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World Wide Web迎来15岁生日。在短短15年里,网络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购物到订购飞机票,从写博客到听音乐,网络已渗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家报》评选出了迄今为止15个最有影响力的网站。 ; M( T. X5 U5 H4 L" f7 Q' G8 k# N
, T# \" w8 e- t: A' f) ~ 德国人乔纳森·古腾堡在欧洲首创活字印刷术,被西方认为是印刷之父。他的印刷改变了世界,但是他却没能活着看到自己所发动的广阔革命。假如你在 1468年——古腾堡去世之时——告诉他,他于1455年出版的圣经将削弱天主教教会的权力;推动文艺复兴;使现代科学崛起成为可能;创造新的社会阶层;他将一脸茫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9 ?3 M' C' B- v4 v7 a8 w0 v$ J/ M" f& J0 G
但是,今天,就在我们中间有一个人有着与古腾堡类似的成就,他却活着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成果。他就是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他发明了一套系统,将互联网变成出版媒介。1955年6月8日,伯纳斯·李出生在英国伦敦的西南部,他的父母都是英国计算机界的名人,曾参与了英国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从小便耳濡目染。但他真正开始研究互联网是在加入日内瓦的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后。作为一名软件工程顾问,他编写了一个名为 “Enquire”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就是World Wide Web(简称www,)的最初概念。经过一番努力,1989 年,伯纳斯·李在Enquire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 Hypertext(超文本)重新构造信息系统的设想,并设计出供多人在网络中同时管理信息的超文本文件系统。1990年,他在当时的NeXTStep网络系统上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服务器(Web Server)Httpd和第一个客户端浏览编辑程序WWW。同年12月,CERN首次启动了并成立了全球第一个WWW网站 info.cern.ch(至今仍是CERN的官方网站)。15年前—— 精确地说是1991年8月6日——伯纳斯·李在alt.hypertext新闻组贴出了一份关于World Wide Web的简单摘要,这个日子因此被标志为WEB页面在Internet上的首次登场。伯纳斯·李还提出了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WWW的概念。 ! `; R% v3 l/ e4 I$ A4 r' g- S1 Y+ z
0 ^8 a G& t, g* `& [' ]8 D
WWW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今天,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Yahoo的研发部负责人说,目前公开出版的网页有400亿页,但网页的实际数量可能比被搜索引擎编入索引的还要多400至750倍。每分钟,又有数千个新的页面加入。
7 x$ }% v+ h; O$ c. T. ]' K& L; ]5 G7 a% w3 D/ h
以任何标准,WWW都代表了我们信息生活的巨大变化。奇怪的是,它的出现才只有短短15年的时间。事实上,可以说还不到15年,因为1993年,当第一个图形浏览器出现之后,WWW才走向主流。更加奇怪的是,我们已经把它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我们从网上购买书籍、折扣机票、下载音乐和电影,似乎这样做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我们从网上获知罗浮宫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放的时间。我们从网上辞典查询词语的意思;通过Craigslist之类的分类信息网站寻找出租公寓,合租伙伴。在eBay(或淘宝)上你可以出售、购买几乎任何东西(身体器官除外)。连孩子们也会用google搜索图片。你还可以在 Flickr上发表自己的家庭照片,在YouTube上发表家庭录像。在赴盲目约会前如果对对方有所怀疑,还可以用Google查一查他(或她)的底细。 ! n4 r K8 S/ C$ ^3 T/ X1 n
