l
- n) E* ?# r1 Y) D5 \: M m
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1、监院(库房负责人):综理全寺事务,掌管全寺经济。2、知客(各堂负责人):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3、僧值(纠察):管理僧众威仪。4、维那(禅堂负责人):掌管宗教仪式的法则。5、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管理大众饭食斋粥。6、寮元(云水堂负责人):管理一般云游来去的僧侣。7、衣钵(方丈室负责人):辅助住持照应庶务,调和人事。8、书记:职掌书翰文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