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不信者也为基督作证0 c7 |- m+ T# O1 S& i3 P
- o* ?/ [4 O) V) o1 T1 O- S' Z 下星期日晚上,爱姆孙先生全家在会场坐定后,露茜侧向一方低声说道:“父亲,你想他真能证明怀疑家都承认基督是全部历史中之最重要的人物吗?”( v. b+ ^1 `$ m4 z M# }" s
- Z4 V6 u/ \( A “我不知道他怎样能够证明,”她的父亲皱着眉头答道,“因为他们若承认此点,他们就得做基督徒了。”
0 s( y6 q& C Y7 S+ ]+ P- {2 q/ s; h; c
乔治在旁插言道:“也许他是引证一些无名的作家吧。”
j" a8 Q- I c
, Q. L& t5 m; ?( z" t3 ? 爱姆孙想了一想说道:“似乎有理;乔治,我想你说得不错。”6 N. \' p2 ?: Y4 w' \
! m9 |" k' F5 n F
爱姆孙夫人发言道:“我看戴先生直到如今一向履行他的诺言──甚至超出我们从他言语中所生的期望之外。我相信他要用主要的及著名的怀疑家来证明他的论点。”9 W4 l( m8 O N. I
- G/ m W! c7 g1 Z) U( e4 ^8 r( j! e 她家中其余的人都很惊奇地望着她。露茜说道:“那么,妈妈,难道他已经把你的信仰改变了吗?”
& K7 ~# f5 N1 |+ r; M" E
/ C( N v3 ~# z+ F7 C& K: @4 O. i “没有,但是我不得不注意那些维护‘不信主义’的所谓坚不可破的支柱,已经一一被移开,以致剩下没有多少了。在我看来,怀疑者的房屋已在那里摇摇欲坠了。现在戴先生应许要用不信者的本身来完成这个工作。我很赞成他所用的方法。”
5 j( n, h6 }5 J2 W& s+ v, o' N* }
6 C+ q, M" y% h% ], v 向来是谦逊和安静的爱姆孙夫人,如今说出这番言语,使他们益觉惊奇了。“但是妈妈──”乔治开言道。
0 H# B" v1 v6 v% R# U6 U$ s, K9 z
1 }& [$ W* _' i) h& z# I “嘘!”露茜低声道:“戴先生来了。”
; |6 |7 _* `0 O$ l0 T: c( P
2 z5 N0 W. t9 R/ I 戴大卫望着那一班显然性急的听众,微笑发言道:“我很快活看见诸位又来赴会。前星期我提到我们现在虽不能反驳福音的著者,但是他们早已经受过严厉的反问,此种考验是自有世界以来其他作证者所从未经过的。”
4 j+ C1 |9 ]6 q4 M* U6 u! P1 k: C0 [
“那屡次三番考验并反驳他们的,不单是一班像犹太人那样狡猾的仇敌,像希腊人那样诡谲的辩论家,或像罗马人那样灵敏的法律家,而且更有刀、火、十架、鞭挞和死亡。世上的历史记载,只有福音是受过史学家及许多信仰者的痛苦的试验。”* Y* G3 ~# S& Z! k& f
( @8 h4 l) ^4 Y) T' C3 O/ f
“若是我们接受其他史学家的著作,而其真实性是未受过逼迫之烈火所试的,那么我们岂不应该更多信任已经受过如此试验的福音作家的著作吗?”
