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624)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北上太子 于 2014-4-21 07:33 编辑 : z2 x1 V' e3 y5 g: p
7 ^7 m- l2 ]/ z2 Y p3 k4 f* T$ l
; _$ y5 D) Q% r9 v( L
' u" y: [( W- {: ?1 a" j
- v, e: o+ j' o6 g, e
半夜深巷琵琶
7 v" O- d8 F+ {$ H' Y c0 @+ _5 |) k7 a* M
- l I. v o b7 Y
作者:谢冕主编 文章来源:网络 3 @% z- B4 E, U$ m: T+ J3 l6 I
9 o/ l, g$ C+ m, C4 q+ c" b T3 |" V8 u3 U7 D: V1 u
7 y+ Y/ j3 C$ x; J$ a( I9 ]( t* x- Y% W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 E0 z( E7 G3 t
是谁的悲思,
& Z2 P3 W& x7 E2 I- S% [ 是谁的手指,
3 X o1 k3 C U) [4 | 象一阵凄风,象一阵惨雨,象一阵落花,
~- W7 a( _+ _1 j# A 在这夜深深时,
) g! l( T6 {% c" o( H 在这睡昏昏时,1 K% k( @) a* s& c' O0 l
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微,/ N' f8 {9 W! d4 c2 o! ]' _$ K
和着这深夜,荒街,
: ^5 |+ H7 j8 j3 [0 l9 v 柳梢头有残月挂," r/ ]. m5 k b
啊,半轮的残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1 A; I* J6 T! ?( S- } 头戴一顶开花帽,
2 @$ w7 W6 W$ V$ P1 J- H 身上带着铁链条, l# q' n2 s' k( `) U2 t4 t( K* q: u; T
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
, P8 R! w% k2 o 完了,他说,吹糊你的灯,
* b$ E1 t' m6 L% a8 g 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 ?8 t! J! J& V$ ~) v9 h
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 - D0 f8 k1 A( J7 O
①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0日《晨报副刊·诗镌》第8期,署名志摩。
, B- f3 B6 [7 p# q7 Q, f! B7 @) _1 e6 w- u8 T+ \% n; c
徐志摩的诗歌常有一起句就紧紧抓住读者的力量。本诗第一句以“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造成触目惊心的效果,立刻将琵琶声和抒情主人公同时凸现出来。“又”说明这不是第一回,增强了这种“惊醒”的效果。这深夜里的琵琶声表达的是“凄风”、“惨雨”、“落花”般的“悲思”。它出现的时间是“夜深深时”、“睡昏昏时”,空间是“荒街”、“柳梢”、“残月”。在这荒凉沉寂的时空之间骤然响起的凄苦之声,风格哀婉精美,它奠定了全诗抒写爱情悲剧的基调。“是谁的悲思,/是谁的手指,”这样紧促的询问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翻涌的波澜。琵琶声在构思上既是比,又是兴。它直接引发了诗人心中久郁的痛苦,为后半部分抒发诗人的内心感慨作了必要的准备。全诗一到九行都是铺垫,从第十行开始由对琵琶声的描写形容转入内心悲思的抒发,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也是琵琶声抒情意蕴的直接升华。
: d: s- Q: L6 S" A- N- z/ P/ Z 在诗的后半部,诗人内心感慨的抒发,是通过“他”的形象及与“他”有关的一系列意象来表达。他共出现三次,第一、二次紧紧粘连:“啊,半轮的残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头戴一顶开花帽,/身上带着铁链条,/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这两个“他”既可指抒情主人公心中“破碎的希望”,是无形无影情感的形象化表现,是一种比喻;又可指怀着这“破碎的希望”的抒情主人公自身,是一个人。“他”由“半轮”“残月”的比喻导引入诗,其抒情意蕴又通过肖像和行动的详细描写来表达。囚徒般落魄的面貌、绝不妥协的挣扎跳动以及跃出常态的疯笑构成一个多层面的悲剧形象,充分体现出诗人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受尽磨难、深感绝望又仍要苦苦挣扎的痛苦心情。这种疯狂而惨痛形象的出现,使本诗在审美风格上突破并发展了传统琵琶声哀而不伤、精美怨婉的基调。全诗在这里形成一个情感高潮。伴随第三个“他”而出现的人物有“你”和“她”。徐志摩是个“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个性主义者,诗句中的“她”既指与诗人深深相恋而又不可望及的女子,又指与爱人相关的幸福、理想等人生希望,既是实指又是象征。自由的爱情总难为现实所容,“吹糊你的灯”也就熄灭了希望之光、生命之火。爱人甜美的亲吻却隔着标志生死界限的坟墓,“坟墓”与“亲吻”这情感色彩强烈反差的事物构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将爱情、希望与其追寻者统一于寂灭,写尽了诗人对爱的热切渴望,更写尽了诗人受尽磨难之后的凄苦、绝望。这里,“他”和“你”实际上是同一的,抒情主人公分身为一个旁观的“他”对一个当局的“你”发出如此残酷而又绝望的告示,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深深无奈。诗的末尾部分以“灯”、“坟墓”、“她”、“亲吻”构成凄艳诡秘的氛围。这种气氛,我们常可从李贺诗歌中感受到。8 e7 q. f/ o1 }+ E7 V
诗人在深夜一阵悲凄的琵琶声中,把落魄困扰又“发疯似地”“跳”着、“笑”着的“他”置于有“柳梢”、“残月”的“荒街”,继而又示之以“吹糊”的“灯”和“在坟墓的那一边”“等你去亲吻”的“她”,造成一种凄迷顽艳的独特意境。其丰富的内涵使得全诗既疑炼精致又丰润舒阔,充分传达出诗人不惜一切、热烈追求爱情又倍受苦难的惨痛心情。- U9 y5 ^7 ~ D; K) ]) n* v
极富音乐美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各诗行根据情感的变化精心调配音韵节奏。“是谁的悲思,/是谁的手指”的急切寻问和“象一阵凄风,/象一阵惨雨,/象一阵落花”的比喻排比,句型短小,音调急促清脆,如一批雨珠紧落玉盘,与作者初闻琵琶、骤生感触的情境正相谐和。而后的“夜深深”、“睡昏昏”以eng、un沉稳浑然的音调叠韵,为琵琶声设置了一个深厚、昏沉、寂静的背景,如一个宽厚的灰色帷幕,与前台跳跃的音调共成一个立体的世界。接着,“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微”,这稍长的句式,因多个入声字连用,其声虽又如一阵急雨,但已不再有珠圆玉润的亮色,显得阴暗惨促,正合作者深受触动、万绪将起的紊乱心境。临末,“疯了似的跳,疲了似的笑”,以入声“jào”押韵,音调促仄尖刺,正与诗中作疯狂挣扎的绝望形象一致。最后三声“等你去亲吻”的复沓,如声嘶力竭的哭喊,一声高过一声,撕人肺腑。全诗长短诗行有规律地间隔着,长句每行六个节拍,短句每行三个或四个拍,整齐且富有变化。短句诗行押韵,并多次换韵。全诗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悦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悲切而并不沉寂,与本诗既凄迷又顽艳的抒情风格相一致,达到了心曲与琴曲的统一,也使诗歌获得了形式上的美感。, {: v- |$ Z" ~2 q' L! I8 Y& {
(李 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