: c; N' ]! f2 s7 \/ O 这一切都已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明白这个世界到底经历了多大的巨变,只要回想15年前。那时,Amazon还仅仅是南美洲的一条河。 eBay也就是个拼写错误。Yahoo是《格列佛游记》中的野人。googol是一个庞大的数字(10的100次方)。分类广告还密密麻麻地刊登在报纸上。Encyclope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简称。
- y0 R8 w& X6 F8 _2 E/ y4 F1 P
# X4 L1 ]/ U9 P5 ]! N. x 为了庆祝WWW诞生15周年,英国《观察家报》评选出对世界和人们(当然主要是英国人)生活影响最大的15个网站。
) p, k8 m: b& F2 o: y
: V3 P Y3 D4 Y# M 1. eBay.com
$ D5 r7 M5 E; p9 {
, F5 O3 }5 z$ _! T
3 j k* h6 ?# u- Y% q5 n" d& B5 Y 诞生:1995年由皮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在美国创建 : V, J# P, F1 |8 c
d0 @0 g+ w2 Q+ Q% `
用户:1.68亿 0 U* U; i* D9 D# l$ o) \* G7 _
4 t, t- o1 E; p J5 t, j# m
定义:拍卖和购物网站(eBay中文:www.ebay.com.cn) , Z' C" L2 T3 m8 r7 Q
8 f6 ?+ w6 t" m
在eBay上禁止买卖人体器官、烟花、枪械、撬锁工具和动物,但是除此之外,你可以找到几乎其他任何东西:房子、假胡须、二手内衣、绝版玩具、歌星布兰妮嚼过的口香糖,当然还有pez卡通糖果盒。 . f' b1 w4 [4 t n8 H
5 I; ^) O; b& E, b 据说Pez糖盒正是奥米迪亚创办eBay的根源。他的未婚妻担心搬到硅谷后将再没有机会扩大她的Pez收藏。奥米迪亚于是开发了一个网上旧货市场,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光顾。网站名字源于奥米迪亚的技术顾问公司Echo Bay,第一宗交易的货物是一只坏掉的激光指示器。 ! j6 e- r8 G% z; {
9 w/ o2 }- {1 v! s3 O5 }) P2 D6 Q
在那之后,情况大为改观。人们在eBay上花掉的时间远超过其他网站。eBay号称在全球拥有2亿用户,eBay已经成为网上拍卖的代名词,它早已不是一个只卖旧货的网上跳蚤市场。跨国公司也开始用它销售新产品;许多人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整天以eBay为业。用eBay上瘾的人满口“负面信息反馈”,总在抱怨被 “狙击手”抢拍到了心仪的商品。eBay拥有PayPal(在线交易公司)和Skype(网络语音沟通工具),使交易过程易如反掌。
. D; S, P$ j/ Q% f
" ?) E% U; ]0 ~/ J, d0 l 2. wikipedia.com
1 C. a5 ~. P8 ]9 Q7 T- ^' V2 b3 p$ v
诞生:2001年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在美国创建 ' b8 l, e7 u8 O7 ] c/ W
% {: L- Q! ^" M. W1 [ 用户:91.2万人/天
; f* A; E& z& }7 l+ r1 I$ c/ X* Q) T3 H1 g6 J: K
定义:在线百科全书
7 S& V9 s! g( o) o* n6 w5 [% t( y! h- K$ l5 ]$ A6 E
吉米·威尔斯生长在亚拉巴马州一个偏僻小镇Hunstville,他的学校只有1间教室,他们班一共只有4个学生。他的许多数时间都耗在看百科全书上,但是让他懊恼的是:这些书的视野都很保守;它们很难查阅,信息过时。 4 o. e* F4 y v7 ?* o0 B
- I5 t/ g& l" L- M: [
2001年1月,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Wikipedia是一个免费在线百科全书,与传统百科全书的基本差异在于:它可供所有人查阅,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它的编辑。如果对某一词条,你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无论是有一两处数据修正还是一大段的附加文字——Wiki的模板都可以轻松实现。在新文本输入几分钟后,Wiki软件就能使词条得到更新。在上面你可以找到几乎任何信息——比如如何制作玻璃;太空探索中对尿布的使用,等等——假如果真有什么缺失的信息,你,任何人都可以补充上去。
