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2|回复: 2

[加国新闻] 疯传回国入境隔离政策大幅放宽!可以1+13或7+7?权威回应来了!

[复制链接]
鲜花(59) 鸡蛋(0)
发表于 2022-2-2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最近,网上疯传 “ 上海对入境人员隔离政策可能有调整 ”,可以 “ 1+13或7+7 ”了?!5 y2 Z  ]6 d. c/ D' h; o1 D7 D2 n
: G. r0 _) g6 y( U
所谓的 “ 1+13 ” 指的是1天留验+13天居家隔离;“ 7+7 ” 指的则是7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 f6 l5 G6 y7 H0 b( g+ {; r
$ I0 T/ I7 g: h8 i. o' B( c
这么说,上海对入境人员的隔离政策要大幅放宽了?
- N* Z% u/ l% ^* L& D! \' D5 O5 O' r+ {$ q

) p8 {# a; h* i' O目前,上海对入境人员实施“14+7”的隔离政策,14天集中隔离后,如果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且满足居家健康监测条件,则继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非必要不外出”;7 V2 I8 o, W7 \" J4 W0 c$ X. P
/ H  d! l5 p! n7 B8 c- X' W; e, \
如果没有固定居住地或条件不足者,则需到指定健康监测旅馆继续隔离7天,期间也不得离开旅馆。1 y* P: @$ m+ M; a8 z

6 {% D  D- D. k$ p2 r
+ Z9 o+ }+ O+ I. V4 f' o6 S) H' m这两天,有关回国隔离政策放宽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又火了。# ]. y) q: l3 [# a5 R3 Z% D

. Y1 J: A: |  {& {$ z% Q- F# N9 r. a有网友晒出一张疑似上海静安区办理柜台的通知图片。
( Q/ G8 a+ q/ v* S2 q
6 p3 \  ^. H2 p, e  X7 m) Z) v图片上可以看到 “ 如入境人员有老人、孕产妇、患有基础疾病等不适宜集中隔离的人员,可申请1天留验+13天居家隔离。”
: A0 ]+ M4 |# Z5 a2 i7 Z4 g
: b. b$ x4 K' i5 [$ t* a* [- f: b: U& N
“如在静安区有确定可提供居住用的隔离住址,则可向工作人员申请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M8 F$ c  d# O6 d- Z, d0 B
( w, Z. o4 h4 N0 R0 [3 `9 W+ s" W

: i' S' B6 m# q& B1 q( n不过,这张图片没有标注时间也不知道作者,很难确定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政策。
* h- B, [$ E4 M/ \# C* F0 X2 _% t  W) z5 F" @- p2 C

! _5 N6 \* m1 l" d; b还有网友在论坛里贴出了疑似上海市普陀区的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的工作提示》,签发日期为2022年2月20日。" j! g) V& q8 P4 o2 ^
. P1 M: p! w) H
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h( S2 f9 J: ^1 M# p0 H

- p: B. p8 h+ d/ Q对新入境人员中的6类(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行动不便的、有老人小孩需要看护、患有基础疾病)等不适合集中隔离人员,经本人申请,符合条件(即在上海市“一人一户”,或有同住人的经同住人同意,将同住人安排至酒店/其他地方居住,费用原则自理),执行“1天留验+13天居家隔离措施”,之后再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即1+13+7。# q. a5 @8 `4 _
. J. L! S( V; V+ J
对新入境人员中符合条件(即在上海市可“一人一户”,或有同住人的经同住人同意,将同住人安排至酒店/其他地方居住,费用原则自理),经本人申请,执行“7天酒店集中+7天居家隔离措施”,之后再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即7+7+7。
; _, h* A% ]5 `3 }: d4 J& H' j5 l  l* {
对尚在集中隔离满7天,且符合条件(即,核酸阴性且在上海市可“一人一户”,或有同住人的经同住人同意,将同住人安排至酒店/其他地方居住,费用原则自理),经本人申请,落实居家隔离措施至14天,之后再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 T9 A1 d, @, s, t$ E* I  J4 z% E! V4 G# e( P/ z; j& o2 l, i$ T