3 P/ `$ e+ I& H) Y( ^
4 z& C' F. V- \* Q; K' A! F. T; m “福音作家所论到的那一个人,必须是十分的非凡,方才能使这班著者显出这种前所未有的忠实。”
; L8 Y, L! f7 l9 ?' w: j+ N: o$ g1 {' `
“非但在福音著作者看来他是全部历史中之最惊人,最可爱和最有力量的人,就是现代的怀疑家也是如此──”
7 D# m2 V% y* ]! ?" X& X& ~
2 T; K4 ^3 P3 L “戴先生,”爱姆孙先生插言道:“你已经屡次作过同样的宣言,但至今还未举出什么证据。对于先生的诚意和真实,我们固然应表相当的敬意,但是先生至少也得给我们一些证据才对啊。”8 Z9 l9 Z4 B- m. g
$ S* A3 E+ Z% u9 f: i4 Q4 f
演讲者最先的几句的答词,竟被听众的掌声所掩蔽了。他们显然表示要他直接地回答此题。: k, P p% R% t- E+ l0 Q4 h
: U( l/ l1 K& o q' ^7 i g “好的,诸位现在就可以看见证据了。爱姆孙先生,我在此备有怀疑家的著作数本,可否请你上来为我们读几段?”. B- f3 L8 P7 R
9 u, a4 g" l+ M$ I/ H, H “愿意从命,”说着他就走到台上去了。" V, A2 `1 m7 M7 r/ G" { l
/ P" n7 r, ~. z3 f2 e- G" b
戴大卫将一本大书递在爱姆孙先生手中,向他说道:“请你将此书的作者的简历向听众述说一下吧。”
- r0 [! b- I; k8 h5 { @$ P; ?8 K7 b- ]5 L( x4 V2 N* x
爱姆孙先生将手中的书细看之后,便转向听众道:“此乃莱基氏(W.E.H.lecky)所著之《欧洲道德史》卷二。莱氏也是《欧洲唯理主义之兴起与影响》的作者。他于1903年去世,他是爱尔兰的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并且也是当时国中主要的不信者。他写了四部巨书,想要证明唯理主义乃是有理性之人所能遵从的唯一的指南。”' E0 X" O3 }& Z, b
( A: l2 e! ?; G- K, r
“那么你也承认莱基是当时的一位主要的不信者吧。”戴大卫问道。' `% J0 M1 a/ l
/ Y( W" q l! R% Q2 ^, Q “当然啦,”爱姆孙先生答道。% E6 u% n d: p8 Y
L7 y7 J0 K7 E7 y' w3 o5 l! |2 Y
“现在请你翻到书中的第八、九面,就念那有记号的几段吧。”戴大卫道。7 \% K( S) X" P2 z) Q- j D7 [
& W( m3 ^2 Z( ?2 K& l: m& `
爱姆孙先生的声音清楚响亮,所以他念的时候全场都听见的:
6 i1 y8 E. X' m# x# ~; n
& h1 I( |4 L" S! H& r2 N “至于优美的品格,还得留归基督教来贡献开世人之前。它经过了十八个世纪的光阴,一直以一种无以抗拒的力量感动人心;显明它自身能够影响一切的时代、国家、性质和情形;非但是道德最高的模范,也是实道德之最有力的刺激;而且已经作出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致我们确实可说他那短短三年的忙碌生活的记录,在革新及软化世人的工作上,其贡献尤大过于哲学家之一切的论文和道德家之一切的忠告。”
, _+ X$ J- F2 y+ @/ D: K8 `$ S
; x7 E" O+ n/ J4 H “谢谢你,爱姆孙先生,现在暂够了。”戴大卫等爱姆孙先生坐在毛医生身旁之后,就转向听众。从他们那里,显然有惊叹的声音发出来。
3 y) ?4 z* S4 |2 d2 j1 s
/ R/ a! r V1 A! Y6 A “啊,那是很厉害的一炮啊!露茜说道。爱姆孙夫人显出得意的样子,乔治却有一点困惑。戴大卫接着说道:
1 x0 L, q; \) c1 z, I) ]7 n/ J: E1 m. `
“这些话确实承认基督乃是全部历史的中心;非但如此,他那一生三年的光阴,其对于人类幸福的贡献,尤胜于世上所有道德家和哲学家之一切的生活和著作。这几句话,乃是出于一位著名怀疑家之口,是他用公正史学家的眼光,经过多年的考虑而写下来的。”
; W" y0 [, }3 U7 V6 {8 Q8 L# p! F3 k5 I/ E$ i( o
“这样的热心介绍,诸位很可以想像应是出于一个热心的信徒之口。但是我也与诸位一样,十分惊奇像这样的称赞和颂扬,竟出自一位著名怀疑家之口。然而事实却是如此,也不用我多加解释了。”5 w3 L3 H% n. E$ ?