6 ^/ X6 A& T0 ]6 ^6 Z/ s& v2 c- a k6 u
像任何蓬勃生长的事业一样,Wiki也找到了不少批评。偶尔,一两篇诽谤文章会在wiki上隐藏几个月不被察觉。比如,不久前有人诬陷罗伯特·肯尼迪的一位前助手与他的谋杀有牵连。但是威尔斯说,诽谤和蓄意破坏者毕竟是少数,这些错误通常很快被其他 Wiki用户纠正。“那些经常使用Wikipedia 的人欣赏它的真正价值,也学会了信任它,有时某个恶作剧者会提交一张希特勒的照片冒充乔治·布什,但1个小时内就会有人纠正这个玩笑。”
% d( D. I- D) C. @; m
# k. c! o9 i: s 3. napster.com ; V( X# \9 ]% p5 a
1 v2 a# H1 _! r 诞生:1999年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在美国创建 & R1 j# b" p6 m: T: P/ }
3 i: W% ^5 f* [/ W a% p. e+ w' ^
用户:50万付费用户
6 B; _. F0 g# x& C4 f; ^0 C9 C8 T
. V4 K. T# H9 i& b8 o/ r 定义:文件分享网站
2 F ]/ ^( j+ y0 L1 |! p6 x. L$ _
. \. d7 C- j+ O* S# Q7 ~9 P; ? 1998年,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开始使用Napster。当然,唱片公司担心利益受到侵害,迅速对Napster发起攻击。2000年,Napster的流行度达到颠峰,拥有 7000万注册用户,不久范宁的公司被勒令支付数百万美元的拖欠版税。这使Napster原来的免费模式宣告终结。德国贝塔斯曼公司最终收购了 Napster,将其变成一个付费下载Mp3网站。Napster虽然合法化了,却失去了原来的魅力。事实上,Napster证明了网上自由分享音乐并不会伤害音乐家,相反,它帮助了许多人启动他们的音乐事业。从技术上说,Napster也是一个非同意义上的起始,他标志着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的生活。
8 j: E/ q9 q9 I U7 I, \* V% k9 x. C
4. youtube.com ; ^* J! m+ `6 @7 Q2 F& x
5 k6 i9 ]# b# H
0 V: b; q+ y5 x( S9 d7 U1 x) r 诞生:2005年查德·赫利(Chad Hurley)、陈士骏(Steve Chen)和乔德·卡林(Jawed Karim)在美国创建
; C: Y* i# N# u- B( y
9 s8 n: p9 {7 V3 j1 B* l% s 用户:每天有1亿条短片被浏览 & _7 {+ Q9 O; G, M5 S
/ C N. f0 e; X/ K7 C- o
定义:视频分享网站
* f7 j; S m$ V6 j* \8 g0 {2 B7 D G0 c. o3 m
2004年末,San Mateo某个车库里,当查德·赫利和陈士骏在琢磨如何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他们拍摄的搞笑晚餐会录像放到网上与众人分享时,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发明将会造成多大的冲击。这两名前PayPal公司雇员于2005年2月启动了简单易用的youtube。今天,它一跃成为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每天的浏览量达到4000万次。通过网络的群众力量和口口相传的宣传方式,youtube迅速从一个分享家庭录像的网站变成了一个包罗万有的视频网站,在上面你甚至可以找到上世纪70年代的电视短片和古老的MTV。它也成为了业余电影制作者展示才能的地方。比如,十多岁的 David Lehre因为在youtube上发布短片《MySpace电影》一炮而红,已经有电影公司向他发出邀请。 % x3 x1 z+ J5 `7 O4 Q
