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624)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北上太子 于 2014-11-16 08:50 编辑
+ P$ ?# _. M% e% P/ O
" q! s7 y: g3 N; M 6 r8 M; D/ o f/ |
爱# H, K( l5 v2 I% T+ V3 P
张爱玲
: T3 m8 x( ^; h' f( R" K0 x
$ E/ u) o* m8 {- ]+ ~3 Z& s1 G! x
这是真的。
% B& R5 a* ^5 R" F( _ 这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的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你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门后,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的不远,站定了,轻轻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 R5 s" y2 ~5 \就这样就完了。
3 K: y' I' {' b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的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2 ?9 V; Q( F/ p+ ] B3 T. o( n* e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3 w0 ^( S6 U" n
+ v; N& ]! U1 n- V% {$ j
* X3 j1 q4 P3 A# i, J- E( J1 T' a5 F- V6 z# w
* S6 t% V$ v: z
3 Y0 l2 H$ M+ M: {. Q% s 真爱如水
. j" }9 _5 W1 m- [1 O# D
9 ~1 g5 K7 u7 n) R
/ p- c/ ~9 o/ `) c+ d6 s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U4 I( Q2 b8 h
仇舒
& e: E) N. E9 f4 Q- x- I8 E) n% a% W$ m- J% T2 p. Q ^
; b. X# R0 l) Z3 w' I7 [
诗文赏析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人性中存着一种怎样的性情与看法,便会流在笔下娓娓道来的风景中。 语随心成,意溢于言外,其动情也何其深挚,其守情也何其专注,其行为也何其淡然。追忆年轻时黄昏一刻的月白衫的姑娘,爱意弥漫,纯如月,绵如水。其景外之意境,便是如此吧。 张爱玲的心性一定像沉静的湖水,幽冷而又深情。因为聪明,所以冷眼旁观,洞悉人事之后,发现所遇所求之物都只在一派安详的等待之中。因为是性情中人,所以追求过、错过,便真的久久不能忘怀,一辈子惦念与珍藏。 她是一个敏感的作家,在她心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她的追求与想法是理想化的,纤尘不染的惟美。可世事这样无奈,例如家道没落,亲情疏远,例如胡兰成,例如可遇不可及的所爱之物。可是理想与追求不变,如明月只有唯美、单纯甚至还有一些凄婉,引人牵肠挂肚。反映在笔下于是也同样的唯美、单纯、凄婉。 “噢,你也在这里吗?”
6 w5 J o3 \( f
0 P6 f# w6 v% S9 B' j5 ` 这是在一片广袤的空间里,一大段悠长的时间里,一位身心纯净的姑娘,穿月白衣服,在一个傍晚,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傍晚,与一个一生等待的人说过的惟一一句话。之后家道衰落也好,身陷泥淖也好,黄花已逝、青春不再也好,这一刻回想一生长伴,充满着平静与柔情,于是一生足矣。 我想月白衫的姑娘在纷扰尘世中的纯情与安宁就是作者一世的追求与认可吧。大概太爱她了,本该她经受而且已经经受的磨难就没有写全,一笔带过。 于是文中就只有一袭月白的衣服,一抹黄昏的淡月,一句轻轻的问候“噢,你也在这里” ,就这一句足够了。“你也在这里”两人从未说过一句话,见面的第一句也是惟一一句话就是这个,却胜过千言万语。仿佛是意料之中,仿佛是先前就已约好,那样自然、平淡。这自然里包含着多少眼角眉梢的故事,多少心有灵犀的情愫;这平淡里又包含着多少辗转难眠的想念,多少地久天长的牵挂。 这便是一生的追求———《爱》,便是冷静的安详的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果真遇到过经历过,便又是一生纯纯的久久的挂念与回味。那样理智、宁静、纯情,没有花鸟缠绵,没有海枯石烂,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朝朝暮暮,却有地久天长,平平淡淡。 这世间有许多动地惊天的大事,也有不少度日如年的际遇。5 d% o# r( u/ \
& O; o# [+ k; r. e
但是心中长存的那一股真爱,却犹如涓涓的溪水,淡淡的月华,不愠不火,如影相随,绵绵不断。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 噢,你也在这里吗?”(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彭建德 & P2 d7 |+ j9 P6 @
) q l4 C1 f, \& U- _* V" @- e: k8 S
# o7 ~& `# z. e. P8 @( n/ U! T" v' D/ ~
5 J+ N( n7 F- j- g- R" b
( J, K v3 S8 M$ M2 H- O2 ]; a& K' ]
7 R5 E: l8 c) r9 V
# p2 V8 ^1 A, Q5 u2 y5 x& S8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