* Q% z/ z4 [1 ]% m; N3 h
“倘若只有他一人在那里说这些颂扬的话语,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许多反对圣经者的一个例外,但是我现在再要把另一本书交给爱姆孙先生。请你翻读一下,再把这们作者是简历告知听众。”
9 y3 H2 P, C: F5 r6 i& f) u. m( V& H
爱姆孙先生将书接到手中,看了一二分钟这后,便转向听众说道:“这是英国人米尔(John Stuar Mill)所著的关于《自然、宗教之利益和各种学说》的论文。米尔是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比莱基氏先行去世数年。他所作的散文颇多,大半讨论人生哲学问题。他也是一位著名不信宗教的人。”2 _ ]( S ^+ \6 n; S" T
, S" C* m$ N& ?
“爱姆孙先生说得真是不错,现在请你把手中的书打开,为我们读第253至255面铅笔所划的地方,”戴大卫说道。
# k2 x( s0 N* s& B9 J- T' R
9 H% S$ D' n8 [ 爱姆孙先生读道:“若说四福音所显示的基督是不属历史的,或者说我们不知道基督在多少令人钦佩之事迹是由他的从者所加的,这都是无用的,……请问在他的门徒,或他们新得的同志之间,谁能发出那些耶稣所说的话语,或想像福音中可提出的生活和品性呢?当然不是加利利的渔夫;也当然不是圣保罗,他的品性和一般人是绝然不同的;更不是早期的基督教作家……”
7 m: e- e! Y5 Y1 W* N0 i) s! W3 T0 o. r/ B8 z7 D U4 {
“直到今日,我们──甚至连一个不信的人──除了努力去度基督所称许的生活之外,也不容易找得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将道德的准则由抽象面转为具体了。”9 H6 J8 ~& a) _
& Y5 I9 r* `) k 演讲者说道:“诸位请注意,这位怀疑家米尔先生特别指出,不信者除了去度基督所称许的生活之外,他没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可做了。这几乎是等于说怀疑者应该做基督徒!我是与他同感的。”: a7 K: S& e/ Z" L# v( T& D
% C/ |. \1 W, ^, Q5 {% Y# Q 爱姆孙先生插言道:“米尔从没有一点表白他信基督教,他这几句话是使我困惑不解的。”
( l6 ~9 a/ g3 d. o/ S
7 x, W; d# L" y. o 戴大卫答道:“我也觉得希奇。但是话已说了出来,虽然他那些怀疑的朋友规劝于他,他仍不肯在再版的时候删去他们所不赞成的几段,我今天不要在此解释一班不信者的矛盾,关于基督,他们已说了许多热烈欢迎的话,然而他们仍旧承认是不信者。”3 D! z) \2 M0 m1 O- {- `$ |$ q
7 t" W4 Y$ ?) p, S( { “我所要说明的,就是世上怀疑派的领袖,与基督教作对了多年之后,有时也带着热心信徒的精神与热诚,来赞扬基督和基督教。方才引证的两位虽都是著名的怀疑家,除了他们之外,称赞基督和基督教的不信者,其数还多得很呢。我现在要请比他们更著名的不信者来为我们作证。”6 [ q0 C- q# k, Q- M! d U. ~
3 U# s9 L1 z) y( a$ r% _- } 戴大卫再把一本书递给爱姆孙先生,随即说道:“请将作者的姓名告诉大家。”
% C4 P' {4 c& h, v+ _
) o$ B; d4 ]( u2 s 爱姆孙先生将书翻了几页,高声说道:“这是著名进化论、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所伯的科学研究记。”
, o/ E+ q% K% e8 u2 B1 ~# p" U. {3 m$ Y2 x* e$ p
“他可以算为基督徒吗?”戴大卫问道。
1 R! S4 o4 g) Q K4 p$ j) j! Z, C' t8 F+ w+ m, w3 R* j
“不,他一点都不喜欢圣经,”爱姆孙先生道。“他是出名的不信者。”
