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回复: 0

《圣经》正是基督教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基石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5-11-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因为《圣经》正是基督教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基石。关于如何评判他人,尤其是如何对待那些被视为“恶人”的人,《圣经》有着非常清晰、深刻且一以贯之的要求。- Q1 k/ l9 @; Q! N" z% p
我们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 “神”的终极审判权,二是 “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 g! K. S( f6 Z核心总原则:审判的权柄在于神,人的责任是爱与反省
: T/ g2 d4 Z( G6 t. Z《圣经》将最终的审判权柄归于神,而不是人。与此同时,它对人提出了极高的、向内自省和向外爱的要求。6 F0 X9 G9 S1 F3 N$ l1 I% v! a9 _
; \; P: j) h5 j' c7 Q7 i; p
一、严厉的禁止:不可论断人( [, m$ A  d- O9 S! z* {
这是最直接、最著名的教导之一。$ H6 h) ?: F0 p: \4 l; f) K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马太福音 7:1-2)
5 {" B( b, C" _. e$ a7 \& W: h8 o这里的“论断” 指的是一种自以为义、带着定罪和贬低意图的评判。它假设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可以对他人进行最终宣判。+ r7 ?; w! S$ Q6 A( b' g
后果:经文警告,这种论断的态度会反弹到自己身上。你用什么标准去苛刻地衡量别人,神也会用同样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你。# @3 I* I8 R+ n% d1 I: y0 ?+ |
! G9 l4 B5 h* W5 n
使徒保罗也重申了这一原则:
$ c$ @5 P4 t6 ]5 D“所以,你这个人,无论你是谁,你论断人,所不可避免的,就是定自己的罪。因为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罗马书 2:1)
$ e' o* u# f- v3 j+ w* @核心论点:当你指责他人时,往往你自己也犯着类似的罪(可能形式不同,但根源如一,如骄傲、自私、虚伪等)。因此,论断他人暴露了自己的不义。
3 J- [9 j! W* B8 p$ I3 P  _) a9 H, q2 t6 ~; N3 Z
二、积极的行为准则:如何对待“对头”和“罪人”+ m( I+ ?6 e* z
《圣经》不仅禁止我们做什么,更指导我们应当做什么。8 K  ?. E9 D4 |5 B+ o4 J
爱你的仇敌
; s: @2 R# a6 m( R" P8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 5:44)
- r: A  @, U( V1 \' g* q/ P这是基督教伦理中最革命性的教导之一。它要求超越“以眼还眼”的原始正义,用一种主动的、牺牲的爱去回应仇恨。对于一个被称为“人渣”的人,圣经的教导不是去恨他、诅咒他,而是为他祷告。( X, ]% @1 i# R1 @
1 z. h4 b, X3 \! ]" ?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 D9 _8 |7 u$ c6 _: b9 E, }' Z“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 7:3-5)9 f# y( b2 t/ Y
这段经文用了一个极其生动的比喻。“刺” 代表别人微小的过错,“梁木” 代表自己巨大的罪性和缺点。神要求我们先深刻地、严厉地反省自己,解决自己生命中最根本的问题,然后才以谦卑、温柔的心去帮助他人(“去掉刺”)。而现实中,很多人是反其道而行之。
& c8 j  f& ~" `4 a: z
5 q2 C2 K) J3 Z' U用温柔的心挽回过错的人+ K2 R. J7 T$ V

1 F1 _5 I: z$ y- a- R“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拉太书 6:1)2 Q+ ~, H' f! S: Q2 Q* Q
即使面对一个确实犯了罪的人,正确的态度也不是唾弃和定罪,而是 “用温柔的心” 去挽回他。同时要心存警惕,意识到自己同样软弱,也可能被诱惑。* X0 q+ M1 F; |' w2 M1 I( [) k! [- o, U
公义与怜悯并重
$ A! F1 C* C/ {) u神恨恶罪恶:《圣经》从未纵容罪恶。神是公义的,必定审判一切的恶。
1 u! _6 P$ K3 n神怜爱罪人:但同时,神的本性是爱,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 3:9)。耶稣来,正是为了拯救罪人。/ ^2 {3 H) Q8 X7 u6 F# \
结论:圣经的综合要求
9 r. E' S) |/ ?( p根据《圣经》的教导,一个信徒在面对一个行为恶劣、可能被世人称为“人渣”的人时,应有的态度和行动是:
0 ~& L  D9 @, I/ Q- F7 ^* @4 i停止审判:认清自己无权充当终极法官,不可用“人渣”这样的词从人格上彻底否定和定罪他人。审判的权柄唯独在于神。
' O% B; \# K/ n# H- p2 ~深刻自省:首先省察自己生命中是否有更严重的“梁木”,例如论断的罪、骄傲的罪、缺乏爱心的罪。
" f3 w  ^2 M. `以善胜恶: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用爱心、祷告和善行去回应,相信神能改变人心。
: g5 Y- ~9 e( C0 Y2 b" m& S& h持守公义,但存怜悯:可以并应该指责和制止错误的行为,保护受害者,维护公义。但在对待那个人时,要存怜悯的心,期望其悔改。4 {7 j) `8 ^% f% o
交给神:相信神在末后会进行完全公义的审判,将一切交托给祂。
6 l& t  h2 B6 x总而言之,《圣经》的要求是:从论断者转变为自省者;从定罪者转变为代祷者;从仇恨者转变为(在持守公义的前提下)以善胜恶的实践者。9 W0 g! L. @% N" R

5 h5 [8 @$ P% d. W一个真正遵循圣经教导的人,可能会为那个“人渣”的灵魂感到悲痛并为之祷告,会严厉谴责其恶行,会尽力帮助受害者,但他会非常谨慎,避免自己越过界限,坐上那不属于自己的审判官之位。因为他深知,在神的圣洁光中,所有人都需要怜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0 14:03 , Processed in 0.10269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