1 P! j r7 {) G$ ]/ ` 并非所有电影公司都愿意看到他们拥有版权的古老影片片段被人贴到网上任人观看。陈士骏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偷窃,当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要求我们撤消某些涉嫌侵权的视频时,我们照办了。”事实上,两周前,NBC刚宣布,计划与YouTube合作,在该网站发布情景喜剧《办公室》和谈话节目《周末午夜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预告片,未来还可能在网站上发布整集节目。已经有多家公司提议购买YouTube,但赫利和陈发誓,他们绝不会出售。两个人继续在他们的 San Mateo小阁楼里工作,招募了27名雇员,继续想方设法让网站更方便易用,与此同时,他们也和许多大电影公司签定了利润可观的合作协议。
/ Q0 m: L, R# M5 z( H7 ~7 u$ ]6 Y. A( t
3 a5 Z+ z% O% l+ ^
5. blogger.com 4 b$ K0 n$ z* [
" ]$ s. D. z8 E V( G2 H( K! x5 Q 诞生:1999年,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在美国创建 , [. S" |5 f3 w7 _/ i
! Y0 }. C; V# L4 a$ X 用户:1850万
; p8 j* X# ~5 ~3 f
" j; ]+ X( D) o: I+ w2 u) ], R 定义:博客出版系统 2 I0 l' b+ t& `' |% Z1 X
* @4 t3 f) m! |0 a+ y 上世纪70年代,在伊万·威廉姆斯生长的内布拉斯加州,电脑是非常罕见的东西。可是当他一开始接触电脑,就深受吸引。上世纪90年代,同样的引力让他来到加利福尼亚。他和两个朋友创建了Pyra实验事。最初,他们为公司编写项目管理软件。这是件沉闷而毫无魅力的工作。可是,不久他们创造了 blogger,世界从此改变。
2 A; i' c0 v9 T/ ?7 t8 u( |
7 ~) [+ F9 S% `( h3 J 威廉姆斯说:“有趣的事是,最初开始筹划Blogger时,我还很犹豫,因为看不到商业前景。我们搞的是公司,需要赚钱。我们看不出,这个业余爱好怎么能够带来财富。”这个业余爱好就是写博客,写网络日记——记录自己的思想、生活、观察、发表评论。上世纪90年代,博客已经在IT从业者中成为时尚,但是它需要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网站;没有相关技能的人被排除在外。威廉姆斯发明了一个工具,它使在网上发表自己文字就像文字处理一样简单。可以说,怎样强调这一革新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它不仅仅创造了一种新的创造表达形式,还将媒体彻底颠覆。 $ d; y6 Z7 n9 ?- g `
# I" ?. g" q; h' E) @0 R2 m
过去,新闻内容都是由媒体企业发布,供大众被动消费。在Blogger出现后,人民大众就是内容。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朋友或他们的宠物猫(在早期博客里有很多关于猫的内容。)单一的博客或许并没有多少读者,但是,整合起来他们的力量不容忽略。
5 M d o! z) E/ E- O% r, K/ h7 q: \5 |7 A0 F/ E( b' o$ H- V9 `% n1 L9 h
谁也不知道网上到底存在多少博客。有人统计,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博客。如果没有Blogger,这一场革命或许还是会发生,但是肯定要晚得多。 1 D X+ F( Y) a( U6 j! q9 }
( H. r( |) ?& k1 v. a. v$ \6 U0 I
威廉姆斯说:“无论如何,类似的东西可能会出现。事实上确实有许多类似的东西。Blogger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它出现得恰逢时机。”
" {- n: P/ t$ P" \8 _8 B" j- x% i5 o2 y' {2 Y& p
6. friendsreunited.com ) w" F* V, w2 ?+ S) R/ r
M" k( i. H9 m# r% M 诞生:1999年史蒂夫和朱丽叶·潘克赫斯特(Steve & Julie Pankhurst)在英国创建 6 x, l# Q; b( w* R
1 S6 b8 c) T$ `* _- r1 ] n0 K4 U
用户:1500万 9 h: @* H4 ?3 s9 \2 n+ A# `
% R6 v# P4 n5 X& u/ k 定义:校友重聚网站
; W% V5 O% D; p; F