3 `" Q% o& k e2 y* t0 I
; X# u3 n& V8 L% M2 D1 ` m# ` 戴大卫道:“公元1831至1836年间,达尔文乘着‘猎犬号’环游世界各地,他报告所经过的地方,以新西兰为最黑暗。”
2 ?8 c" E/ W; S+ Y1 G7 C
( H/ ]7 Z% ~7 c" `; S6 n" w “他回国后,看见传道士和传教工作受着极猛烈的攻击,于是便作文讨论这个题目。现在我们要请爱姆孙先生读的第414、425及505各页,就是当时他的意见。”
! b4 x* J4 ~5 C" x7 n9 M7 r1 x, p7 B6 v& u' |4 `. k
爱姆孙先生翻到所提的页数而念道:“‘他们(反对传教士和传教工作的人)忘了,或者涉及记住那拜偶像的活祭制度,以及不顾妇孺的血战,都已经被废除了;欺诈、纵饮和淫乱,也因着基督教而大大减少了。旅行家若忘了这些事情,那么他确可以算是忘恩负义;因为万一他碰着所乘的船只,在一个无名的海岸之上遇难,他必要委虔心地祈求传教士的教训,已经传到此处了。’”4 r0 b$ E/ ^" W% R) U2 X
" X8 R. g3 X# X8 y “传教士的教训可以比作魔术师的棍棒。如今新西兰人也盖房屋,装窗框,种田地,甚至于也接树木了。”) u F9 w, T: Z+ A0 M9 q; v
3 g4 t" N, [2 s6 L: z" u0 O, s6 S “因为基督教之普及南部海域各地,结果,所造成的进步和改革,在历史记载上或许占有独特的地位。”: I/ J& Q1 N- E4 s) a% G
6 I: r! s9 T& ]: H “为什么一个自认不信的人,在宣称基督教传道工作终要失败之后,还肯作文章来拥护它呢?”戴大卫等爱姆孙先生读完归坐之后,这样问道。接着他又解释说: “因为从那确实的证据中,他亲眼看见他以前的见解是不对的,而且他也是诚实果断地肯自认他的错误。纽西兰地方的基督教会的工作,引起了达尔文的惊奇和称赞,其实,基督教传教机构在世界其他各地的影响,也是与此相同的。”
6 ?! D) G9 V/ W+ i: [2 t4 d6 B4 W/ U! d' z9 Q" ~9 `) ~% D2 R' ^* Q8 {; Z/ ]
“怀疑家既然大都不肯承认圣经是一部‘胜过人著的书’,试问他们为何没有给我们另一部书去代替它呢?大部分的不信者既然想人类是经过迈长时间中在那里进货──逐渐改善,为什么他们不出一部更好的书,借以证明此点呢?但是他们连尝试都没有尝试!”/ ~! v" D* H8 e1 K' y! v
- @ E, h# \6 r% Y) p5 J' Z, ~
“自赛尔萨斯时代直到今日,任何一个怀疑家或任何一类的怀疑者,连一个这样的尝试都没有。倒是一具不信者反而说出以下的几句评语:‘这是全世界最富有智慧的一本书;这是万书之书。在此书中,全人类都可以得着智力的教养和心灵的振奋。让我们来把它译成各种方言,带往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甚至牺牲本身的生命,要向他们指出一条更好的路径。’但是按我们已研究过及将要看见的凭据而论,怀疑家对于圣经已几乎是说出一番这样的话了。”8 |' n& \! Y0 j5 Z9 u0 D' G4 T4 {
: r" `' t* w5 R8 P$ ^, y “怀疑家现在有无数的印刷机和大学校,而且他们也有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有巨大的财富,无限的时间,及一切科学上的便利。世界由南极起直到北极,可以说是都已经过‘搜索 ’‘劫掠’,连最深的海洋已被测量过了;它的电报和无线电已把各国的知识迅速广泛传递,使人得以应用,它的书籍已把全世界过去的知识聚集起来,全都作了我们的‘仆人’了。”$ M! k6 g+ |( G+ @0 |8 J6 K. a
3 e7 Y: z2 j( O ^! o3 v9 b- E “用了显微镜,坩锅和望远镜,地下的岩石和天上的星宿,有许多秘密已被我们揭穿了。现代怀疑家比圣经著者多有了二千年的历史和经验,但是还没有尝试去给我们一本他们认为优于圣经的书。他们往往在成年后的头二十年,尽力攻击圣经,及至将近去世之前,又写上几篇富有思想的文章,来反驳他们以前的攻击,并热烈地称赞他们曾用多时竭力反对的那一部书。”
