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冯元贞$ F4 }' _ h) M' Q( b1 W1 b
* o" I5 s8 n, q
士嘉堡的华裔老人冯元贞给51周报编辑部写来一封信,细述老两口及周围的老人移民后与子女同住的不愉快经历,字里行间尽见辛酸。
' m$ X$ v7 j) h$ p( t+ h4 X
- e/ L9 M' ]5 j& F加国 无忧 51.CA
+ H; `( g2 [. s5 g( M! O! F" N( u9 W8 T, X% ~8 n5 O
——————————————' H; F0 f0 ] K
" H& W0 R; P& O6 f& u4 p
论语中有这样一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当今老人,多能自食其力,所谓「养」,多指精神慰迹。然而当今有人不但这点都做不到,反而对老人索其钱财、劳其筋骨、伤其精神。使一部分随子女移民长住的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遵重,过着没有尊严的辛酸日子。
! e1 Z8 z6 M( H9 l# ]: c' O0 y% n2 t0 d" s1 P
我和老伴在国内退休多年,儿子和媳妇移民加拿大后生了孙子,经常写信催我们快点到加拿大帮忙带孙子。老实说,我们在国内生活的不错,也担心相见好同住难,真的跟儿子媳妇一起住恐怕会闹矛盾。但是对儿子和孙子的思念胜过一切,终于带着多年的积蓄来到加拿大。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相处还算融洽,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媳对我们老两口的态度越来越恶劣,经常颐指气使,命令我们干这干那,说话一点也不客气。我们想搞好关系,主动挑起话题,儿媳经常是爱理不理,还讽刺我们什么都不懂,儿子在家里完全没有地位,什么都是老婆说了算。儿子在国内时,事业发展本来颇为顺利,来加拿大后却一直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反而是媳妇找到一份主流公司的工作,在家里的地位更加超然,张口闭口「你们什么都不懂」、「不知以前怎么养大的儿子」,我们给孙子做点有营养的饭菜,她也不让孙子吃,说我们根本不懂营养学。 7 J7 V) d6 K% h5 u) c2 G. g3 i2 O$ y
k6 [. E4 {9 q$ V加国无忧
" h" `1 R3 c9 K: ^0 Y: w
8 \; s/ [% m, {$ O现在我们家里气氛极差,经常死气沉沉,完全享受不到天伦之乐,与我们来加拿大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不是舍不得孙子,我们早就回国了。4 n3 R4 j$ p! g+ D9 Q! M8 Q
/ q' v0 T: e& K4 L9 \5 a! b我们住在士嘉堡靠近太古广场的一个华裔聚居的居民区,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华裔老人带着孙子在附近公园玩耍。儿童们玩的时候老人们就在一起聊天,一聊之下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出现这种对老人不尊敬的情况,许多随儿子来加的老人,都有相同经历,过着辛酸的生活。多数遭受的是冷暴力、挑剔和责难:
4 ?* D$ S4 i% E) S1 ? b! O- _1 U7 ~9 p# }0 ?3 z( u) c3 k0 R! Q
4 s+ `: u/ z; b- Z# r1 S
一个湖北母亲一次帮儿子打扫了房间后,儿子怒斥她:「谁让你上楼的,白天没事你就在楼下干活。」这位母亲天天在楼下的地板上睡觉,儿子搂着媳妇的肩膀对母亲说:「我和你不是一家了,我和媳妇才是一家,你在这里吃的每一口饭,都有她半口。」有时回家看饭不可口,儿子转身领太太出去吃,留母亲在家流泪。
; e7 T, E+ m1 m7 L: F' W5 i9 ?/ ^
一对上海夫妇,儿媳妇生孩子时移民来加伺候,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儿媳对她们说:「你们在不在这里我们都一样。」经常指责、挑剔,嫌卫生做的不好要求重做。一次儿媳放花盆,婆婆说放这里吧,儿媳说:「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老人说:「我们已移民了,等加拿大的老人金和老人屋申请批准下来,我们就好了。」中国母亲要加拿大政府解救,悲哀。
7 X* [& | p* f. I; g& ^# ~/ ~7 N# }
1 T0 x/ T7 X! w0 d @4 D- [& _* O9 V
一位农民老人,含辛如苦把儿子培养成博士,儿子来加拿大并结婚,让父母来加拿大团聚,因父亲在外面捡了点东西,立马买了票让老人回国。
6 {% M+ e. `5 T- T: P, f& _9 f$ P* w3 r6 G$ d! Q6 d+ j/ G, B+ q
北京一对父母来加拿大看儿子,本想住半年,但婆婆与儿媳打的不能共处一室。儿媳不上班,白天老人不愿在家呆着,一月的大冷天气在外面流达着,等儿子下班再回家,最终只住了二个月就回家了。 / N ]4 g+ U& J
一位单身母亲,倾中国所有,跟儿子移民加拿大。五、六年的生活总结了一句话:「我不如一条狗。」一次去购物,儿媳要给孙子买两个个玩具,老人说别买了,家里有很多了,儿媳怒斥:「花您的钱吗,一边等着去。」 7 d% Q- ^2 O# C0 J+ z7 |* W
5 G& J7 p+ Q- ~! ]' ?5 c' C
3 r! ]& m; G1 E. U% X% S! B# o; k, s( n
这些老人之所以愿意这样委屈的生活,多数情况是儿子经济条件不太好,还需要她们看孩子、做饭,她们也愿意在有生之年多为儿子出点力。许多儿媳即使不把公婆当亲人,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角度,也应给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孝道是道德的底线,破了底线的人,也难成大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