5 z6 |3 G) O3 I: o$ `& ]/ c 2000年7月,当互联网泡沫在他们周围破灭时,史蒂夫和朱丽叶·潘克赫斯夫妇俩正准备发起一种网络新现象。去年12月, Friends Reunited网站以1200万英镑的高价格被卖给ITV。这个网站是朱丽叶的创意。怀孕时,她突然发疯地想要知道过去的同学们离开学校后都在干什么。她的丈夫史蒂夫是一位电脑程序员,正与生意伙伴贾森·波特策划一个原创的网络点子。朱丽叶想到了一个满足她的最新嗜好的网站。她颇费唇舌才说服他们。“最终”史蒂夫说,“我设计Friends Reunited完全是为了让她闭嘴。” ! ~! C2 B; @5 d8 W* p5 L( } B
" q9 |6 N3 I( G' i2 N: j- c 这一网站起步缓慢,最初,每天只有6、7个人光顾,但是,2001年初,一切发生改变。当地一家电台在节目中介绍了 Friends Reunited,数万人试图同时登陆,导致网站唯一的服务器瘫痪。1个月内,网站用户从3000人增加到1.9万人。夫妇俩每天必须工作18个小时。 Friends Reunited迅速成为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注册用户激增到数百万。
( @& K; l& M8 y% ?# Z8 o+ X* o3 i- R* G" _
7. drudgereport.com
0 ]/ g1 Z. U( {0 y( ?; m' Q
+ A5 a$ h' C, f! c3 e2 O2 K 诞生:1994年由马特·德拉吉(Matt Drudge)在美国创建
' L9 K7 M9 b" B# v, V2 @3 N5 V1 @* m& c! s8 t
用户:每天800万至1000万页面浏览量
% N. S. Y9 b1 Q# x, Y8 q1 d3 k0 B* ~
定义:新闻网站 - u. q1 Z3 D+ q3 r1 X- B+ i& h: P
+ P3 e! w$ i6 B5 j& c
从1994年问世以来,drudgereport(德拉吉报道)已从八卦的新闻简报发展成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媒体之一。今天,德拉吉报道早已演变成网站drudgereport.com。它那陈旧、没有任何修饰的页面掩盖了它真正的影响力。在过去12个月,它的点击量达到350亿次;拜访者认为它是浏览突发新闻的首选之地。 ! S4 c9 t3 y, x6 }3 Z* P0 X A0 e1 f
$ ^8 s+ u8 }6 U7 b
喜欢戴软呢帽的马特·德拉吉纵览电视、互联网,寻找传闻和流言,然后把它们当作头条张贴到自己的网站上。大多数时候,这些报道只是与传统新闻网站的链接。偶尔,德拉吉也自己操刀。1998年,他第一个捅出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 5 i( y( R3 g- i, c$ O% D
% A l* n8 z5 k: V
今年,38岁的德拉吉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自认为是不受编辑和广告商支配的前卫新闻人。而他的批评者,尤其是来自左派的批评者,认为他的报道偏向保守、充满恶意、毫无顾忌、错误连篇。 N3 z# J. s/ ~) u/ R
9 b5 z" u4 Q& C; s+ L" H
1997年,德拉吉报道的一篇文章指控白宫助理Sidney Blumenthal虐待妻子。这篇不实报道让德拉吉惹上了索赔3000万美元的官司。指控于2001年被撤消。2004年6月,德拉吉又因为错误报道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与实习生有染而公开道歉。 1 m* D% ~# _0 u% d5 T4 d
3 g) F/ o$ h" J/ U 德拉吉被贴上过无数标签:民主的威胁、带调制解调器的笨蛋、大胆无谓的媒体行外人,等等,但是他在美国传媒中的重要性却是无可争议的。
6 p5 T5 n, [% e' \5 h# q) N; ?4 {( X" S5 n. _
8. myspace.com
0 o9 d5 O" b% l% }0 B' Z& T9 w" q1 b% w. M
诞生:2003年,汤姆·安德森(Tom Anderson)和克里斯·德沃夫(Chris DeWolfe)在美国创建
2 {, _5 I4 y2 ^. u, O/ K! h0 j4 c1 S. e- @
用户:1亿 9 ?$ _ n1 M' r
" Y4 t( ~; o7 j7 y$ q1 \+ a1 S" _ 定义:社交网站
8 B t. m) O n! M, [) b a
/ y% z# h6 @' h/ ]3 B2 i3 P9 A7 k2 K 3年前,当生业学院毕业生克里斯·德沃夫与朋友兼前乐队成员汤姆·安德森创建MySpace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交友网站很快将号称拥有1亿成员。两个人设想是把其他在线社区(比如Friendster, Tribe.net 、 LiveJournal等)的特色综合起来,再加上分类广告等新内容。 $ m1 q/ Q. U5 T5 ?