. \" k2 D2 u+ \, V, C1 M" i% f' r
) b1 Q! z$ q! g3 W: a! Q F “汤姆斯赫胥黎便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曾写了许多攻击圣经的文字,后来他看出要解决这个争点,非另寻一部更好的书籍不可,于是他就翻读古今巨著,以求达此目的。但是他最终未能寻得,最后还是吁请当局以圣经作为公立学校之最高教育的基础。”3 T; s$ w6 p% H1 x- j2 }
, |* i5 |3 n, o! M4 A- d# V% E
“我现在拿一本1870年12月份的现代评论(Contemporary Review)交给爱姆孙先生,内中有一篇赫胥黎的文章,请你把有记号的段读给我们听。”
, Z/ q: M7 J1 S( P2 V8 C ]* W; b* S: Q3 m' f1 ]
在场的听众都注意的听他念道:9 f+ \/ n4 P6 W' P
2 t1 Z" g+ V& O6 {# F% L9 @ “我一向是赞成世俗教育的,即所谓非宗教的教育;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不知道处此众说纷纭的时代,除用圣经之外,还有什么实际的方法,可以保持我们宗教的感觉──人类行为主要的根据。非基督教的道德家是缺少生气和色彩的……试把全部圣经拿来;将一般批评家所指摘的作一翻严格的删除……结果还剩下……巨量的道德之美和庄严。”) K: {+ x7 M! M2 b, a3 @0 O% h
: b# k# J/ B f( \* L3 K “戴大卫插言道:这里还有一本赫胥黎所著的书,名曰《科学与教育》,请爱姆孙先生读398面的一段。”- u5 P+ N! h. d
7 z1 t5 X7 b% T7 k! `5 P
爱姆孙把书接了过去,高声读道:“试问除了圣经之外,还有什么书能够如此感化儿童,使他们觉得在那广大的历史行列中每一人物,如同他们自己一样,不过是补充过去和未来两个无穷时代中的片刻,每人之得福或受诅,是在于他自己对于行善和恨恶的努力!”, ?+ m) J: h+ G: ?
9 m `$ C' s I5 |, w( j# ? 爱姆孙把书合了起来,面色十分严肃。
- D5 I6 f; R B! P: h& L+ c9 B
5 x J" D6 j% o/ W4 D' p) e “是的,为了圣经而与格莱斯登激烈争辩数年的,就是这位赫胥黎先生。在另外一本书中,《争辩问题的论文》,第39及40面,他表明方才我们引证的话,并不是他一时的意见,乃是一种既定的坚信。”戴大卫说着便把此书递与爱姆孙先生。他读道:
$ z# }" K- P! t- X8 g, ]0 s
" J+ ?/ d/ t7 `$ {9 v “圣经一向是穷困和被压迫者的宪章,截至现代,没有一国的宪法是像那为以色列人所立的宪法那样尊重人民的权利,并且它注重治理者的责任,也多过于他们的特权……国家的福利,毕竟信仰依仗人民的正直,这条基本真下在别处均没有这样坚实的规定……我相信人类还没有到--或许永远不会到--一个可以舍弃圣经的地步。”9 ?: w9 [! J7 g9 _0 P) y
0 \; h( A( q8 H7 q2 a) O 戴大卫道:“按这位著名的不信者赫胥黎看来,教育儿童,提倡道德,帮助贫乏和被压迫者,指导官吏和训练国民等之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圣经。”
6 `, |& M$ m u
* Z# z* y% o: l0 I, C* r+ w6 P* D “这些语句若出于一位著名牧师之口,诸位对于它们的热诚或许表示理解,但是它们乃是世界著名不信者的表白,那就令人惊讶了。不过这些人现在多已去世,而且经过了三五十年的发展,或者又改变了思想家的观点。所以下次我的讲题就是:现代怀疑家的口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