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奥巴马总统到现在还没有决定到底由谁来接替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职位,不过局面已经比较清楚了,在所有候选人当中,排名最靠前的无疑是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和现任联储副主席耶伦。
5 }& a- y0 ~) [ ^2 I( ]" H X% _% v7 i1 z6 s/ X7 E# {! G! q
耶伦拥有一些众议员和许多普通民主党人的支持,而萨默斯则是白宫经济学家和华尔街一力看好的人选。前财政部长,目前任Evercore Partners执行董事长的阿尔特曼(Roger Altman)就宣称,萨默斯是“久经沙场”的,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国际危机当中,完全能够胜任优秀救火队员的角色。
8 Z4 ?" k6 Q+ V3 p2 c* l/ ?1 _0 t7 t# Q. d$ q9 w
“……萨默斯在克林顿政府任财政部长时,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墨西哥债务危机,在这两次危机期间,他都扮演了关键角色。晚些时候,2009年,他又在信贷危机期间为奥巴马政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k9 C/ X- s& A9 H! ^% o' E4 r
6 Y. G' ^( V# v) H+ W 且不说以萨默斯和华尔街过于密切的关系,他担任联储主席是否合适的问题,单单他在1990年代晚期放松银行业和衍生产品管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在哈佛校长任内灾难性的失败,这两点就足够让人质疑——他真的是像其支持者所宣称的那样“拯救世界”了吗?或者,他的行为只是为更糟糕的前景铺平了道路?" G" \3 L/ t- I, Z) T4 `
1 ~2 ]3 q- @6 L
萨默斯之所以会建立起一个危机处理能手的名声,1999年2月是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将他、鲁宾和时任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推许为“拯救世界委员会”。
( U) N2 Z& `% A0 N4 A
% ~0 u$ n4 p! g7 X" b 我不久前专门重新拜读了这篇著名的报道。现在看来,拉莫(Joshua Cooper Ramo)笔下的文章完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赤裸裸的吹捧,充满了克林顿时代晚期那种短视的必胜信念。比如说下面这一段:
1 B+ D4 `/ f3 Z4 q# b1 ?3 l
4 L- R: V$ _ o/ _4 b& T “深夜还要通电话,会议如马拉松一样漫长,随便拿面包圈、橙汁和蛋饼填着肚子,这三个人——鲁宾、格林斯潘和萨默斯——正在努力阻止一场经济恐慌灾难的蔓延。% H5 C( T: A5 k: W% k7 H' ~
2 v4 x( \, A6 Z" Z- ~, K 让他们得以团结在一起的,是思考的激情,是对新经济秩序无法遏止的好奇,他们面对着这一切,简直就像是爱丽丝走进了奇妙的世界。”
$ S5 o, v5 \& y3 v; ^1 D; t
8 `' \" {5 a" [ O/ K 我当然还可以继续引述下去,尤其是鲁宾评价格林斯潘的那部分内容,他说“和格林斯潘共事的美妙之处,既在于他令人佩服的强大脑力,也在于他可爱的灵魂”……可是,算了吧。) u9 x- }7 F1 a
4 u5 M# w) [1 e9 X5 M# p 在回忆录《动荡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当中,格林斯潘称自己这三个人是“经济散兵坑中的战友”,在四年多的时间当中,他们每周都要举行漫长的早餐会议。
, B" ^, v- |, C. w6 f2 Y
( k. W, p+ B6 Q) F- Y 这些战友们在1990年代中期和后期从墨西哥跑到泰国,再跑到俄罗斯,一路救援一路救火,挽救全球经济免于重大灾难。
; t) r: Y, h4 Q$ W
( }7 Q5 p* B# _( Y9 \, S4 X1 I8 ` 不过说起来,委员会影响最深远的作为或许还是救援长期资产管理公司,而他们的做法最终是为华尔街留下了一笔叫做“道德风险”的遗产。7 }3 \% B7 l$ ^; _
7 n: X, c0 V7 }8 o% { x 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是由所罗门兄弟的交易商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创建的,旗下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斯(Myron Scholes)。可是,十五年前,即1998年8月,当全球市场因为俄罗斯货币危机的影响而遇到麻烦时,由于他们正以高达55比1的杠杆比率将重注押在了高风险资产上,遂一夜间损失惨重,数以亿计。
; g7 B/ {1 M4 L3 P8 {, ?# H* {3 P! K( i3 _/ f+ N: w. Q" I
这使得几乎所有华尔街大银行都陷入了恐慌。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欠他们28亿美元,《华尔街日报》将这形象地比喻为“全球性保证金追加通知”。7 i; W; E" F& G0 `
" x- t! H5 d/ F
由于担心问题会蔓延开来,纽约联储遂决定推动华尔街大公司凑出了35亿美元救援计划,提供给长期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措施结束了危机,当年秋季,在一波互联网IPO的推动下,股市开始起飞。
# P8 g# e+ T+ e- ~9 j$ D+ o% ~6 r+ E( L9 d8 k
拯救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切都是由纽约联储直接处理的。可是,这却正是格林斯潘、鲁宾和萨默斯所有行动的最高潮——有麻烦就先救援,质疑是以后的事情。问题在于,我们尽管解决了短期的恐慌,却付出了巨大的长期代价。& b3 @# Z* J6 ?
