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 t- b; I% W6 y4 Q- H" v [6 a 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大乘之门,进入大乘法门就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如果不发菩提心,不受菩萨戒,相续中不可能产生大乘佛法宣讲的功德。+ S; V) G! Q+ G, m1 ?
( V. t9 G' O3 f% V
然而有些人一听说上师要传授菩萨戒,就闻风而动,冲动之下盲目接受,从不知自察反省,内心是否真的具备了条件?
* ?; {% v0 r4 ?# b$ c6 h+ W
z. q) t6 a Z3 m: Z2 q- Q 我们的早课都有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内容,这是一种选择。选择了菩提道,就要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有些人自称所学的是禅宗、净宗、密宗,但内心的境界远非如此;学修净土法门,只想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西方极乐世界的待遇。听到《阿弥陀经》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和利益不可思议,就对西方极乐世界产生了欲望,想跟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共享西方极乐世界的利益。# F; n0 C; u1 c" k
& U' O# w/ G4 |% L' g# D1 @
这些人只想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看起来很虔诚。但是这种念头和言辞违背了大乘佛法的教义,这种人无法达到西方极乐世界,更无法跟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共享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利益。因为,若修成正果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乘愿再来度众生的。8 w3 R& H/ O5 h9 T' K$ B
2 b/ [% N6 w4 ?4 a* C* q& v" g 还有一些所谓修禅宗和密宗的,同样缺失普度众生的心愿,更没有利益众生的事业,自己一味地闭门思过的修行,像小乘的阿罗汉一样,表面看起来很精进,好像一切都放下了,其实还是在寻求自己的利益,只顾自己心灵的祥和与宁静,这是一种对享乐的追求,没有发出要普度众生,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 [) K5 C6 {1 j6 u! v
$ f( C% n: q! T) ^" o" n
很多人虽然在这里学修大乘佛法,但只顾自己学修,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身在同一个道场参加百日共修,“我要学法,我要上座,”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实修中心或寺务部有一些事情需要大家做,却都不愿意做,这种人并没有发出菩提心。
' q( ]& u+ [ q - t! w# \/ ^- z% a6 E$ w. }" W: K6 B: Q
宿舍里几个人住在一起,会有人早起晚睡,或者半夜起来,肯定也有他的难处,作为同修道友,不但不理解、不体谅他,反而充满嗔恨,甚至骂人造业,这样做终究伤害的其实是自己。
; m V- ~6 C; [: q5 ^. h! g9 B
, S% \; U, X, _- J8 Z, p A, i 嗔恨时,谁的内心混乱?谁的心里不愉快?是你自己!如果对方是位有修行境界的人,人家修安忍,根本不理会你,你发怒,甚至骂人,对对方并没有伤害,伤害的是自己,骂人造口业,将来果报要成熟在自己身上。7 b7 s% g" _2 b# ?" |( x* m+ {$ j
) k4 w% Z6 o, S9 N% T6 n
今天在座的都是大乘修行人,都是发过菩提心,受过菩萨戒的,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观察自己的动机和内心,是否想普度众生?是否想利益众生?有没有真的思考过这些?我们学佛行善是不是为了普度众生?是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一名真正的大乘修行者,要做到恒时内观自省。- j0 x" S; Y. n1 j9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