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1)
|
疫情下的世界,充满了恐慌和未知。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回到那个岁月静好的时光,没有人知晓。摆在面前的现实很残酷,却没有一条是容易走的。 + f k3 d3 l- R1 b3 l5 W! N
. ?2 v8 v3 t8 ^% O1 n% s1 m' l; N中国疫情稳定,海外疫情却越少越烈,北美烧不尽,南美又成了新震中。只能说,这场疫情阻挡了太多人前进的步伐,尤其是留学生。多年以来,无数中国孩子挤破了头也想出国“镀金”;如今,无数留学生哭干了泪也想回家,因那份安全感,也因国内发展越来越好,国外已不是唯一出路。
. m1 h# w! X; F7 E2 r4 s0 Q
O( Z( P( y( f M# m0 z一场疫情,让不少人看清了现实的真面目,也因此改了航道。
9 W1 z! L8 i/ S5 [6 w% M
% x0 Z: L# j' }& B h一线亲见留学生辛酸
- |5 y/ p+ o) M/ q' d3 y* @/ z* B% b1 X4 H! D1 H
果断接儿子回国 : R: w' b: w" z( P2 m; |' p/ E6 U
A0 \2 U' }' ~. S0 }' C. M V
叶璇是国内海关部门的一名员工,多年来自己辛苦工作,走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风景。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出舒适圈,看看宽广的视野。
) o4 L6 ^# o) V: i' m4 F( z: y/ m- c6 A: x6 q
一年前,她将孩子送到了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所公立学校上初中,想让孩子就这么在国外上学、就业和生活。一场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 8 m" V+ r# p" o+ X
9 F: C7 g7 F& Y9 d: i8 X5 d5 n2 \
3月中旬,加拿大宣布封国;4月初,全国学校纷纷宣布停课,儿子就这么在家隔离学习。叶璇人不在加拿大,而是作为国家的一员,穿着防护服,站在一线工作。 5 e' i% f/ u0 g3 R8 ]
& a- j. m% X/ H
她的想法,也在一次次亲眼目睹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全副武装、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辗转多个城市,只为回到家人身边之后,有了变化。每天看着孩子们满是疲倦却充满泪水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她不禁感慨“自己的国家也挺不错的,身边很多在海外经商的朋友也开始对国内更有信心了。” ( D) e- K8 A) J2 h
- Q7 w; Y% o. v: [! v没有太多犹豫,叶璇决定将儿子接回国。这次回来,不是避风头,而是直接转回国内的学校上学。她动作很快,没几天就联系上厦门的一所私立学校,面试通过就能直接入学。 ' l% o7 F- ^- G% P$ I7 b
# @0 O0 l4 ?" _" _
她希望,儿子能在初中阶段尽快适应国内的教育模式,直接考上好高中。虽然嘴上说的是希望顺其自然,但叶璇心里希望儿子能够就这么留在国内上大学、毕业了直接就业,“国内发展前景也不错,反正到最后都是工作。” ) `' J( ~$ R+ w. F/ z" U
( C7 [7 y0 s- ~- N2 l大雁爸爸接孩子回家
+ P8 Y% C: j9 k2 F# N6 u: P, s4 H4 r2 |3 e7 i! d" s; @
一家团聚 ( M- Z) z4 k7 u5 p9 M5 H( X
9 O* t2 E+ k. }( P5 E. m5 O
无独有偶,“大雁爸爸”吴泰南也决定将两个儿子接回北京上学。
0 T, u. Q# o) L* h0 g- U+ A+ A# r4 V6 L
吴泰南一家一直过的是两地分居的生活,他一人在北京工作,妻子则带着两个儿子在奥地利生活。两个儿子都在当地的一所公立学校上学,大儿子已经初三,小儿子还在念小学二年级。一年365天,一家人过着两地生活,只能团聚两次。 / e$ l0 ]9 c3 b; p4 Z2 X
8 |* g+ k2 {( n( K本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才决定将还在送出国念书。一场疫情,让夫妻俩决定提前把儿子们接回国,但这工作,并不好做。 , j$ @9 Y1 f# ~/ y/ G/ x. ~; Q- w0 n
/ u7 z/ a0 v6 S. [" |5 ^
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奥地利的学习生活,在学校有自己的社交圈了,再加上刚刚适应了德语授课,又要转学,回来不能直接衔接,还得从初一开始,大儿子不肯回来,小儿子跟着哥哥,也不愿意挪窝。
9 q# k( c6 j/ l7 |, ~0 {& N
