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 “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亚明、魏紫熙精品集萃!. D: b& m; H6 x" R S
6 Z; i" v$ T. c R% w1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积淀最为丰厚的江苏大地上,崛起了以傅抱石、钱松嵒为首,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中坚的新金陵画派。以他们五人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60年代初,创造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既实现了以中国画这一古老画种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命题,又实现了中国画笔墨语言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他们冲破保守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双重干扰,走上了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创作道路。注重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并力求用变化了的笔墨形式予以传达和表现,产生了一大批既具民族特色,又富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的作品,给江苏的国画创造了辉煌,与长安画派携手称雄于当今中国画坛。由于江苏画派和其他地域性画派的活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h7 U1 R4 z& J8 _2 O
8 ]' c: d9 u* P: ? p) g. `/ n
“新金陵画派”的整体风格是文人画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气息与灵性的笔墨相交融,以秀美、柔美为主调,而秀中有雄、柔中带刚,以传统笔墨为根基,同时不拒绝吸收外来技法,如西画的色彩、构图法等,而且能不露痕迹,十分自然地融入到中国民族绘画传写性、倾泻性、书写性三者辩证统一的“写画”美术体系中。. ~6 v( o& q3 z
8 @ ~# }1 s" q0 D
傅抱石(1904-1965年)祖籍江西新余,是20世纪著名中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他带来很高的声誉。傅抱石于60年代开创了“新金陵画派”,享誉中国画坛。他一生创作了近3000件绘画作品,由他独创散峰笔法的“抱石皴”,在绘画语言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一个典范。其代表作有《万竿烟雨》、《丽人行》、《西陵峡》、《天池飞瀑》等。/ a( d( r% K. I* Y
6 x+ h; Q; d9 t9 K1 O
钱松嵒(1899--1985年),号芑庐主人,江苏宜兴人。他和傅抱石一起为创建“新金陵画派”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继傅抱石后第二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作品以山水著称,喜游历,注重外师造化,并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致力创新,形成了浓郁清新的艺术风格。其创作抓住三要素:整体气势、地方特征、时代精神,作品中饱藏了画家炽烈的爱国热情,笔下的岩石、古树、流水、舟桥都成了“人”的化身,焕发出生命活力。著述有《砚边点滴》、《田头隅语》等。出版专集、选集、画辑15余种,代表作有“红岩”、“常熟田”等。个性面貌明显,用墨丰富,用线凝重,富于变化,苍劲浑厚而不失清秀,题材政治色彩浓重。, A- l' t/ u5 K' r: V8 `3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