6 Y4 z1 T- n3 A居家隔离期间,实行闭环运转,核酸检测等措施要求不变。
$ X5 ?. X4 ^! J& E  G8 f; p" t' O  h: W, O7 X( x0 p1 J
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做到“非必要不外出”,除非生病就医,返乡离沪等特殊情况不得外出。: O4 l$ w0 ?, k( z3 }9 u9 W! I

  N% I! |2 C: f6 X% r1 S0 r不过,该网友也直接表示,这是在群里看到的两张图,不知真假。8 J% h; E1 j, h# R% O6 J
3 h0 @" D: H* n& T: {, V: @9 s( q7 D
此外,微博上@北美票帝请入境上海的网友,报告一下最新的上海入境隔离政策,也有网友回复称:隔离中,酒店发来信息称可以“7+7”。! T  t0 a3 Q' g/ V$ n2 c

4 F8 B* p8 s( C, w  Q之后,该网友又补充称:: z8 r6 J( p( r- p+ \' ^" W) Q4 E2 J

. u! P$ L' `/ T# e' m6 l2 E) Z9 T和酒店确认了一下,有独立房产的,14+7可以申请为7(集中隔离)+14(居家隔离),居家隔离的要求还是不能出门。
# T! o9 A2 [2 @; L0 M" S& a
7 Q4 I$ {  a5 K$ w- |# u@北美票帝在之后的公众号文章中表示,20日中午,上海至少两个区的隔离酒店确认了上述消息,甚至有酒店开始安排符合要求的乘客办理申请手续。3 A+ q$ |/ S+ U9 q; y

1 o, P9 D# a6 i9 _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上海发布”终于对此做出了回应。
  P3 Y* v7 p' C' l# K7 A) ~& r9 s. ~# @/ q+ K9 M

0 w! l, ~; \2 ]& `# d6 a! K6 R据澎湃新闻报道,对于上海目前的入境人员隔离政策,有网友在“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留言提问:“听说上海隔离政策调整了,可以1+13或7+7?”
% @! P8 ]* z+ t1 R" a$ e& g5 u+ [
) D: l/ z7 t, ?/ J# i/ ~* ?5 W1 \* k. x- G+ a2 m1 G
上海发布回应称:& W/ {2 P8 v4 H- E* Q+ \( W. b
# r8 w9 h8 U: Q2 q' A0 J
“上海入境人员隔离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对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 T# ~0 y( P8 z& g: T  M1 S
' M# ^6 z% D0 ~3 N$ P( B/ G/ S0 C
同时,一直以来,对有特殊困难、且符合条件的人群,如本人自愿,经严格审核批准后,可实行居家隔离。1 o7 l  O. o: V0 O) h

5 l% D6 E" B* L  [+ n) y/ r上海始终严格执行居家隔离审批程序,并落实规范管理,确保居家隔离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 ^& [& R6 L; Z4 z3 l# }5 I* I( _
% T1 x$ s/ G. p! b4 b也就是说,上海有关居家隔离的政策其实一直都在,但申请人一定是有特殊困难、且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群。6 v7 P* I- M. f* X0 ?

) i9 X& k0 m8 A7 G3 w4 F% s至于具体的条件和要求,大家可以在出发前主动和社区联系和报备,了解社区的态度,也希望大家能够顺利通过审批。# \) h+ i  t( E2 Y, l% J
2 c+ |2 h+ z8 [, `" q. t
3 P! n# x8 [2 @9 s" k" q
另外,上海卫健委22日通报,2月21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32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 H7 i8 X0 C. v% B: z8 N
' K, Z( a/ M+ j/ Q2 c, v其中病例16为中国籍,在加拿大探亲,自加拿大出发,于2022年2月18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1 ?0 A* x; o5 W) v- z  F6 [

$ i/ X* f4 M) S6 c1 X) t0 l. G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2-2-2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不用隔离再回去
鲜花(238) 鸡蛋(4)
发表于 2022-2-24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疫情应该基本结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30 18:09 , Processed in 0.24331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