5 Z6 s9 y# g5 R9 V3 x9 A为了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夫妻俩费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在犹豫是不是不该随便给孩子换环境。3月中旬,中国和奥地利还有航班回国,他们犹豫了,结果等了一个月。
+ ]3 Y: g/ K8 t/ Z" H
! g. \ {& l, U2 V3 c到4月15日再有航班时,他们铁了心回国。很快,吴泰南就在北京为孩子们找私立学校,安排孩子回国衔接。他原本也想让孩子进公立学校,但担心国内课业进度,孩子跟不上。
7 I$ g6 {( l c/ h% G; I1 m' i- x, W6 s( q
从心怀“英国梦”到转战考研 " r) @0 R- h3 x# D0 ~
5 K2 e5 o+ O# Y北京工业大学的准大三学生程絮一直有一个“英国梦”。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她就拼了命地朝这个目标前进。整个大二,她不敢有半点放松,全程冲绩点,为的就是能够顺利申请到自己想去的学校。
6 N/ b9 R0 u. a! Q
: U+ u# H+ {, x ?/ C她早就想明白了,在国内考研,冲破头也未必能考上名校,但申请国际排名前50的学校,难度要低很多。从时间成本考虑,国内读研得3年,国外才1年。
' n: I: t+ T8 K' S- ~- n6 M% @3 V. f* _+ U; {! U' d! `
疫情来袭,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程絮开始被身边的声音影响,重新考虑起未来的发展。在国外留学,能真正留下来的人很少,兜兜转转还是得回国。身边很多留学的朋友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国内发展。如果一开始就在国内积累人脉和经验,反而更加有优势。 7 {/ r! k* }; l4 _. b
$ V# ~" e" Y. U; d; R% w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人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跌至低点,一个女孩子在外,她还得考虑安全和种族歧视的问题。
) R3 O/ X5 {$ z* z( p- a/ j- O, B* Z6 c9 ^; `
一番思想搏斗后,程絮还是拿起了考研复习材料,将雅思课本压箱底了。
, ?3 j1 O; [4 r3 O6 T
& z( W! V) K& m: e 手握Offer却因疫情陷入两难
+ E9 n& b6 d, ]- k$ O& S2 E0 N2 w$ N
但这个选择题,对北京邮电大学的毕业生刘亚来说,就更难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在2020年年初就已经拿到了多所美国高校的Offer,并最终决定去佐治亚理工学院学习供应链工程项目。 8 E: C7 n; D9 d+ r G t
5 y* {9 l8 Q0 u4 G. x- ] [: \3 _
无奈新冠疫情在海外爆发,原定8月入学,如今遥遥无期。3月份,校方线上开了一次会议,并给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学校采取第一学期线上授课的方式,与国内天津大学合办校区,共同授课;第二,学生可申请延迟一年入学,但他就必须跟下一届的申请者竞争,学校择优录取。 5 u" G6 A4 e1 } }
( U ^: j, z# [1 u g
上网课,就意味着短短12个月海外经历被压缩成不到半年。就算最后能够顺利入学,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学校与社会,毕业后留美短期工作的计划更是泡汤。延迟入学,意味着录取风险。空出的这一年,他都已经错过招聘季,实习和工作都很难。 1 Y5 \& H/ y7 V
3 p; _1 U% T4 g) c5 F万一的万一,今年8月真能顺利入学,美国疫情完全没有消退之势,他也担心还没到学校就被感染。 . U; e6 Q4 R0 M$ ?* N
" U0 B6 Z7 B0 l* [
疫情下的留学生,回流的回流,取消的取消,果真像上海交大教授何帆说的一样,全球化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吗?这个,还得留待学生和家长自行判断。
& I+ U6 I p B6 n! X5 s
' w! |2 T6 m+ w5 P从前的家长认为,中国的教育完全不行,得换成西方的教育,才是对孩子好。现在的人们已经不这么想了,更倾向“双轨制思考”:中西方教育里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留学镀金,随着中国家庭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不是那么稀罕的事情了,更不能决定孩子的求职之路。 2 m/ ] y: K% r& Z4 x& a i( A
- K+ f+ z' V' ^! p- S
新冠疫情,让人们看清了生命的脆弱,也看清了时代的变化,未来如何走,还是靠自己选择。 0 r1 U( H7 B0 f* m* |5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