" X: z( P; i- {% B “如果当初允许长期资产管理公司自然倒闭,或许大家就能够记住一条教训:风险和回报是同一硬币的不同两面。”里萨兹(Barry Ritholtz)在所著的《救援国度》(Bailout Nation)当中感叹道,“遗憾的是,大银行和券商公司的交易者和风险管理者们却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未能学会这一简单而古老的道理……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正是2008年大规模信贷危机的滥觞。”
' [7 w: F; }$ e1 O( q: p- L2 [
( q0 o+ K X, N 即便是当时负责监管整个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援救行动的纽约联储行长麦克多诺(William McDonough),晚些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联储的干涉,哪怕是非常有限的,都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大而不倒的理念,进而使得道德风险大大增加。”
7 u" e3 Z& g' S$ n0 K, e( l! F& K; q7 a6 r" x _4 O* `) |
格林斯潘自己则在议会听证会上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是,(系统性崩溃的)可能性当时大大低于50%,但依然不小,足够让我们感到忧虑……”
% h# ]+ X2 L$ e$ l; F% V& W' U3 G8 B8 o, N8 a' W
在为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危机盖棺论定的著作《营救华尔街》(When Genius Failed)当中,罗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写道:# g1 Z# @. B3 G0 j& d
" h% n; z: g8 }* f4 v, V) j. Q
“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的故事,可能会倾向于认为联储干预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长期资产管理公司事件其实是一个最新的案例,政府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等机构已经对私营部门的投机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营救……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危机涉及到的资金数额确实巨大,可是,从整个华尔街的层面看来,这根本不足以造成重大的灾难……
l6 ?2 r# n$ Z0 t6 C/ U, w
3 L8 f5 R. u" D 事后看来,尽管考虑到1998年9月人心惶惶的气氛,联储进行干涉的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终究是非常遗憾地挥霍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为市场开出他们所必需的纪律处方的机会。”
) t& I; N6 A( b9 x# ?3 R; r" z9 Z7 [
贝尔斯登的凯恩(James Cayne)和雷曼兄弟的富尔德(Richard Fuld)显然是没有收到这个处方,因为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救援计划达成的时候,他们正双双坐在纽约联储的会议室里,于是十年之后,他们自己的公司灰飞烟灭了。对了,科尔津(Jon Corzine)和赛恩(John Thain)当时也在场。- v7 t+ Y1 L, m N$ d7 T
. }, a# J* w2 O4 J! H% a' B
当然,后见之明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在尘埃落定的十五年后做出评判,总比在一团乱麻的当时要容易得多。* I% K6 F0 q! y
# f# D0 a+ {1 O6 T* \ l3 X: t2 F! R 可是,如果有人想要去当联储主席,他或者她总该好好解释一下自己从过去学到了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不会重复错误。(子衿)
3 B4 ~+ K1 ]$ B/ c7 ]) b( a/ ^* b2 C l4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