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47)  鸡蛋( 0)
|
w4 W& J; m0 d [: D
# }/ ~8 c! r8 x' @) U 不知道大家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的孩子书写比其他的出色?为什么有的孩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比其他的孩子强?为什么有些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为什么有些孩子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优于其他的孩子?除了家庭教育以及相应的技巧训练以外,还有什么也能触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后来学习了多元智能以及更多的教育理论以后,明白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可是这样的智能都是天生的吗?可以后天训练养成吗?我还是有些困惑找不到解答,最近读了《蒙台梭利方法》,才在从中找到一个很关键的词汇:“感觉训练”。8 q: d+ o$ n' s) a2 D
; d# r5 l) v# S" S 例如一个厨师的知识可能是从课本上学来的,她可以从书本当中知道菜肴的准确配方和烹调时间,也能够进行这一系列的操作,但是当要根据菜肴的气味准确的决定合适的烹调时间,或者用眼睛或是根据味道来决定加什么调味品时,如果她没有进行足够的感觉训练,就一定会犯错误。她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获得这种能力。烹调实践其实是一种滞后的感觉训练—往往很难再获得正确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好厨师。+ }. N G. P1 k K. L
3 _" K& v4 \+ @* { w
医生也是如此。一个医科大学生,从理论上学习了脉搏的特点,怀着最好的愿望坐在病人床边想诊出脉象,但是如果他的手指不知道怎样感觉出脉象,那么他的学习也是枉然。他必须具有对不同感觉刺激的分辨能力,才可能成为医生。
! r" V. ~' g) r, X8 h
0 ~4 @! i# B ] 很多掺假的食品之所以能够骗人,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感觉不够灵敏。欺骗性工业存在的基础就是公众缺乏感觉训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买东西的人寄托于商人的诚实,公司的信誉或者包装的商标,这是因为买主缺乏直接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智力也会变得无用。所谓实践经验几乎就等于感觉训练。
( w& q$ g8 k2 U7 k+ O; w$ C
$ A, {2 E8 q( J) f 一般地说,我们的教育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双重目的。从生物学声讲,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从社会学上看,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就后一目的而论,技术教育就应有其相应的地位,因为它能够教育人体利用环境。从这些观点来看,感觉训练都很重要,感觉器官比高级智力活动发展得早,3至7岁的这段生命时期包括了身体的加速发展时期,是与智力相关的感觉器官活动的形成期。
5 n# l/ |/ f; i. L# k
( v# A r( L: ]* d S2 u6 a 我们一定不能够把感觉训练与通过感觉从周围环境可能获取具体概念相混淆。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练习改善对不同刺激的感觉能力,这种训练直接为智力做准备,完善感觉器官的神经发射和联络通道。. X/ i! H% o5 E/ h
0 O* z3 h# C( ]/ P: b. k7 J0 F
感觉训练对成年人来说,往往比较困难。如果我们想通过训练使某种感觉充分发展,那么就应该在这种感觉的形成期及采用相应的方法开始训练。感觉训练应从婴儿期开始系统进行,并在进入社会生活前的整个时期坚持不懈。
' {; u: \8 n5 c( V
3 n+ \( ]$ }; k% w8 C6 F& E7 @9 r 《蒙台梭利方法》中介绍了一些感觉训练的方法和具体的教具设计。其中色觉训练的教具是用毛线缠绕木块来制作。根据她所提供的理念,我自己做了一套色彩卡,这个办法更容易制作,比找同色系的毛线容易多了,所以拿来与大家分享。而且已经在我们家Alex身上训练过了,效果还不错。三岁的孩子对颜色有了认识,但是深浅之分还是要靠训练达成,尤其是对色彩的灵敏度。
! G/ W) ~: ? _- z
3 U8 y' V- p0 T 首先准备硬一些的白色卡纸,裁成你所需要的整齐的规格。还要准备广告颜料,红橙黄蓝绿紫黑白棕色各一样,当然你也可以买红黄蓝三原色自己调。然后在卡纸上涂颜色,每种颜色有7-9种不同的深浅度。(这个是根据米勒的神奇数字7+/-2的教育理论做出的决定。)
& C; E4 d. h# w: m9 g6 B( X' d* Y
- R& V @9 s' L ?' W, J 当这些色卡的颜色干透以后,最后用大张的封口胶再贴上一层,一是为了保护颜色不掉,二是这些颜料都有铅,封上以后可以避免宝宝的手指直接触碰到这些颜料。
( f& N8 X( c/ j1 ^9 L; L! M" O: ]: {3 m! Y% N
我用这套卡片训练Alex半年多,几乎每天都拿出来玩一次,感觉他对色彩的认识和对深浅的认识每天都有进步。开始的时候要求他找到同色系的卡片(三种颜色),然后再按照深浅度排列。两个星期以后增加到5种颜色,5个星期以后,Alex可以对红橙黄蓝绿紫灰这些颜色有了快速的分类认识,而且能够按照颜色的深浅度逐一摆放。以后我们再偶尔拿出这套色彩卡片玩的时候,Alex都不用帮助并快速地给色彩分类和摆放,我想这个早期训练对于他现在学习绘画和做手工做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0 e* w5 ?. n* V! N9 _
. K& h; U; i) v; p7 z
此外还有触觉嗅觉训练,声音和音乐的训练,视觉和立体的训练等等,这些都要靠我们善于发现并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虽然说3--7岁是形成期,但是训练不要因年龄大小而放弃而更应该坚持不懈。
) u9 v/ [7 q' B3 p% Y- t" g- v/ r
$ B( s9 u5 P" t, I! v/ H$ I) U& j 《蒙台梭利方法》里面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与感觉训练密切相关的是美育和德育。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美的源泉,对于具有粗劣感觉的人来说世界是狭窄而乏味的,他们对这些美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美在于协调而不是冲突,但协调必须精确,如果我们要鉴别协调,就必须有精确的感觉。丰富感觉和发展对不同刺激的鉴别能力,也就是提高了感觉能力,增加了娱乐感受,享受自然和谐的美。3 {% `; ]* {4 ~4 Y& n
( C' \3 L5 x$ v) M: r' A( i
: q7 K. N& F& P& I& Y
补充内容 (2014-2-24 08:47):
+ ?" D N' @6 A+ O$ b, n请斑竹把这个贴删了吧。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