2 X$ w4 F% E% g1 ^0 v
他们调配出了恰倒好处的菜谱:MySpace社区访问量以每天 24万的惊人速度增长,使它成为世界上访问量第4大的网站。德沃夫认为,网站成功的关键在于创办者于用户们的和谐交流。网站的特色之一是可以上传、在线听音乐,吸引了220万新兴乐队和音乐家假如网站,其中一些人——最著名的是 Lily Allen和北极猴子乐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宜于MySpace的宣传。
: t4 [- Q$ J) C( }4 I: ]9 R, _9 Y# U( K4 E9 u7 A
去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此举让左派音乐人一时惊慌失措,但是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抵制,因为这个网站的威力和价值已经大到无法忽视。
4 j1 X1 l- h/ y, Y: t }: b4 F! Y/ O) d+ _- Y
9. amazon.com
3 c$ _) p5 q4 v$ t& H' i5 e# E
7 X, Y& }) B. T) k1 Q 诞生:1994年,杰夫·贝左斯(Jeff Bezos)于美国创建 $ b1 b1 s1 H* a/ A. y
, w$ Y0 L% \0 }8 b" |2 c) y$ O1 ]) z 用户:在250个国家拥有超过3500万用户 0 I6 V5 m" \4 \ Z$ c% d
1 o$ v1 m# ?1 Q/ B: O 定义:网上零售商,主要销售书籍、CD和DVD 1 U3 R- y9 O8 Z; o8 o$ K: W3 H# ? x
$ X; E+ i4 a ~# ^ 地球上最大的书店最初被称为Cadabra,但是,当一名律师把它的读音听成cadaver(尸体)之后,贝左斯决定重新考虑。最终他选择了 Amazon(亚马逊),世界第一大河流的名字。80亿美元的收入证明这个名字确实起得很恰当。虽然,最初Amazon也是从涓涓细留开始的:它的第一个办公室位于西雅图郊外,办公桌是从旧门板改造的。但是,它很快成为网络奇迹的典范。1999年,贝左斯当选《时代》年度风云人物。Amazon的继续成功来自它大刀阔斧的削价和可靠的信誉。
2 i$ c, Q J( f7 `6 d! B; f0 {2 l' s
10. slashdot.org
/ y2 V" X3 C. |# f6 F# r( `# w3 s* E% J8 B
诞生:1997年,罗伯·马尔达(Rob Malda)在美国创建 8 b2 u3 ~! \4 D; u
h L: s! A. p1 w4 t! U
用户:每月550万浏览量 0 p. Q6 E% [7 x; Z1 H. Y
; ?: { R1 h6 K/ A; R3 K0 m
定义:技术新闻网站兼网络论坛
8 n6 B: o+ u% W3 d5 a" j- Y- N2 B0 `6 v( R& E; c. u
罗伯·马尔达说:“我只是很喜欢玩硬件。”他的网站slashdot.org是为像他一类信息时代的技术狂们创办的新闻网站,也是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时代》周刊将马尔达评选为世界100大革新者之一,如此评论说:‘马尔达为互联网时代重塑了新闻的内涵。’ 2 G4 S6 V% r! S. f
/ I% R; l0 t0 e" _- e( E% l3 p4 ~
这个网站的大多数文章由用户撰写;简短的新闻摘要下面有原文链接,再接着是长长的讨论,有时,一个话题一天可以吸引多达1万条评论。Slashdot 首创了这种用户主导的新闻内容,受其启发的网站包括google新闻和Wikipedia。2002年,该网站在泄露了微软案判决结果,而新闻曝光时微软公司和美国政府都尚未得知判决结果。Slashdot效应一词因而产生,它的指的是,由Slashdot链接造成某网站交通堵塞,并导致其服务器瘫痪。
( v- s: o( ~( F) d" j* V# a1 V( I4 R2 l
1997年,21岁的马尔达开始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博客的东西,也是Slashdot的前身。随着用户增加,他既要上大学、做兼职还要管理网站。“有许多个晚上我根本没时间睡觉。”两年后,Andover以500万美元买下Slashdot,马尔达与其他伙伴瓜分,还共同分享了价值700万美元的股票。 2000年VA Linux(现名Va软件)以9亿美元收购Andover。现在Slashdot有10名雇员致力于网站维护。他们大多数住在加州。马尔达留在密歇根,担任Slashdot董事。他于2002年在网站上向妻子凯瑟琳求婚。 6 L0 c2 T! U" N3 ^9 [( Z; S8 o
2 m n# \" B3 B# Q$ H6 g$ ~ 11. salon.com # [7 _# c4 \3 W9 O" C" r$ W4 N
7 a9 l ?3 a" \( Z( P4 m% T! }2 c+ J
诞生:1995年大卫·塔波特(David Talbot)在美国创建
# m) g) @* z, a' A2 v7 c3 V( F$ M$ S9 m' I4 Y
用户:每月250万-300万访客 + ]! ~. o! k. {- h/ R
9 m7 x. E, M) @4 h: s+ {
定义:在线杂志和媒体公司 5 q5 R+ D1 h& O7 D( `8 Q
