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4|回复: 0

達真堪布:你的上師具足這十個特點嗎?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6-9-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002bote1zy75dtE1wrib4&690.jpg
" P) m0 `# U) l7 V; Y
       阿難曾經問佛陀:想獲得佛法裏講的大部分成就,要依靠上師善知識吧?佛陀對阿難說:不是大部分成就,而是一切成就都來自于上師善知識。可見,依止一個具德的上師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沒有上師善知識的攝受和竅訣,想通過自己的力量通達佛理,獲得真正的成就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依止上師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0 a. U- q+ R; z, @       依止上師善知識之前,首先要進行仔細觀察,詳細了解,不能盲目崇拜和追隨。佛在經中講:首先要觀察和了解善知識,然後才能生起信心,否則會動搖。信心是從明理中産生的。
: ]' r# _* J* }+ Q2 t: q" w* G6 S. ?4 I3 J       做任何事都要有種標准。小乘、大乘、密乘都有各自的上師善知識的法相。佛講了很多上師善知識的法相,《經莊嚴論》裏诠釋了上師善知識的十種法相。
7 @5 M0 [* E" _$ \3 f8 a9 x       一、調柔。對自己要求嚴格,身口意特別清淨,言行舉止具足威儀。蓮花生大士講過:見解比虛空高,取舍因果比面粉還細。一般情況下,縱遇命難也不造惡業,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惡業;哪怕失去生命,也要行持善法,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善法。以這種心態重視善惡,取舍善惡。; {# K) _$ ]7 {4 k9 h
       麥彭仁波切在《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裏講,內心的境界要跟蓮花生大士一樣,行爲要跟靜命論師一樣(靜命論師是比丘,在印藏頗負盛名,是清淨持戒的典範)。  
+ \$ M" L/ [7 ?7 Q1 i4 \       二、寂靜(禅定)。具有禅定功夫的人會很穩重,信念特別堅定。爲了信念可以舍棄生命,內心如如不動。/ G0 n& O- p5 b
       三、除惑(智慧)。知識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對治煩惱的。具有智慧的人不但能鏟除自己心靈上的疑惑,也可以幫助他人鏟除心靈上的疑惑。
! Z( r' C  c) q" r! f       以上三種法相主要是戒定慧三學的功德。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爲心靈導師。我們依止的上師善知識應該是具有這種能力的心靈導師,依靠他治療自己心靈上的疾病。( n9 f- U; C+ T: {0 e$ C  z% e9 U3 a
       四、品德。一個人的品德是很重要的。《二規教言論》共講了十二種做人的標准,即做人的規則。但是最最根本的是穩重、善良、正直等品質。+ H, ?  W+ h& l" C
       1、穩重。身口意都要穩重,如果身不穩重,就會東跑西顛;如果語不穩重,就會言而無信,雖然發的願很大,卻沒有行動;雖然立下了誓言,卻不去守護。如果意不穩重,就不會有堅定的信念。
- v8 v  B, E9 k       2、善良。處處爲別人著想,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人叫善良的人。- a0 l5 d7 s( m
       3、正直。能換位思考,遇到任何事情,面對任何困境,都能換位思考,這叫正直。這樣的人會明白,自己如何,他人也是如何。
$ f+ V6 N+ S* J* s( s       在這個世界上,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學問的人,但是缺少真正有品德的人。比如我們的上師如意寶,正因爲他品德高尚,才感化和吸引了無數的人,這就是他真正的攝受力。8 t7 t0 S+ p3 ]- r+ ]
       五、勇猛精進。作爲一個上師善知識,應該是個表率。因爲我們要跟著他學,以他爲榜樣,所以他必須勇猛精進。無論是釋迦牟尼佛,還是蓮花生大士,都用畢生的精力來學修,即使成道了也沒有絲毫的懈怠放逸之心。  
2 s" g  l% ?* t+ P       六、阿含富(精通佛理)。顯宗密宗,大乘小乘,有很多共同和不共同的地方。如果不精通、不掌握這些佛理,就無法衡量弟子的本性,怎麽去攝受他?  
! q" `) Q, F& k! e1 N7 o       七、覺真。覺真是必須要有修證、見地,這樣的人才真正有度化衆生的能力,猶如只有明眼人才可以給他人帶路一樣。也許有人會想:他人是否有修證或有見地,凡夫人無法衡量。# V/ F, g2 x5 B* N
佛在經中講,雖然我們不知道哪裏有水,但是通過水鳥可以判斷;我們看不見山頂上的火,但是通過冒出的煙可以判斷。同樣,通過他的言行舉止,也能衡量出一個成就者內心的境界或修證,最起碼能大概了知。
0 ~) \% {3 {- F; h" q* `5 ]6 _3 D       八、善說法。能如理如法地講法,以這種方式利益衆生。依靠開法會、灌頂、念咒不可能真正利益衆生,最多只能消除一些業障而已。要依止一個真正對自己有利、有幫助的上師善知識,要找一個用一輩子的時間、精力來給自己傳法的上師善知識。否則,即使他名氣再大,勢力再強,也不應該依止和跟隨。 ' r# R0 G, T) {- Z
 
7 d0 g% H& W& h" U4 a       九、具慈悲心。慈悲心是發自內心地希望衆生或弟子離苦得樂。大乘佛法裏講,上師善知識要有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消除衆生、弟子的痛苦的決心;有通過自己的力量利益他們,給予他們安樂的決心。具有慈悲之心的上師善知識,會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利益你。如果沒有能力,只是爲了化緣,想辦法讓你掏錢,這樣的人不值得跟隨,也不能依止。
! {* Q- H# c% g3 I( P- [$ }/ Z+ K       十、離退減——道心不退減,道業日日增長。真正弘法利生了,道心會日日增長。說是利益衆生,實際成就的是自己;說是弘揚佛法,最後圓滿的是自己。
2 C! `8 _7 x- l       大乘佛法裏共講了十種上師善知識的功德。要觀察,不要輕易親近和追隨。有些人是魔化現的,與這種人結了緣並跟隨,自己也會變成魔,將來他下地獄時,你也會跟著下地獄……這都是很危險的。所以,不能輕易接觸和跟隨,了解之後再追隨,觀察好了再依止。一旦依止了上師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否則過患特別大,緣起也特別不好。
& F8 K( W3 n1 X8 o7 P0 V       依止上師善知識之後,一定要將身口意都供養給上師善知識,一心一意、依教奉行,與上師的身口意相應。模仿上師善知識,模仿的越像成就越大。言上師所言,想上師所想,爲上師所爲,最後才能獲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成就,這也就是所謂的上師瑜伽。. L, ~; V" u1 j  [
/ ^. h1 `- Z( S! j( X+ M; e
走進——大圓滿http://www.dymf.cn/index.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9 19:43 , Processed in 0.25015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