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前,位于渥太华市中心、有百年历史的“贵族学校”———阿什伯利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尽管辩论会入场券价格不菲,但辩论会场麦克来伦会堂还是挤进了近300名听众。此次活动由《渥太华公民报》赞助,加拿大议会电视台进行了全程实况录像。
& u* a2 i5 [; h& d) w( f
% I+ a( m+ E) Z7 x3 l$ ^ 民众高度关注# |) E: p. O2 ^+ c* L' R
2 _6 v. s2 g0 d& i9 e. m
一场辩论会获得如此关注,原因很明显:首先,辩题是加拿大人乃至所有西方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崛起是否意味着西方衰落?其次,主持人和正反双方辩手,可谓各有来头,实力不俗。加拿大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该公司驻上海首席记者杰尔曼专程受邀回国担任辩论客座主持。正反双方各有三名选手,其中加绿党领袖梅伊、著名国际法律师库布里克和新民主党议员于连担任正方辩手;反方辩手为加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蒂、加中议会协会创始主席、参议员奥斯丁和渥太华华文报纸《中华导报》社长叶青。
5 Z. Z ^" R! \: F+ P8 z& g
9 f, ~, D& W" S$ B 晚上6点30分,辩论会正式开始。辩论形式与往常有所不同,上半场,正反双方每名选手各有9分钟陈述己方观点,然后接受听众提问;下半场,每名选手还有90秒补充自己所阐述的观点,之后再接受提问。双方选手交叉发言,下半场发言顺序与上半场正好相反。在选手发言前,现场听众先就同意或反对辩题进行一次匿名投票;辩论结束后,再次投票。 % C; j! ]) @# y; j9 ^4 O( O5 M& ]
2 o& X, G; e P3 u/ k1 m7 ^ w
纵观整个辩论过程,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 H/ e7 k( _) M) ]+ C
6 f& K, Q' X8 b6 l$ ?/ |4 }* V
中加发展是“零和游戏”?
1 `; w- g; H0 l9 i) f- |
" t: ?% l4 Y. k% S+ i* N, ` 加绿党领袖梅伊主要对中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可能殃及西方表示担忧。库布里克律师一再强调中国固定人民币汇率有损自由贸易,将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议员于连更是罗列“十大理由”,力图证明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并非“福音”。但总体来看,正方三位辩手论据稍嫌苍白,部分论述模棱两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 l( v3 j" o$ d9 N
) r: l$ z+ j8 f7 o' }$ S 有意思的是,梅伊和于连在谈到环境、能源问题时,似乎忘记了自己身为“正方”辩手的身份,均提到中国政府目前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并承诺支持《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指出“中国的政策倒很可能为我们提供不少经验”。 $ w5 q0 `. g3 M% P* r9 p/ q4 s/ ^
% H. p6 g" u# k( j1 g; N 反方三名辩手针对正方的种种论点,据理力争,强调中国是西方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中国的崛起对于西方来讲是机会,而不是威胁;主张双方应超越分歧,力求互利共赢。 * G. f* V& U5 \! Y2 q% H3 U e/ S% ?
) `2 } m$ y% u1 _( Y' A. d8 k 贝蒂总裁列举了很多加拿大公司在中国的成功故事,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与西方的发展不是“零和游戏”,中国崛起对加拿大自然也是好处良多。奥斯丁指出,于连提出的“十大理由”所包含的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我们西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能完全归罪于中国”。
. l c8 C7 T7 b5 _% \5 E
) V. V( }& z( M- Q7 f: a 反方辩手《中华导报》社长叶青则结合自己在东西方工作生活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摆事实,讲道理,强调中国的崛起将只会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必须走出‘我赢你输’的思维模式,建立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是你我共同的责任,无论你生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你生在中国,还是加拿大。”
% V) H6 K# A {! ~0 ^) W0 d+ u' X6 Z* L* C* R
民调结果认可中国发展
y$ \7 I: T4 x7 R8 T6 E7 ~
Q( i& P, K0 o% T' f7 q4 S3 M 双方辩手的精彩阐述极大地调动了听众的热情,排队等候提问的队伍越来越长。主持人杰尔曼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大家提问尽量简练。而在回答观众提问时,几位辩手也出现了争夺话筒的戏剧性场面。
& c( g" f+ s$ S @% o$ M2 e
R( W; u3 b Y; [2 F 随着主席台大屏幕上公布现场听众的投票结果,近两个小时的辩论会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经统计票数,主持人最后宣布反方获胜。投票结果清楚表明了正反双方的高下:辩论会开始前,赞成“中国崛起意味着西方衰落”者占34%,反对者占 42%,不置可否者占24%;辩论会后,赞成者占34%,反对者占65%,不置可否者仅占1%。
4 S: i. k5 H' [4 [( F. E4 W& J" x- v5 {! J
辩论会结束前,还公布了另外一项民调。辩论主办方此前,专门邀请加拿大著名民调公司德西玛围绕上述题目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进行了三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反方立场者占58%,支持正方立场者占23%,未置可否者占19%。 2 P- @7 E' A1 M! x* o
Y- S% ]: d( t" L* A: X
发展双边关系莫失良机
4 A X; q3 Y N; D
6 D" [* z+ y: n# V 阿什伯利学院此次辩论活动引起高度关注绝非偶然。“中加关系”一直是加媒体、学者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几个月来,这个话题又有升温趋势,焦点集中在现任保守党政府的对华政策。 % q4 O, k+ J( L; k
8 P8 p+ V& @0 ]+ N$ \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一名高级研究员撰写报告说,种种迹象显示,哈珀总理今年1月执政以来,仍未把发展中加关系列入其重要议事日程。报告称,如果哈珀政府要等到政权稳固才考虑中加关系,恐怕会错失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良机,“加拿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如果再倒退,对商业发展非常不利”。
7 A( n6 d5 J* A9 F" k- Z. ~& h
- d! O! ]% a7 a4 ~/ x& K 有这种担忧的显然不只是学者。在辩论会上,还出现了令人深思的一幕。一位听众问正方辩手:“我们的特鲁多总理访华时间比尼克松还早,我们还有白求恩这个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加拿大英雄,但为什么我们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反而不如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好呢?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同中国关系的这些优势呢?”还没等台上辩手回答,场下的听众就为他精彩的提问报以热烈的掌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