8 j& Y7 m6 U2 ?7 K# w% U5 ~" I& a Salon(沙龙)可以说诞生于一次罢工。1994年,《旧金山观察家报》停刊数周。期间,几名记者自学会了HTML,决定用新技术办一分报纸。他们发现这段经历相当刺激,又自由。《观察家》的美编大卫·塔尔波特最终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创办了他一直向往的网上报纸。沙龙原本是一个讨论书籍的论坛,但是,编辑们不久意识到,它必须更具新闻性。他们的目标是办一份“精明的小报”,不害怕创新、出位,但保留新闻的严肃。塔尔波特认为,戴安娜王妃之死和莱温斯基丑闻标志着在线新闻时代的来临。这两起事件证明,网络更加敏捷,更八卦,可以自己不断更新,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读者参与。沙龙的《席间闲谈》论坛在新闻机构和起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关系,允许读者把自己写进新闻。
) w$ {! F- S7 p& O( @- B& N* D* n# {, B6 O# i" O
沙龙毫不畏惧丑闻揭发。当塔尔波特决定刊登一篇关于亨利·海德——斯塔尔报告后参与审判克林顿的共和党医院——的报道时,他遭遇来自各方的批评,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员工。这篇报道揭露了海德30年前的一次婚外恋。主流媒体—— 更别提主张弹劾克林顿的右派——认为这种翻旧帐的行为太卑鄙,且毫不相干。塔波特回忆起,他还曾因此收到过炸弹威胁、死亡威胁……“但我想,身为新兴的媒体如果不冒险尝试别人不敢刊登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新意?”
3 z! A% |% k7 R3 c0 i5 T$ f5 p# e
9 ?5 v- T+ g9 ]- K( G 虽然在新闻上大获成功,沙龙却一直面临财政危机。有几次,它几乎就要倒闭。有一次,塔尔波特被迫炒掉了他的妻子。最终付费订阅和网络广告拯救了它。现在,塔尔波特认为,沙龙的竞争者是《纽约时报》等拥有强大网站的大新闻媒体。
: V& D2 x9 e. n& l& _! G( X; ~$ X+ C$ j4 A7 Q8 G- ]3 k; I
12. craigslist.org ) a( ]1 Y% |/ ~1 M3 p
7 Q8 u) ^+ M4 u6 g# B. ^* E 诞生:1995年克雷格·纽马克(Craig Newmark)在美国创建 : o! i0 o: r3 s
& L. v" ^. p/ D6 n* j! S
用户:每月网页浏览量达40亿 M* }8 y/ g Q3 t/ p
?1 Z+ @ v0 M- j2 n6 L* U
定义:城市网上社区,设有分类广告和论坛
4 q0 Q5 {& u8 m {1 ?$ i" P& `& o- k0 i y# G
Craigslist是互联网上设计最简陋的网站之一,它也是最强大的网站之一。它就是一个免费的布告栏。但是惊人的受欢迎程度赋予了它强大的力量。想寻找出租公寓?卖掉一辆旧车?找一份工作?找个人共度长夜?Craiglist都能提供答案。而且完全免费。它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城市生活。它甚至谋杀了报纸存在的一大原因——分类广告。Craigslist上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免费的,它很少审查广告,它的读者数以百万,在它上面刊登广告比在当地报纸上登广告更加有效率。
' Q+ A' g" F5 U! D4 z9 }; l+ B% }4 v( |$ A; a0 |" l
这个网站由有着嬉皮士精神的克雷格·纽马克创办,最初只是纽马克设计的一个自动发送email的软件,通过这个软件,纽马克可以通知他的朋友将要在旧金山举行的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消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加入email发送名单,很快他就感到这个email发送系统无法承担这么大的发送量。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网站,感兴趣的人可以随时上网查阅。从卑微的起步开始,Craigslist已经成长为数百万美元的生意。但是纽马克拒绝出售自己的公司,也拒绝给广告收费。
$ Q0 B. }, G" k" Z4 `4 Y! ]5 o1 j. m' [* l$ q
13. google.com
0 b. e) U0 ]+ Q0 V# H2 l3 e8 v1 r1 O# A% Q
诞生:1998年,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尔季·布林(Sergey Brin)于美国创建
. j |# P& i& S8 R
- Y" G4 {$ K- L 用户:10亿次搜索/天 . o2 }) a7 p" ?$ q* O$ f$ o
! O7 c6 H& g% i. C
定义:搜索引擎和传媒公司
( |+ v" u A5 c) v$ I2 f4 S" x4 Y' G
