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滕运成金甲文书法018-- 观潮赋七绝诗一首(金甲文)
/ O2 o4 i: K7 ^
P w9 g% _. T 钱塘江观潮 文 / 独自游游荡荡
9 d( D: `6 |" `% j观钱塘江最好的地方是在海宁。- r. i# `/ d$ S8 K; p
7 A; k2 Z O3 \6 Q4 W* U: {" h- b
钱塘江,又称“怒潮”。由于天体引力和钱塘江特殊的河口地势,形成了这一潮汐景致。南宋诗人周密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观潮的风气从东晋就有。著名画家顾恺之曾写过一篇《观潮赋》。唐宋以来,观潮之风更盛,许多文人写下了观潮的名篇。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千古名句。" @8 c7 l2 _. ^4 Y3 P. U1 u+ ?
6 Q; W! `7 G3 Q# Y3 k
从宋朝开始,人们以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观潮胜地。因这里江面仅四、五公里宽,潮头至此,不但最盛,而且潮头齐列一线,旁边筑有镇海塔,一向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称。潮头高达三、五米,潮差八、九米。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汛最大,旧称潮神生日。
* D: y3 ^, k2 X. S# g4 r l1 H% D
4 x5 ]7 L2 x! T* h 传说,钱塘潮原来并无潮头,也无声响。这天,有巨人挑一担盐过江。至江边,放下担子歇脚,没想到竟打起了瞌睡。正巧碰上东海老龙王出来巡江,潮水拥着龙王,慢慢涨了起来,一直涨到岸上。巨人的盐都融化了。巨人醒来后,不见了盐,却闻到江水里的咸味,不由得怒从心起,举起扁担就打海水,直打得东海老龙王连连磕头求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巨人,并保证以后涨潮时,一定连喊带叫,免得巨人误事。巨人把扁担往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时,得从这里叫起!”龙王连声答应。巨人当年坐过的那个地方,即是海宁的盐官。+ ?* S) ?# [+ F0 b, o: ?
+ |: b# y( p5 h' j$ D0 p
这个传说真是荒诞、离奇。我摘录下来并不是验证读者忍耐力的强度。且不说巨人和潮神之间有何关系?就象我国其它地方的一样,散漫、驳杂,没有体系,各自为战。从这我联想到我们的民族性格,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互相不融合。) z# `3 J+ m) y, V; H3 u% B
, h5 v) H' B$ p% w" g6 V+ e. G 潮渐渐逼近。远方的潮头象是一条银线,潮头越来越近,象百万只雪狮张牙舞爪,万头攒动,原来隐隐的隆隆声已成千军呐喊、金鼓齐鸣了。这潮头如雷霆万钧,毫不迟疑地向前,俨然成了一条雄壮的激流,驰骋着,奔腾着。这奔腾向前的怒潮,不就象生命,在闪光的年代它奔流着,在暗淡的岁月它流淌着。它带着一股倔劲,一路呼啸,一路呐喊,与滩石搏斗,向暗礁撞击,始终义无返顾地奔向遥远的前方。人要振奋,要自己活出意义来,真的。追慕“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境界。
3 W" P* _; L4 ]1 j" k6 {0 T# O/ f9 `7 n! K1 E' t
观海潮,也是观人潮,大家一起看这惊心动魄的场景。通过观潮,也使自己心胸开阔。
U9 {, K! h) V( K: A5 L& L B5 F5 y* ?4 _
在大铁牛上照像。见**总理的题词,“西风挡不住,海宁涌潮来”,颇有政治意味,值得玩味。
5 _9 J @; K& i/ G' h
1 L$ H5 M7 Q3 m观潮,人生不就象潮。1 \7 \; F8 D* t0 z5 q+ |. L7 \9 D
4 ^- F3 b2 J1 W) c. S2 G1 D, s观潮即观人生。" w/ G/ ^+ ^/ R" Q2 s2 a& T7 n
. T. _+ \, z& |
有些人又是在跟潮流。8 o! s2 S& H- `/ W% h) n
@) O% z. ^$ q
想现代是什么潮流?( J4 W2 Q. h; N- {# ]( k# r* l; Y( b
5 x& b' y+ x- \
1997,9.18农历八月十七日 |
-
滕运成金甲文书法 018-- 观潮赋七绝诗一首(金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