9 M1 b) S' D) T) ?6 k. ?1 d 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它的名字已经被列为动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它是历史上增长最迅速的公司,它的两创始人各自身价都接近130亿美元。
9 o' A# _- Y% W8 _/ D
$ E3 J5 Y9 z3 s! f: x4 A% s 佩奇和布林设计的搜索方式对于google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他们决定不按照搜索单词在网页中出现的次数排列网页,而是根据网页与其他网站链接的频繁程度排列次序。另一个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网站简洁的设计,这使它比竞争者更快,更便于使用。
/ ~7 p9 H8 _/ f# X8 O( a1 G1 x8 u% s5 s: C/ S( W4 ]$ o
从这样简单的基础上,一个庞大的帝国逐渐形成,并衍生出众多分支:邮件(Gmail)、新闻(Google News)、价格对比(Froogle)、地图测绘(Google Maps)、文学(Google Book Search)、免费电话(Google Talk),和最野心勃勃Google Earth——利用卫星图片所拼凑的一个日益完整、详细的虚拟地球。Google的公司格言是Don't Be Evil(不要作恶)。
' M' v O! Z2 b% P, C
2 l: q [" A4 R5 @, D' t+ e 14. yahoo.com
2 D% Z2 C2 a1 ~$ q, ^6 A. T: A* Q. S& F4 e d1 q# Z1 I
诞生:1994年大卫·费罗(David Filo)和杨致远在美国创建
( P1 o" |) P. g2 p+ O+ w3 n$ x
7 d* M: m/ Q ]4 l! G0 s/ I% Z 用户:4亿 ( n% t5 P- C8 Q! o6 u3 b# }
& q$ _2 X" g. w: R# E* G
定义:门户网站兼传媒公司 7 N% b- k0 `. e7 F1 g
2 X0 b- M4 v* ~, ]$ t* w0 l 它的页面点击次数达到每天34亿次,是互联网上访客最多的网站。但是近年来,Yahoo!的光芒被Google遮蔽。两家公司都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创建,都从小规模发展起来,并迅速成长为广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在早期引擎成功的基础上,Yahoo!也想邮件、即使短信、新闻、游戏、网上购物和其他领域发展。 & E) g, L5 {* a: B" Q
8 j- R _ \" ]$ L1 n3 s 它也开始收购其他公司,比如Geocities, eGroups和网络电台Broadcast.com。Yahoo!经受住了网络刨沫的破灭。2001年,前时代华纳公司首席执行官Terry Semel加盟Yahoo!,开始探索广告之外的网络财路。 / P# }; h" E. @- _: Q3 T- J/ F
& y1 ?7 F" A# A, e6 A" M
15. easyjet.com
: N$ y5 Q6 s: ~% @1 w% |! ^
/ i9 w5 }) P7 _4 }; a) O- M 诞生:1995年,Stelios Haji-Ioannou在英国创办 * P, o5 _: S- M! V: U; P/ c
! @/ B# W8 w; x+ X
用户:去年达到3000万 0 D" W1 x1 d* ~9 P, ?0 T, @
; z2 D9 r" i* l% A" F# P2 R定义:折扣航空公司
# U' R% E6 S8 r% e1 v' `% \3 ~7 T6 b. U( }5 H
1995年,Stelios Haji-Ioannou从父亲(一为船运大亨)那里借了3000万英镑,租借了两架二手波音飞机,开始了他的廉价航空公司,从伦敦到苏格兰只需要29英镑。 5 {+ P" g8 }+ ~2 e2 J" F
/ M$ q! b4 Y0 Y, k$ ]/ _! h [
EasyJet是第一家英国廉价航空公司,也是最早通过互联网接受订票的航空公司,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捧场。Stelios说:“一开始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和我们的网站1145678.com。于是我说,像这样可装不满飞机。吸引来的只要几个整天捣鼓计算机的家伙。1997年,我们用1000英镑购买了域名easyjet.com,建立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网站。当时,我们在飞机机身上印着一个电话号码,在网站上用另一个号码。一周接一周,我们目睹用户的逐渐增加,终于有了信心,我们在1997年4月正式启动网上订票。Stelios说这其实是最简单的办法:把工作转给顾客自己。而这也使他成为一位网络信徒。在easyJet之后,他又创办了网络连锁咖啡店,所有15家咖啡馆都有网络连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